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在专注中寻求永恒
            近来重读《比我老的老头》,对几个事例颇有感触。黄永玉敬仰钱锺书却不忍多加叨扰,虽然近在咫尺,二十多年间只去探访过钱家一两次。对待画家李可染、林风眠也是如此,“一个老人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创作氛围,一种艺术思路的逻辑线索。不光是时间问题。客人来了,真诚地高兴;客人走了,再回到原来的兴致已不可能。不是被恶意地破坏,不是干......
        
 
                - 
            〓 曹文轩:中国作家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相比,中国作家有着大量的中国故事可以写。这些故事,在天底下往往都是独一份的。我们形容一个人很强大,常常说这是个很有背景的人,那么我的背景就是中国。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和苦难,她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资源,中国作家不能白白地浪费,而是要把苦难化为财富。因此,中国作家应当有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因为我们的背景是中......
        
 
                - 
            〓 今日谈:对话心灵寄哀思
            春风浩荡,岁岁清明。一直以来,扫墓祭祖都是清明时节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而对于不少人来说,读家书、写家书、追思怀远,闻先辈慈音、感抚育之恩,同样是一种心灵的祭祀。我们常说“见字如面”,用文字抒发对故人的眷恋,用训诫延续家族的长风,何尝不是一种与逝者的精神对话、对先人的精神传承?“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
        
 
                - 
            〓 新语:大学要守住根本
            形形色色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总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的管理者们其实都明白,这些排行榜未必科学,但大家都怕排名不好看,影响了社会公众的评价,所以老盯着那一套指标体系。不过,也有特立独行的大学不为所动,比如日本的京都大学。京都大学的办学规模,比咱们的北大、清华都要小一些,这几年,办学经费也被咱们超过了。在那些流行的世界大......
        
 
                - 
            〓 专家谈: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据新华网)此前引发热议的是,新学期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减负......
        
 
                - 
            〓 创作的长度
            “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秉持如此信念的巴金先生,创作年轮与人生周期几近等长,最好地诠释了作家两个字眼背后的分量。代表作《家》从1931年在《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初版,到1980年一共改了八次。90岁后,《家书》和《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两本书信集相继出版,分别收集了与夫人萧珊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300多封......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我心目中的大学
                说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件难事,因为我毕竟供职于一所大学,而且还负主要责任。    大学不能仅仅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不应该只是希望让学生成为教育者(哪怕更堂而皇之地以国家的名义)某种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尽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应该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但只是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绝对是不够的。大学教育应......
        
 
                - 
            〓 关注高校青年教师
            CFP    编者按    “青椒”,是网络上对88万(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的统计,编者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    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寒窗苦读二十余载终在高校谋得一席教职。    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承的年轻人委以千钧......
        
 
                - 
            〓 品味古籍:《世说新语》依然新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就是辛弃疾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那个小名叫“寄奴”的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当过官,袭封临川王,晚年召集一帮人编写了一本奇书《世说新语》。这本书有点像人物志,写了魏晋以降的官员、文人、僧侣、名士1000多人。因为作者距书中所涉及的时代只有百多年的历史,有点像我们今天看晚......
        
 
                - 
            〓 《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
            编者按“文学遗产”曾经是本报经营多年的一个版面,在广大读者和作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跨入新世纪之际,久违的“文学遗产”将以栏目的形式重新与读者见面。衷心希望专家学者赐稿赐教,衷心希望重新获得读者的喜爱。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代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所见明清时期《三国演义》的所有刻本中的最早刻本。这个版本上自始至终......
        
 
                - 
            〓 人才史话:用人是艺术留人是本事
            资料图片    对驭人者来说,使用人才是艺术,留住人才是本事。    人才,难免富有个性,惹人关注;难免桀骜不驯,惹人非议;难免行高于人,遭人嫉妒……驭人者想留住人才,不仅要有见识、有胸怀、有正气,还要能筑好巢、铺好路、搭好梯。否则,什么样的人才也留不住,到头来,不仅贻误自己的事业,还会造成“楚才晋用”的局面。    ......
        
 
                - 
            〓 毛泽东诗词中的冬
            北国风光 李可染/绘雪落茫茫,大地焕然一新。每临此景,古人诗词中多有写雪之作,且锦篇迭出,汗牛充栋。而作为一代伟人、诗人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也不乏咏雪的佳构。临窗奉读主席诗词,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写雪景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曰: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
        
 
                - 
            〓 人民论坛:把紫罗兰的香味留在心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社会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矛盾心态:相似的状况、相似的言行、相似的后果,倘若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容易“怒从心头起”,倘若是自己所为便可能下不为例、不了了之。评价的“尺子”大相径庭,原因究竟何在?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发人深省。一个外国男孩在超市兼职收银员,一天早上面对结账的长龙手忙脚乱,半天也搞不定总出错的机器。有排队的顾客不耐烦......
        
 
                - 
            〓 记者手记:别把科学家逼成会计
            ■摆正心态、转变职能,认真倾听基层呼声,尊重科学家,遵循科研规律,把科研人员从名目繁多的报表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时间潜心科研,既是广大科研人员的热切期盼,也是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科学家与精打细算的会计怎么也扯不上关系。然而,记者在日前采访时,听到多位科研人员吐槽:到年底几乎天天算账、对......
        
 
                - 
            〓 光明论坛·温故: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和气致祥,乖气致异’。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耗。只有团结起来、和衷共济,才能把香港这个共同家园建设好。”“和气致祥,乖......
        
 
                - 
            〓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秦王朝末年,在天下反秦的洪流中发生了一幕楚将刘邦与秦相赵高联络的戏剧性场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均有记载,看来属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秦始皇本纪》定之为二世三年八月,《高祖本纪》虽未注明年月,但与这个时间不会有出入。因为两本纪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标志,即刘赵联络发生于章邯降......
        
 
                - 
            〓 谈谈博士的“呆相”和“钱包”
            学术研究道路究竟是什么?首先,学术研究道路当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相对悠闲自由,不至于像工作后那样加班加点(实际上,不少博士生也经常长时间工作。但相对而言,这类研究型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你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专注自己的研究课题。其次,学术研究也只是正常社会分工的一种,即与工、农、商一样正常的职业。某些人包括不少硕士......
        
 
                - 
            〓 编辑札记:闲说房子
            夏夜乱翻书,发现古人对房子多有论述,其中的态度颇耐玩味。孔子是这么说的:“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如果一个人留恋家乡的安逸生活,那么就不配称作“士”了。要过安逸生活的物质基础正是房子,而孔子是鄙弃这一切的,他的话里带有一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豪气,展示了要以仁义之道纵横四方的雄心壮志。也只有孔子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
        
 
                - 
            〓 人民时评:让文物“沃土”滋养民族心灵
            今天的我们,需要拥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备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才能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化资源到精神资本的转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4月12日,被......
        
 
                - 
            〓 多保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