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在锻造......
-
〓 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文创工作是博物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文化价值是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文创产品也是商品,文创研发要符合市场规律•博物馆IP资源只有被社会广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故宫文创受到普遍关注。一个博物馆用几年时间,研发近万种文化产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现象,其中奥秘在哪里?运用知名馆藏打造IP,助力产业提升文化内涵,拓展品牌......
-
〓 文化评析:“花式营销”是提振图书市场的解药吗
电商平台借力潮玩市场的热潮,推出“图书盲盒”;出版机构或亲自下场,或借助网红、大V,开展直播带货,出版业近期出现的一些“花式营销”引人关注。对此,有人点赞是行业突围创新,有人则批评是饮鸩止渴。 其实,图书“花式营销”在中外出版史上早有实践,其中一些做法的影响甚至持续至今。如之前上海出版界出现的“一折八扣”书(书的......
-
〓 新闻随笔:数字时代,需要怎样的辞书知识与服务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新改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包括“共享经济”“新常态”“碳达峰”“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还收入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网红”“群聊”......
-
〓 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
-
〓 中国如意的故事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在中国版图上,甘肃有一个美好的称呼,叫“中国如意”。从最东端的陇东庆阳,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敦煌,将近1600公里的路程,恰似一柄玉如意。 初识如意,源于敦煌。在鸣沙山下、月牙泉畔,我静静观望天容海色般澄净的天空,山的倒影在泉水中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这是敦煌,莫高窟的所在地,全世界为之......
-
〓 文坛述往:他伴着我走进民间文化
2010年,我刚当上长治市文联主席。为了配得上文联主席这个职务,我常常在周六日下乡转悠,补充自己文化认知的不足。我所生活的地域是晋东南,这里的古建筑比较多,尤其是古村落。当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旨在保护古村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全面铺开。作为地方文联主席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后......
-
〓 追思·忆秀荣
6月28日下午,从手机微信中传来一则讯息说:刘秀荣去世了。我坚决不信,认为这是讹传。之后赶忙打电话向熟人询问,对方也表示没听说,立刻去了解情况。过了不到10分钟,回电来了:秀荣同志确实离开了我们!顿时,我两泪潸潸而下,禁不住哀恸,哭了一场。我与秀荣的同窗之谊,已然七十三年。1948年我考入四维剧校三分校时,她同妹妹秀华......
-
〓 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说起标志设计,你最先想到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是简约的“对勾”?在社交网络发达、信息交流多元频繁的今天,你或许早已对这些标志见怪不怪了。但仔细想想,它们为何能在无形中打动你,让你“一眼入心”?简约且独特、文化又艺术、大气而有视觉冲击力,是它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
-
〓 光明论坛·温故: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同时还指出,“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大气力全方位......
-
〓 “深于情而不滞于情”话王维——摘自欧丽娟著《唐诗的多维世界》
所谓“背面傅粉”,是传统诗论中取自绘画技巧之手法或概念,成为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一个专门术语,意指从反面的立场或相对的着眼点间接下笔描写,从而透过反衬的效果,使正面的主题获得进一步的烘托与强化,其义往往与“从对面说来”可以相通。在唐代诗坛上,将此一技法表现得驾轻就熟的诗人,首推王维;而严格言之,王维诗中所表现......
-
〓 立夏食笋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通山县,那里是幕阜山脉的中段,山上多湘妃竹。清明过后,下一场春雨,竹笋便陆续钻了出来;到立夏前后,臻于极盛。竹笋水灵鲜嫩,箨上有美纹,凑近了闻,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由于满山都是,用“好竹连山觉笋香”一句诗来概括,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公历与农历两种时间体系中,我的家乡更注重农历时间。在那里,立夏......
-
〓 陈平原:文学教育与成长经验
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作为一名文学教授,反省当下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也是现实诉求。如果有一天,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
-
〓 光明论坛·温故: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追求进步、勇做模范时引用的古语。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
-
〓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兔
虎虎生机在延续,玉兔随同春光至。 2023年在农历中属于兔年。兔在时辰中与卯时对应,称作卯兔。卯排在农历的二月,二月是百花烂漫的仲春,又有卯月之称。卯兔欢跳着到来,标志着和煦温润的春晖光照人间。这与兔子敏捷而又温驯的性情颇为切合。因而,忝列十二生肖中的兔,和因之派生出的兔文化早就是温和吉祥的象征。让我们穿越时空,......
-
〓 画中话节气:画说秋分时,喜迎丰收节
“又是一年秋分时,暑去秋来收获忙。果实累累满山林,遍地金黄谷满仓。”一片绿、一片红、一片金黄,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一派稼禾覆盖大地的丰收景象。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忙碌的农民,喜笑颜开,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丰收节来了!”伴随着秋分节气的临近,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这是中国......
-
〓 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孩子的第二课堂
【热点观察】 日前,“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研学实践活动在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综合运用职业体验、解说导览、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在“最美课堂”中沉浸式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文物承载灿烂文......
-
〓 文化评析:时尚之美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该舞蹈视频在微博与B站上的播放量已达千万级别,更有网友直呼“太好看”,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话题。此次,河南卫视将舞蹈《唐宫夜宴》(初名《唐俑》)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
-
〓 吴为山:唐风渡鲸涛 真心鉴真情
有史以来,求法传法的中国僧人前赴后继,代代不穷。他们艰难跋涉于漫天黄沙、皑皑雪山,辗转漂流于碧波万顷、惊涛骇浪,用生命和信仰铺就了人类精神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道。东渡日本传法的唐代高僧鉴真,正是其中的代表。一 鉴真俗姓淳于,公元688年出生于江阳(今江苏扬州),14岁时出家,46岁成为一方宗主,持律授戒,名满天下。......
-
〓 一家之言:“文何以载道”才是语文教学的大道
语文课应当教什么?这是问题吗?可是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偏偏出了大问题。一位教师教邹韬奋《我的母亲》,不厌其烦地进行母爱教育,就是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母爱和自己对母亲的爱。一位教师教《本命年的回想》,课堂上讨论的是过年的风俗,就是不研究课文如何写过年的风俗。一位教师教《中国石拱桥》,作业竟然是为家乡设计一座拱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