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时俱进复兴书法艺术
                改革开放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旅,中华文化随之振兴,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标志性元素也再现生机。环顾中华大地,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书法作品在城乡各地展出过,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书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开展;从来没有那么多的书法社团在从事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学校开设书法专业。书法之林的繁茂,让我们对中国书法复兴多了一份......
        
 
                - 
            〓 品鉴:百年韶光寻梦回
            华文漪、岳美缇所饰的杜丽娘与柳梦梅。“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当细腻柔曼的声腔再次响起,萧瑟的冬日仿佛也泛出了旖旎春光。岁末的北京天桥剧场,大师版昆剧《牡丹亭》于众人瞩目中婉转登场。浪漫传奇名篇、百年戏曲瑰宝与南北舞台名家的汇集,使这场演出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牡丹亭》本为昆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名剧,除《......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四):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葛兆光:表彰沉静和耐心
            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出身的。这个专业过去是为中华书局培养编辑的,我们读了这个专业,深知做古籍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等都非常艰难,需要沉静,需要耐心。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是一个表彰“坐冷板凳”工作的奖。在整个社会奔进浮躁的时候,我们与其跟着这个潮流去浮躁,还不如去表彰一个需要沉静、需要耐心的事业。宋云彬先生的后人不是......
        
 
                - 
            〓 文化的馈赠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
        
 
                - 
            〓 任国征:公共图书馆不是藏珍楼是什么?
                我国将在今年4月开展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这次评估中“免费开放得分为满分”被写入省、市、县图书馆定级的必备条件之中,“电子阅览室坐席”、“读者服务区无线网覆盖范围”、“新媒体服务”等指标首次被列入评估标准。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悄然改变,促使图书馆的职能也应时而变。这使我们不禁想起著名学者 何兆武 先生口述的名......
        
 
                - 
            〓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选登·韩锡铎:研究文献澄清问题
                古籍文献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些问题至今没有澄清,这为后人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一部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四卷外集一卷,唐杜牧撰,注释者未署名。书后有刻书牌记,用中国明代年号,可著录为正统五年(1440)朝鲜全罗道锦山刻本,该书不见有中国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80年在北京汇总时,我......
        
 
                - 
            〓 文艺观察:找回翻译的“理性之光”
            漫画  徐鹏飞不久前,我们送别了草婴先生,如今的老一辈翻译家或已过世或垂垂老矣,十年间翻译事业的式微和翻译家地位的急剧下降,已成为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大约十年前,某杂志以《持灯的使者》为题,为中国十几位翻译家出版了一个专刊。那是翻译家在大众媒体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集体亮相,当时80多岁高龄的草婴先生排在前列。不久前,我......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③: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转化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整个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
        
 
                - 
            〓 我与传统文化:在经典中追寻生命质感
            编者按:现代社会是历史辙痕的延伸。当浓浓的乡愁挥之不去,当人们通过对方块字的读写来描摹先贤的心意,传统文化带着它的温度,融入每位国人的生命。传统文明与现代中国有哪些关联,历史的根脉如何植根现代土壤,又怎样找寻活的传统?今天起,我们陆续推出同济大学“复兴古典书院”的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或许有助于激发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解......
        
 
                - 
            〓 品诗读人:为何李煜开辟词史篇章
            李煜能成为“词中之帝”还要感谢宋太祖兄弟。不经坎坷难成人,如果李煜昏庸无能地当一辈子皇帝,肯定就没有后来的泣血之吟唱。徐志摩虽无亡国之恨,但情感上的迷茫与不如意,以及梁启超在自己婚礼上的训斥,都是“再别康桥”最有力的催生剂。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煜将难登大雅之堂的词引入上流社会,在他之前,已有温......
        
 
                - 
            〓 大家手笔·许嘉璐:文化传承要靠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教育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例如,一位教授的讲演,通过视频可以即时让无数观众收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依赖日益加深,也逐步将其作......
        
 
                - 
            〓 让法律为文物保护撑腰
            对于文物保护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真正激活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真正让法律成为文物保护的最有力撑腰者。而要实现这一点,当前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打着“总理童年仿古街区”名义的商业项目,却拆除了原本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如此荒诞离奇的事情,貌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可如今,它就真真切切地......
        
 
                - 
            〓 新闻随笔:芒种教给我们的大智慧
            时雨及芒种,四海皆农桑。南方农民已经挥镰割麦,北方农民还在挥汗插秧。尽管沈北新区的稻田画还“八字没一撇儿”,但辽宁沈阳市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小兔子”,纷纷跑到“稻梦空间”放牧心灵。中国人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虽然肩头已抖落了高粱花儿,但心底总有一片黑土地。起伏的稻浪稍一招手,就欣欣然跑到乡下。不是迷恋那地,而是忘不掉......
        
 
                - 
            〓 向古老书院问阅读之道
            书院对我国教育、学术、建筑、藏书等事业的进步,对民风民俗的养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都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析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体现书院文化的楹联诗词、书院学规、书院建筑,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岳麓书院传出的琅琅书声尚未落去,5月20日,端午节前夕,悠悠古乐又在岳麓......
        
 
                - 
            〓 温哥华来客和穿裙子的“士”—读听迦陵三十年,写于叶著六种出版之际
            叶嘉莹    一、一九八六,《光明日报》上初读迦陵随笔一九八六年,对我是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我第一次来到大天津卫,天津从此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几乎决定了我也将是爱南开的;还有,不来南开,也许今生就不会认识迦陵先生;那一年,我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艺评论和杂文,这几乎决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所谓专业兴趣和谋生方式,就是与文学......
        
 
                - 
            〓 说文谈史: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哪里?北总布胡同32号。北总布胡同历史上发生一件什么大事?火烧赵家楼。和火烧赵家楼有同样深远意义的还有这北总布胡同32号。    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了一本书,书名也是:北总布胡同32号,作者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林阳,社长汪家明给作了序。    汪家明说,20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北平国立艺专所......
        
 
                - 
            〓 记忆申遗与文化坚守同样可贵
                日前,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西藏元代官方档案》和《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以侨批档案为例,虽然申遗工作只历时三年,但从民间保护上升到政府层面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申遗成功固然可喜,更可贵的是文化坚守。    世界记忆工程是......
        
 
                - 
            〓 我与国学网
            【作者简介】刘延平,男,1969年生,现就职于山西临汾。传说中有一种动物,你现在打它一下,一周以后它才会“啊”一声,足可见反应之迟钝。而我就是这样的“人物”,20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有的忙着去当官,有的忙着去赚钱,而我没有摆脱命运的安排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干就是十来年,等到我发现当老师去大学是最好的选择的时候,......
        
 
                - 
            〓 “变化”是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在
            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像汉字一样,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这足以显示出中国书法的强大生命力。那么,中国书法生命力到底来源于哪里?我认为,就是两个字:变化。没有“变”,就无法诠释“篆、隶、楷、行、草”诸体之演进历史;没有“化”,更无法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书法魅力。从创作实践上看,需要变。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