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具身设计,让展览更有温度
【学人谈】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人们沉浸在四季更迭的展厅空间中,体验着一场数字生态文化之旅;2021年开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观众乘着舟楫穿越千年光阴,一窥古代运河沿岸的繁盛与兴旺;2022年落成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音乐爱好者驻足古琴“枯木龙吟”前,通过视听设备徜徉于高山流......
-
〓 在山里吃茶
【中国故事】 前两日进山,在一个老者家吃茶。听老者说那是大叶虫茶,当即以为,那是虫子喜欢吃的茶叶。但打听过后,情况并非如此。茶叶与虫没有多少关系,却要取这个奇怪的名字,简直摸不着头脑。就以往的经验来讲,山里的茶叶该撑满大半水杯,喝到嘴里,苦得像割掉半条舌头才对。但那天吃的大叶虫茶,也不晓得是开水不够滚,还是泡的时......
-
〓 寻找“村声”
【讲述】 “村声”是一种特殊的小方言,分布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一带,因其过去多通行于偏远村落而得名。随着深圳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原“村声”所在旧村落已改造为多来源人口混居的现代化小区。“村声”使用人口原本不足千人,而目前符合语言学调查要求的母语者更是一人难求。 今年3月10日,我们来到南澳,开展实地调查......
-
〓 在拱宸桥上
我已经在拱宸桥畔的运河边住了整整二十年。 在拱宸桥上,我曾无数次伫立四望而遐想。今夜,月光如桥下的流水般明亮,万千条柔嫩柳枝轻撩着夜的河面,柳枝调皮地深入河的身体,河水则无声浸润着柳枝,它们默契得如三生三世的情侣,它们以时令为暗语,相偎相依。春风骀荡,轻拂我脸,浓郁的春香,让人心驰神迷。喧闹的人声已不能打扰我,此......
-
〓 千年诗魂伴大江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长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最后卒于安徽当涂,生前身后都与长江密切联系在一起。 李白将他的青春,将他的诗情,将他的文学创造力,乃至自己的生命都慷慨赋予了长江,创造了“山水与文学”的一个千古典范。大江的“画师” 长江是自然之河,也是人文的大江,更是一道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许多诗人和辞赋大家......
-
〓 光明论坛·温故: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正所谓‘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
-
〓 一抹中国红——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
“万紫千红总是春”“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中对“红”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光、对火、对亮的崇拜与向往。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原始社会中的红色壁画,以及古今中国绘画中都大量运用层次丰富的红色,表达着人们对“红”这种色彩的钟爱与重视。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了中华......
-
〓 光明论坛·温故: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事不避难”,语出《国语·鲁语》:“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
-
〓 牛年情思
在十二生肖的动物中,牛与人的生产生活最息息相关。它是农耕文明的功臣而备受尊崇,从古至今的迎春礼仪它扮主角。辛丑牛年到来,它仿佛又披红挂彩闯进激情飞扬的“春晚”,将我们民族辞旧迎新舞台的帷幔掀开,在欢腾中登场。此刻,唤起我儿时爱牛往事的记忆,引发出无限眷恋的乡土情思。我的童年生长在重庆南岸的乡村,记得我家门前便是一片水田......
-
〓 光明论坛:学术研究的“快餐化”倾向有害无益
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加大对科研产出的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也水涨船高。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个人晋升挂钩的制度规则下,一些“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戏称)们不惜通过追逐各种热点或时髦概念、把同一主题稀释拆分为多篇“水文”,或者“新瓶装旧酒”式的对既有研究结论重新包装发表,以实现科......
-
〓 光明论坛·温故: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谈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指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
-
〓 听涛山·五彩石·沈从文
凤凰的小孩不知道沈从文的很少,他们从长辈自豪的叙述中、从老师的课堂上、从城中商铺印有“沈从文”三字的书籍里、从各种渠道知道沈从文,可谓耳熟能详,但真正认识沈从文的很少,我便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父母会在天气晴朗的春日里带着全家出门踏青,在我的印象里总是避开人多热闹的南华山,而独选沱江下游的听涛山。听涛山其实并不高......
-
〓 人气是书籍给我们的馈赠
【讲述】 6月9日的早上,我像平常一样在直播间里卖农产品,不同的是,我的讲述里有诗词歌赋、天体行星、大江大河、三餐四季,那天早上,有10万人停留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像一场梦一样。我相信,让他们留下来的,是人们对知识的热爱,这是书籍给我们的馈赠。 直播卖货,是一个高速运转的行业,几分钟之内就要介绍完一个产品......
-
〓 为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前,文旅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合力统筹部署推进传统工艺发展,既是对“十三五”时期“传统工艺振兴”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深刻把握,其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准提出原则导向 《通知》在“主要原则”部......
-
〓 让文明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揭示中华民......
-
〓 我所认识的周海婴先生
近日整理书柜,偶然捡出一本《周海婴纪念集》,这才想到今年的4月7日是周海婴先生逝世10周年。记得在2011年4月7日早上八点半左右,我刚到所供职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就得知周海婴先生在早晨5点36分病逝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周海婴先生在1976年鲁迅研究室成立时就一直担任顾问,并从2009年6月10日开始担任北京鲁迅博物......
-
〓 文化节,应让文化站C位
这边商品琳琅满目,那边招商如火如荼,远看是文化节,近看却让人犯起了嘀咕。旅游、美食、历史、名人……各种元素扎堆,文化却不见踪影,文化节中缺文化,岂不怪乎?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文化节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文化节”,海量新闻立刻映入眼帘,老子文化节、市民文化节、茶文化节、冰雪文化节、运河文化节、锡器文化节……名目......
-
〓 让传统村落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
【光明时评】 近日,住建部、文旅部等六部门公布了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共有1336个村落入选。至此,全国已经有8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传统村落是孕育和保存中华民族根性文化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农耕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保护传统村落,既是留住乡风乡韵乡......
-
〓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触摸历史 浸润文化
“二百三十年兴衰荣辱,独当一史。”当两鬓斑白的班昭再次见到已故的父兄,告诉他们自己用了一辈子终于完成了班家修史心愿,现场和屏幕前的很多观众都激动落泪,舞台上关于《汉书》的故事也在这一刻掀起了高潮。这正是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匠心制作的《典籍里的中国》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持续带给观众的震撼和感动。这......
-
〓 踏雪寻美:文学中的冰雪运动
提起文学中的冰雪运动,首先让人想到的恐怕就是美国著名“硬汉”作家海明威了。他似乎一直都对冰雪世界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海明威就曾在奥地利福拉尔贝格州白雪皑皑的蒙塔丰度过了两个冬天,极大地满足了他对高山探险的渴望。他和朋友们跟随滑雪教练瓦尔特·伦特一起,在锡尔夫雷塔游览并多次尝试了大胆的滑雪下山运动。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