-
〓 名家看两会:让中国故事赢得世界掌声
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参加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该看到,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相比还不相称,中外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不均衡。面对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只有保持文化定力,坚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文化自信,积极主动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才能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对外国人来说,学......
-
〓 今夜,为故乡祈祷
望着荧屏,我又一次泪流不止,为了我那多灾的家乡,为了我家乡的亲人。 这一次,你又遭遇厄运,万千目光、祝福、行动、爱心如潮涌向你。泪再次涌出,心又一次的颤抖,一如五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艰难险阻! 雅安、汶川都是你跳动的脉博。感动于同胞们对你的关爱,泪水涌满我的眼眶,我的心房;今夜,......
-
〓 刘仰东:胡华和宋涛——我的左邻右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子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人民大学红二楼224室。红二楼顾名思义,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三层红砖筒子楼。到了80年代,它成为青年教工的宿舍或住家,每层东西楼梯两侧各有一个公用的厕所和水房,楼道兼做厨房,这与电影《邻居》中的情形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这里还住着在我们学校属一属二的两位教授——胡华和宋涛......
-
〓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五
炼字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
-
〓 论“大愚若智”
“大愚若智”是大智若愚的反意:外智而内愚,表面聪明,而实质愚蠢。1957年反右的时候,漫画家华君武画过一些错误的漫画,在报上讽刺过胡风、浦熙修等一些被冤枉的同志,伤害了本不该伤害的人。每提起此事,华老便悔恨不已,多次对人表示:“我当时这样做,无非是想表现自己的积极、进步,应该说是有私心的。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很蠢!”......
-
〓 品读书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每当想起这则对联时,就对其展示的唯美画面充满了留恋,更喜欢上了利用闲暇时候去读书,在春日的山野间读书,在静谧的夜色里读书。毕竟,这带给人的不仅是巨大的精神财富,还让人在山水间酝酿出唯美的词汇;这更像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令人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春暖花开之时,垂柳放新绿,草木吐嫩芽,一切......
-
〓 光明评论:知识分子要做中国“筑梦者”
“中国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理想。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它代表着一种价值的分量;在改革深水区的困难面前,它又展现了一种梦想的轻盈。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梦”正在弥合裂痕,凝聚共识,试图重塑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本报10日在1版头条开辟“追梦者足迹”专栏,并刊发首篇文章《毕生心血一部书》一......
-
〓 侯建民:谈“理趣”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理”。理者,最初指玉石的纹路,后逐渐引申为事物的规律。教育孩子,要从知书达理开始;说话办事,要讲通情达理,有理有据;遇到问题、化解矛盾,要理性客观,将心比心。大家对合情合理的事都会感同身受,正所谓合理就好。一位商务部的老朋友,回顾起我国加入世贸的“峥嵘岁月”,谈判......
-
〓 人民时评:还科学一份纯粹与沉潜
对论文造假零容忍,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的契机,也是涵养科学精神、净化学术环境的进一步努力这两天,有两条与科技相关的新闻备受关注。一条新闻是科技部向新闻界通报对今年4月《细胞生物学》杂志撤稿事件的处理进展,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显示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另一条新闻则是,78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
-
〓 干部谈读书:书架上的一抹蓝色
我家的书架上,蓝颜色封面的书占有相当比例,淡蓝、蔚蓝、深蓝,其内容都与一个主题有关:海洋。生于海岛、长在海边,曾经在海上工作,如今在首个国家级海洋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工作的我,阅读兴趣自然集中在海洋文化、海洋历史等方面。翻开《中国海洋开放史》,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就已经利用季风变化规律进行航海;汉代,中国的航船能抵......
-
〓 人才史话:历史应该记住谁
任轶 绘 人们通常把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称为英雄。他们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民族的脊梁,大众的楷模,人才中的精英。按照成功学与励志讲座的说法,他们都是成功人士,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英雄人物都有过失败的记录,有的结局还很悲凉,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将他们视为英雄。如,滑铁卢战役的赢家是联军统帅威灵......
-
〓 鲁迅的文字
下了一天的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如雪堆。——鲁迅《孤独者》鲁迅先生的文字大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寂寞也是最冷硬的。没有读过他的全集,但从所搜得的他的十几个集子来看,就很少有热烈而光彩四溢的句子,即便是在给许广平先生的信中......
-
〓 开放高校图书馆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记者3月20日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市民想走进高校图书馆一饱眼福,但校方表示,社会群体进入会增加图书管理的成本,而且高校图书馆的书籍专业性较强,对市民开放还为时尚早 。(3月21日《蓝色快报》A10版)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的”精神家园”,而且是社会的”文化心脏”......
-
〓 新闻随笔:元宵诗情中的文化认同
又到一年元宵时。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元夕、灯节。《隋书·音乐志》这样描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由此可见当年元宵节的热闹。大年初一是春节的灿烂开头,元宵节是浪漫结尾。过了元宵,人们才收拾过年的心情,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今年,......
-
〓 人民论坛:“经天纬地”说国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有文化复兴。复兴不是复古,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从文化建设上就要织好“两创”这块画布,即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今日国学之使命。织好画布,须把握“经”“纬”两个坐标。坐标“经”:梁漱溟曾讲,历史上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始......
-
〓 郭丹:怎样读《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之称,是从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的。“战国”一词,虽然在战国时代已有,但只是用来指称当时的七大强国。不过汉人也有称战国的,如刘向。又因为《战国策》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命名之后,“战国”作为继春秋之后一个时代的名称,遂为后代学者所......
-
〓 文化评析:戏曲进校园的双重意味——五谈“戏曲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赓续。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
-
〓 光明论坛:从“黄鹄举”到“黄金台”看选用人才
《韩诗外传》里有一则故事,讲的是鲁哀公手下有一个叫田饶的人,很有才能,却长期得不到重用,决心离开鲁国。他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王效劳,君王却把它们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近在君王身边,轻易可得,身价便贱;而黄鹄千里飞来,吃君主的食物,又不像鸡那样忠心......
-
〓 文化评析:诺奖让读书走进更多人生活
评奖让文学作品得以传播与二度传播,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是文学对人的一种召唤。每年一次的“诺奖效应”作为一种诗性的召唤和阅读提醒,让读书这种“生活方式”离大众更近。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位音乐家。据媒体报道,这股风潮也刮到了图书领域:鲍勃·迪伦的相关作品销量在电商平台上一路飙......
-
〓 光明论坛·温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2013年秋天,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