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事点评:“百姓儒学”不能止步于“掉书袋”
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曲阜市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庙至今仍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弘扬儒学上责无旁贷,所以这面旗由孔子故里先扛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大同,......
-
〓 我们的家园
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怎么回事?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
-
〓 辣评:保护文物“行胜于言”
近日,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人刻字。日晷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重要纪念物,其底座上还镌刻着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四个大字与醒目的刻痕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心痛。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此事未平,同属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的“二校门”竟然也被人刻字。类似问题频频发生,缺乏社会公德、文明素质低下显然是主要原因。......
-
〓 大家手笔:儒学精华造福现代人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等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现代人也经受了种种“病变”。例如,现代生活对于高科技和人为环境的过分依赖,造成了一种让人始料不及的矛盾: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强,而适应环境的能力却越来越弱;人为环境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个人生活甚至社会生活......
-
〓 金星:“掉书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边的其乐融融与浓郁雅兴是很使人神往的,但再好的文章,也总会有人数落出许多的不是来。比如最近就有人揶揄董桥的文章“何止是掉书袋,简直通篇尽是书袋”。 “掉书袋”自然是有出处的,据《南唐书·彭利用传》记载,彭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史书,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
-
〓 让“实事求是”成为精神底色——人大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跨入大学校门,意味着你们就要告别父母,独立生活,以更加成熟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并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你们的大学生活开始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围绕我们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大家分享三点体悟,以期共勉。 第一点体悟,要从我们的校训说起。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示,认识人民大学要从认识“实事求是”开始。 当你们第一......
-
〓 文化评析:巨资申遗与争当“贫困县”
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中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费约3亿元,各地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
-
〓 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局部),杭州准确地被标注在北纬30°的位置。杭州六和塔西湖三潭印月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历史悠久而璀璨——秦朝设县治,隋朝筑城郭,吴越建王城,南宋立国都,往事和传奇在数千年的日日夜夜中流转,层层叠叠积淀在这片土地上,累积在这座古城里。千百年来,这座西方人眼中......
-
〓 书店回来了?
实体书店又活了!在朋友圈看到那些装潢精美、文艺气息十足的书店照片,或是读到“某城十大独立书店”“寻找最美的书店”等文章,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5年前,人们似乎还在谈论“书店之死”,匆匆关张的大门、空空如也的书架让人唏嘘不已。彼时,各大电商的图书价格战愈演愈烈,实体书店的租金等经营成本迅速攀升,以光合作用书店为代表的一批......
-
〓 张玉胜:不能仅靠立法消除“阅读危机”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的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有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说以色列的64......
-
〓 声音:不要割断我们与昨天的联系
近日,媒体报道哈尔滨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人为毁坏。这7处文物除了开国上将刘亚楼的旧居之外,还包括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及其通讯班、炊事班等旧址,都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被列入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当地文物部门早在2015年就已经在这片区域挂上了“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但在这次棚户区改造工程中依然未能免于......
-
〓 国学漫谈:朱熹解经之于训诂
在清代推尊汉学的学术语境中,宋儒备受讥诋排讦,学人多斥其治经尽废训诂,空究义理。如阎若璩云:“古来相传训诂之学,至宋人而亡,朱子尤其著者。”程恩泽云:“宋人弃训诂,谈义理,自谓得古人心,不知义理自训诂出。”依此类訾议,宋儒于训诂学非但无济益之功,反有戕害之过。平心而论,在训诂上,宋儒虽然不及汉人之专门、深粹,但......
-
〓 节气·物候:小满——江河渐涨麦粒渐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按农历,它称“四月中气”,是四月的标志(即:有小满的月一定是四月)。按公历,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1日16时45分。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
-
〓 光明论坛·温故: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在2016年4月1日举行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指出:“战略布局离不开实际举措支撑。核恐怖主义威胁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日常预防和危机应对要双管齐下。”他强调:“要做到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筑牢基本防线,排除恐怖分子利用国际网络和金融系统兴风作浪等新风......
-
〓 你中意的语文书长什么样?(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蕴含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媒介,更是文化基因的承载主体。教科书作为学生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应如此。一本优秀的语文教科书,有着怎样的重要使命?需要传承哪些文化价值?教材的编写又该秉持什么标准?网友的不少建议富有启发,现摘编几篇,和大家分享。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
-
〓 谈谈博士的“呆相”和“钱包”
学术研究道路究竟是什么?首先,学术研究道路当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相对悠闲自由,不至于像工作后那样加班加点(实际上,不少博士生也经常长时间工作。但相对而言,这类研究型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你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专注自己的研究课题。其次,学术研究也只是正常社会分工的一种,即与工、农、商一样正常的职业。某些人包括不少硕士......
-
〓 好家风历久弥新——评电视纪录片《齐鲁家风》
纪录片《齐鲁家风》拍摄现场。最近,文化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新的面貌,在荧屏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近日,6集电视纪录片《齐鲁家风》在山东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该片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生动讲述了“齐鲁家风”在孔孟文化的孕育中滋长,并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过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家......
-
〓 文化评析:语文教材亟须提高文化含量
语文教材中的“假”课文,近期引发持续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众自觉地检视语文基础教育。其实,“假”课文是个案,比“假”课文更多的是“水”课文——语文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含量不足、中华文化精髓不足,让教材有了“白开水”似的观感。中国一直有着重视经典的教育传统。直至20世纪前期,许多人仍然是自幼就阅读中国文化中那些最重......
-
〓 文化评析:中小学语文应有“大教材”观
要借鉴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使语文教材内容经典、结构有机、知识丰富(包含文史哲),形成一个整体,建构一种“大教材”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近年来广受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精髓,在语文教育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其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指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分量,同样指有选择性地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中国历史上一直......
-
〓 干部谈读书:书是人生中的恩人
自从离开山乡,书就成了一生的相伴。闲来能做友,忙时能帮手;失意时她最体贴,成功时她最冷静。书是故乡的灯。初到铁路工程队,血气方刚。时常想家,排遣的方式就是在工余时间读书。从书中比照故乡的山水,挂念慈祥的爹娘。当时最爱看汪曾祺的散文,他对故乡的回忆,让我想起小河里摸鱼、瓜棚淘气和摸鸟蛋遇到蛇的少时经历;他的散文,也成为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