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恩俊:咬秋
            在中国节俗中,关于“吃”的习俗繁多,而用一个“咬”字领名的节俗,在众多节气中,数来只有立春和立秋了。立春咬春,寓意迎新,而立秋咬秋,则为尝新了。进入秋季,田园瓜果陆续成熟,处处硕果飘香,那值得“咬”的食材要比咬春就多的多了。各地习俗不同,比较共性的咬秋食材,是南食西瓜北吃枣。南方人“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见民......
        
 
                - 
            〓 品味古籍:《世说新语》依然新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就是辛弃疾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那个小名叫“寄奴”的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当过官,袭封临川王,晚年召集一帮人编写了一本奇书《世说新语》。这本书有点像人物志,写了魏晋以降的官员、文人、僧侣、名士1000多人。因为作者距书中所涉及的时代只有百多年的历史,有点像我们今天看晚......
        
 
                - 
            〓 评论员随笔:文化场馆别唱“空城计”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地花大价钱建了一个农家书屋,村民们满心欢喜,前往借阅。却发现,近千册藏书中,竟有不少是讲怎样种甘蔗的。要知道,这个村子地处北方,甘蔗根本不适宜在当地生长。于是,书屋唱起了“空城计”。“不中看,也不中用”,村民的议论,道出了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类似的尴尬,不在少数。比如,有......
        
 
                - 
            〓 人才史话:用人是艺术留人是本事
            资料图片    对驭人者来说,使用人才是艺术,留住人才是本事。    人才,难免富有个性,惹人关注;难免桀骜不驯,惹人非议;难免行高于人,遭人嫉妒……驭人者想留住人才,不仅要有见识、有胸怀、有正气,还要能筑好巢、铺好路、搭好梯。否则,什么样的人才也留不住,到头来,不仅贻误自己的事业,还会造成“楚才晋用”的局面。    ......
        
 
                - 
            〓 毛泽东诗词中的冬
            北国风光 李可染/绘雪落茫茫,大地焕然一新。每临此景,古人诗词中多有写雪之作,且锦篇迭出,汗牛充栋。而作为一代伟人、诗人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也不乏咏雪的佳构。临窗奉读主席诗词,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写雪景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
        
 
                - 
            〓 人民论坛:把紫罗兰的香味留在心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社会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矛盾心态:相似的状况、相似的言行、相似的后果,倘若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容易“怒从心头起”,倘若是自己所为便可能下不为例、不了了之。评价的“尺子”大相径庭,原因究竟何在?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发人深省。一个外国男孩在超市兼职收银员,一天早上面对结账的长龙手忙脚乱,半天也搞不定总出错的机器。有排队的顾客不耐烦......
        
 
                - 
            〓 编辑札记:闲说房子
            夏夜乱翻书,发现古人对房子多有论述,其中的态度颇耐玩味。孔子是这么说的:“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如果一个人留恋家乡的安逸生活,那么就不配称作“士”了。要过安逸生活的物质基础正是房子,而孔子是鄙弃这一切的,他的话里带有一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豪气,展示了要以仁义之道纵横四方的雄心壮志。也只有孔子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
        
 
                - 
            〓 光明论坛·温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万物并育而不......
        
 
                - 
            〓 光明谈:改地名不能没了乡愁
            近日,苏州公示地名调整方案,桃花坞街道将被合并至其他街道,不少苏州市民呼吁留住“桃花坞”这个名字。“桃花坞”不仅因明代文人唐伯虎的一句“桃花坞里桃花庵”而流传千古,更因其完美的江南韵致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尽管当地回应称,街道名调整了,桃花坞社区和桃花坞大街依然保留,但“桃花坞”的消失仍令人遗憾。在城乡建设中,一些老街道......
        
 
                - 
            〓 文化评析: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要借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使语文教材内容经典、结构有机、知识丰富(包含文史哲),形成一个整体,建构一种“大教材”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近年来广受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其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指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分量,同样指有选择性地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中国历史上一直......
        
 
                - 
            〓 新评弹:保护不是在人与自然间筑起屏障
            一位朋友最近感慨,多年前在湘西的小城,傍晚跳进清清的河中洗个澡,爬上岸在小摊上吃鱼、喝啤酒、吹着凉爽的风,“那种幸福的感觉现在找不到了!”小城看似进步了,河中禁止游泳、岸边严管摆摊,但因发展旅游而搞的一些建设,却令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多少感到小城的陌生。恍惚间,人们不免有些生疑:“多少美好的感觉现在没有了,生活是进步还是......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优良传统通过家风代代延续
                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    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中华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百......
        
 
                - 
            〓 人民论坛:在三尺讲台筑梦民族未来
            “您像一阵和煦的春风,让整个大地从隆冬中苏醒;您像一片飘零的黄叶,带来五谷丰登的金秋;您像一道万丈光芒的霞光,开启了我懵懂年岁的求知大门。”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诗句激起内心涟漪,让回忆打开感恩之门,让我们把敬意献给天下师者。在五千年相沿不废的文化谱系里,尊师重教始终是一抹价值底色。《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
        
 
                - 
            〓 寻找博物馆的生长点
            互联网思维正在开启新时代,也在构建新的文化生态。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博物馆的建设,是2015年博物馆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多元的、感性的,更是开放的、平等的,无疑会促进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博物馆形态的诞生。从这一年业界和社会的互动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形态,一定不是冰冷的数据和虚拟空间,而......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八)
            沉香    楠木之外,再谈谈另一种近年来被商家恶炒、也被消费者误解最多的木材——沉香木。    很多消费者受商家及某些所谓“专家”的误导,把沉香木与沉香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而且价格差别巨大。沉香木是所有可以分泌香脂的橄榄科、樟科、瑞香科、大戟科四科植物的总称(也有书籍称沉香木为瑞香科树木的总称)。据有关资料......
        
 
                - 
            〓 漫谈儒之隐和道之隐——《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典故。《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
        
 
                - 
            〓 禅是一种生活智慧
            图为郭关绘《禅空》,图中一人禅坐莲台,面对生活之林林丛丛,禅观静思,参悟世界真谛,如长空飞雁,回归本真生活。    时下,“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语”,“禅修”也成为了“时尚”,各种形式的禅修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创意活动颇显活力,不断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爱好者们参与其中。那么,作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
        
 
                - 
            〓 见仁见智:“只剩平庸,文化就很危险”的警示
                著名作家王蒙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曲学讲堂”讲座上谈到了当下文化艺术的发展问题。创作的包容化、内容的海量化和传播的便捷化,使得传播和市场在文艺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点击率高、票房高、销量好,在大众中的影响就大,如今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东西,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逐步走向大众化、民主化和消费化。“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一个......
        
 
                - 
            〓 金台论道:“鲁奖”为何惹质疑
            从几个月前的“跑奖”传闻,到“打油诗”《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的获奖,再到作家阿来的零票落选,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自评选至公布结果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说:“鲁迅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摇摇欲坠。”有人说:“鲁迅文学奖折射文坛乱象”。还有人说:“鲁迅文学奖已经成为利益分配的筹码,奖给谁都不重要。”但是,仔细审视和分析这些批评......
        
 
                - 
            〓 陈晓临:开发新的年俗文化
                春节临近,天南地北的游子们苦战春运回家过年。他们匆忙、疲惫,但最终却以与家人团圆来体验着浓浓的亲情和年味。但对更多的城里人而言,春节只是又一长假而已,体验不到过年的喜悦,因而有人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焦虑。笔者认为,在新世纪,农耕时代的春节年俗很多已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应该开发新的年俗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