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今年9月访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等场合,多次引用语出《孟子·滕文公上》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透彻而深刻地阐明了世界是多样的、文明是多彩的这一道理。一棵树上的千万片叶子各不相同,何况这个世界存在着不同的肤色头发、民族种族......
-
〓 距离最近的榜样
弘一法师格言(书法) 王念堂 父亲王念堂从小就喜欢文学,擅长书画艺术,平时注意观察我们每个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我家兄弟姐妹七个,大姐文静,父亲鼓励她学医;我喜欢看书,就引导我往语言学方面发展。父亲发现,上幼儿园的四岁的明明特别喜欢画画,就引导他学画,订了《小朋友》杂志一类的儿童读物给姐弟们看,讲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
-
〓 文化评析:华阴老腔为何征服观众
搜狐网日前发起的“猴年春晚节目你最爱哪个”调查显示,在23个歌舞类节目中,谭维维和几位华阴老腔艺人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以21.71%的支持率排名第一。在这个作品里,被称为“民族摇滚”的华阴老腔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中国传统乐器甚至包括“砸板凳”与现代电声乐器联袂演奏,平均年龄68岁的老艺人与时尚摇滚女歌手和声共鸣,......
-
〓 向古老书院问阅读之道
书院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析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体现书院文化的楹联诗词、书院学规、书院建筑,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岳麓书院传出的琅琅书声尚未落去,5月20日,端午节前夕,悠悠古乐又在岳麓......
-
〓 温哥华来客和穿裙子的“士”—读听迦陵三十年,写于叶著六种出版之际
叶嘉莹 一、一九八六,《光明日报》上初读迦陵随笔一九八六年,对我是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我第一次来到大天津卫,天津从此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几乎决定了我也将是爱南开的;还有,不来南开,也许今生就不会认识迦陵先生;那一年,我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艺评论和杂文,这几乎决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所谓专业兴趣和谋生方式,就是与文学......
-
〓 高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思考
资料图片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记载。春秋时期,《孝经》系统总结了儒家孝伦理,标志着孝文化的成熟。公元前11世纪孝文化广为传播,《三字经》《弟子规》和《增广贤文》等古典文献中,关于孝的论述、事例、典型非常多,系统阐述了敬亲养亲、修身养性和博爱互助等思想。 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包含敬......
-
〓 记忆申遗与文化坚守同样可贵
日前,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西藏元代官方档案》和《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以侨批档案为例,虽然申遗工作只历时三年,但从民间保护上升到政府层面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申遗成功固然可喜,更可贵的是文化坚守。 世界记忆工程是......
-
〓 经典教育,如何更有“疗效”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鼓励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但“疗效”参差不齐。或许,从认识、选择两个关键点来审视这个问题,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首先是认识。只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深刻了悟,才能自觉地去推动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活动,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一些中小学已成为知识的堆积场,一些大学沦为职业的训练场,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伦理道......
-
〓 光明谈:留下一口乡音
据报道,目前苏州已有近400名“苏州话辅导师”,他们深入学校、社区、企业,教市民说苏州话,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当地还推出了“吴韵传承”等项目,鼓励企业、社区开展苏州话培训。普通话是工作、生活的标准语言,同时,方言也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听觉载体,一个独特的词语,就能在同乡人中传递默契。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方......
-
〓 文明参观破解博物馆“拍照纠结”
不损害文物、不妨碍他人,遵章守纪、文明拍照,若能如此,保护文物与允许拍照的关系,也就不会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了。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故宫,9月起亦试行解除禁令开放摄影......
-
〓 辣评:保护文物“行胜于言”
近日,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人刻字。日晷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重要纪念物,其底座上还镌刻着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四个大字与醒目的刻痕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心痛。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此事未平,同属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的“二校门”竟然也被人刻字。类似问题频频发生,缺乏社会公德、文明素质低下显然是主要原因。......
-
〓 完善科研经费使用,进一步解放科研生产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旨在理顺科研流程,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科研经费使用,是科研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整个科研流程来看,科研经费使用既是科研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收口环节,因而关系到整个科研活动顺畅与否,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
-
〓 曹文轩:中国作家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相比,中国作家有着大量的中国故事可以写。这些故事,在天底下往往都是独一份的。我们形容一个人很强大,常常说这是个很有背景的人,那么我的背景就是中国。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和苦难,她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资源,中国作家不能白白地浪费,而是要把苦难化为财富。因此,中国作家应当有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因为我们的背景是中......
-
〓 光明时评:国学是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传统
据媒体报道,近日,武汉某驾校面向社会征集国学爱好者,一口气背诵三万字者,可减免3800元驾校学费,此举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不乏挑战成功者。 背诵国学经典可免学费,且不管它是不是商家营销的噱头,单说那些挑战成功者自信的表情,就是一道优雅风景。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确有些浮躁,可这埋没不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气......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我心目中的大学
说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件难事,因为我毕竟供职于一所大学,而且还负主要责任。 大学不能仅仅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不应该只是希望让学生成为教育者(哪怕更堂而皇之地以国家的名义)某种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尽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应该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但只是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绝对是不够的。大学教育应......
-
〓 品味古籍:《世说新语》依然新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就是辛弃疾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那个小名叫“寄奴”的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当过官,袭封临川王,晚年召集一帮人编写了一本奇书《世说新语》。这本书有点像人物志,写了魏晋以降的官员、文人、僧侣、名士1000多人。因为作者距书中所涉及的时代只有百多年的历史,有点像我们今天看晚......
-
〓 光明论坛·温故: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和气致祥,乖气致异’。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耗。只有团结起来、和衷共济,才能把香港这个共同家园建设好。”“和气致祥,乖......
-
〓 多保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
-
〓 语词之海一苇杭之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2016,或者用一个词来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过去的一年留给你的印象,你会选择哪一个?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给出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规矩的“规”当选年度国内汉字,“小目标”当选为年度国内词汇。而“变”和“一带一路”则当选年度国际字和词。没......
-
〓 文化评析:书声琅琅涵养慢生活
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曾写过一份以《在高等城市机场和公园设立“阅读角”》为题的提案,倡议让生活能更多地与阅读相伴,“虽说我也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不挑剔环境的,但有这样的阅读角,却会给我们奔波、庸碌的生活,带来安恬和诗意”。这样的提案在生活中变成了现实。央视将个人成长、情感体验、传世佳作与朗读相结合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