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学科交叉中的说唱文艺研究
近年来,中国民间说唱文艺无论在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与出版,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不过,就说唱文艺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而言,目前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或不足之处。比如,当下说唱文艺的研究者,多局限于从文学角度来研究、评价民间说唱文艺,还比较缺乏跨学科开拓创新的自觉意识。实际上,民间说唱文艺的价值远不限......
-
〓 龙图腾: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认同与传承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傲,认为自己是人文意义上龙的传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已渗入中华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脉络,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汤汤长河。作为神话性的动物,龙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那么龙的原形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本文以我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考古发现的龙纹为基础,梳理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
-
〓 读史札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包括粮食、蔬果、肉类等在内的各种饮食物资相对丰富,加之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日益勃兴,饮食文化交流渐趋频繁,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生活。这一时期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奢侈浪费现象:日常饮食生活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常态,饮食制作过于求精求新,贪......
-
〓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意境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是党领导人民军队淬炼信念铸造军魂的雄壮活剧,也是中共党史的重要节点和鲜活图谱。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诗情如潮逐浪高,挥动如椽大笔写下了诸多瑰丽诗篇。这些诗词境界宏阔、气势恢宏,是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并充满自信......
-
〓 辛丑话牛:“耕牛”精神代代传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畜力。比如在“犁”字......
-
〓 文学争鸣:论《乐经》是指曲谱而非文字典籍
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乐经”,是一个亦虚亦实、亦真亦幻的概念。说它虚幻,是因为它只是存在于某些先秦儒道学者头脑中的一部经典,这些儒道学者仅赋予它一个“乐经”名称,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将《乐经》编著成书,先秦以后凡是冠以“乐经”之名的书籍都不是先秦真正的《乐经》;说它真实,是因为“乐经”这个概念并非空泛,它确实是以上古三代乐曲......
-
〓 《隋书·经籍志》所见文献析出现象
作为文献著录和考证的一个常用术语,文献析出亦即从母文献中分析出子文献,二者单独别行并流传于世。这种文献学现象在训诂学著作中较为常见。《洪范》之于《尚书》,《中庸》之于《礼记》,都是早期文献析出继而被单独作注的典型案例。两汉以来学术弥繁,文献析出于是更多,《隋志》往往著录之,其形态不拘一格,原因亦不尽相同,姚振宗《隋书经......
-
〓 “中庸”中的进取精神
理解“中庸”是理解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重要一环。在谈及“中庸”时,人们常常将其与“进取”对立起来。“中庸”与“进取”能否共存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上关乎传统哲学的准确解读,实践上关乎现代价值的合理建构。1 中庸是“万物并育”的宇宙理想澄清中庸与进取的关系,首先应准确理解中庸。儒家之“......
-
〓 “名实相生”与“名实相怨”——明清小说的一书多名现象
小说如商品,一个好的名称,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1925年,刘恨我在《小说一得》中说:“一篇好小说,无好题目,必定减色不少;有好题目,无好结构,亦然。”小说题名是最先入读者之耳目的,如果题名新颖别致,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就能助益小说的销售。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代表精英文化的经史子书,出版商一般不......
-
〓 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编者按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学科体系、......
-
〓 事不避难 心系天下——汤氏家学门风中的家国情怀
家风传承深蕴着传统的文化精髓,彰显着民族的精神风貌,维系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可谓价值观建设的支柱力量。汤霖、汤用彤到汤一介祖孙三代的家学门风传承,就典型地体现出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及其变迁之迹。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氏家训核心和家风根本汤门乃书香世家,名士辈出。《汤氏宗谱》载其为商汤后裔,与“中国的莎翁......
-
〓 谈谈汉语方言大型辞书的编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突飞猛进,方言调查研究最直接、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方言词典的编纂出版。这一时期,各种类型的方言词典层出不穷,其中多数是中小型的单一方言词典,也有过几套大型的多卷本方言大词典,如李荣教授主编的40多卷分地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及综合版6卷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教授和日本学者宫......
-
〓 情感史的兴盛及其特征
编者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普通民众,妇女史、性别史、城市史、家庭史、儿童史等逐渐兴起。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情感成为认识和考察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情感史研究于是获得迅速发展。有学者认为,对情感的研究“改变了历史书写的话语不再专注于理性角色的构造”,情感史代表了“历史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
-
〓 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
冠礼是中华礼仪的滥觞。《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礼书记载,先秦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即孟子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下》)如果父亲......
-
〓 从对付病毒到重视生态安全——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历史启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灾难和经济损失,也使人困惑、焦虑乃至恐惧。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阻断病毒传播、控制疫情波及范围是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人类与流行病长期斗争的历史启示我们,在思考疫情防控问题时,除了对付病毒还应超越病毒,探讨其背后存在的人与动物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隔离病人还应治......
-
〓 “新文科”之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新文科”的提出,旨在通过引进新技术,促进学科融合,推动文科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得文科紧跟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和需要,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新文科”的融合一定要拿捏好“度”。如果过度融合,就又回到了中国传统的“混沌之学”,也就违背了“新文科”的旨趣;如果“就地打滚”则又将陷入重蹈覆辙的窠臼。201......
-
〓 宋代农学:集大成以开新统
【读史札记】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立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推动。跟前代相比,宋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一般印象中宋代农学却并不突出。通过全面的考察和比较研究,可知宋代农学集前代北方旱作农业技术大成,并首次对南方水田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发展阶段。准确认识宋代......
-
〓 学术笔谈:唐五代宋初敦煌私社的社会功能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 本期主题:古代敦煌民众的社会生活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敦煌文书是敦煌学研......
-
〓 《满江红·写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
对岳飞《满江红·写怀》“长车”一词,一般宋词注本大多解释为“战车”,《汉语大辞典》“长车”条解释为“古时的兵车”,所举例句就是这两句。同时又说“参见‘长毂’”。显然认为“长毂”是“长车”的同义词。《汉语大辞典》“长毂”条之第二项释义:“指兵车。《左传·昭公五年》:‘长毂九百。’杜预注:‘长毂,戎车也,县百乘。’”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