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
在先秦儒学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的引诗叙事。按照先秦儒学的演变顺序,它们存在着一种递进上升的趋势,其中《论语》引诗5条,简帛文献《五行》引诗6条、《缁衣》引诗23条,至《孟子》引诗37条,《荀子》引诗多达83条。从形式上看,这些引诗叙事并非独立存在的经典文献形态,而是融入先秦儒学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之中;......
-
〓 李白、杜甫对日本江户诗坛之影响
与平安时代就被日本诗人推崇的白居易相比,日本诗人对于李白、杜甫的学习起步略晚,约始于五山文学初期。虎关师炼(1278—1346)在《济北诗话》中称“李、杜上才也”,开日本诗人学习李、杜之先河。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认为虎关言及李、杜之诗,虽深受宋人诗话影响,“但比之平安时代以后那种醉心白居易而轻视李白、杜甫的诗眼,甚为悬隔”......
-
〓 广东戏在东南亚的“在地化”
【中华文明海外传播专题】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中,尤以粤籍的华侨华人为最多。与流行于广东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地区相一致的粤剧、潮剧、外江戏(广东汉剧)成为东南亚粤籍华人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华族戏剧剧种,与源自福建的“福建戏”相区别,被东南亚华人华侨称为“广东戏”或“广府戏”。......
-
〓 瑰宝荟萃: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与典藏
【光明学术笔谈】■本期主持:王旭东 故宫博物院院长■本期主题:紫禁城·明清史·中华文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代皇宫建筑群。明成祖朱棣以宏阔远见作出营建宫殿、迁都北京的决策,奠定了紫禁城的基本格局。时......
-
〓 唐宋古文的小品化趋势
“小品”一词产生于魏晋时期,指佛经的略本,与详本“大品”相对,到明代晚期被应用于文学领域。小品文的审美特征大体表现为简短灵活、自然流畅,区别于传统古文“文以载道”的高古庄重文风。明人小品主要有两种风格类型,一是空灵闲适的抒情散文,一是“匕首”和“投枪”式的批判杂文(参见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实际上,小品化的风格趋......
-
〓 宋朝监察体制有效运行的原因
电视剧《清平乐》中,有很多宋仁宗朝台谏官对朝中大臣进行纠弹的场景,给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虽然影视作品多用夸张虚构手法,但这些情节则基本符合史实。历史上,以台谏官为代表的宋朝监察官员以敢于纠弹著称,尤以中前期为甚。宋朝未出现如汉、唐、明朝那样严重的太监干政、外戚专权、藩镇割据等种种弊政,与此有一定关联,《宋史》甚至有“......
-
〓 从文化元典看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集体意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创造生命、发展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生命意识和崇高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
-
〓 唐代类书中的陶渊明影像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唐代是极为关键的时期,士大夫慕陶、学陶的现象不绝如缕。在唐人构筑的陶渊明世界里,类书是陶集、史传之外的第三大资源库。陶集只录诗文,史传仅载事迹,而类书则兼采事与文,形成了对陶集和史传的有力补充。此点人们关注不够,于此试为考述。就现存文献而言,最早征引陶渊明事迹和诗文的类书是《北堂书钞》。《北堂书钞》......
-
〓 悌之道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弟子规》的首句是“圣人训,守孝悌”,也将孝与悌并举。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
-
〓 水稻与中国历史地理
【光明学术笔谈】 从历史来看,稻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的走向、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认同等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使长久以来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认知受到了挑战。其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的四五千年到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
-
〓 探寻“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文化记忆
——来自西南联大历史展陈场馆的调研报告编者按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组建82周年校庆纪念日。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因结茅立舍、弦歌不辍、人才辈出而享誉中外的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永恒丰碑,更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作为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记忆之所”和“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发挥了珍藏这段历史......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华夏儿女共同的认同与坚守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等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和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和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一直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一代代华夏儿女对汉语汉字的高度认同与深情坚守。 历史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加上山河阻隔、战......
-
〓 文学争鸣:杜牧《清明》的确认与释疑
署名杜牧的《清明》,究竟属唐属宋,笔者2021年偶遇机缘参与讨论。迄今发表了两篇小文:《杜牧〈清明〉是宋诗吗》(《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13版,以下简称《杜牧〈清明〉》)、《文献辨伪的歧路与杜牧〈清明〉的追踪认证》(《江汉论坛》2022年第3期,以下简称《追踪认证》)。近来有幸读到谢海林教授对拙文《杜牧〈清......
-
〓 唐人小说中的儿童图鉴
在古今文学艺术长廊里,天真烂漫的儿童构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一提起唐代儿童,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诗文里天才秀发的骆宾王、王勃、薛涛等人。事实上,唐人小说中也不乏儿童的身影,其中既有对儿童生活的描绘与再现,又有儿童个体形象与文人自我情感的呈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敏而早慧的神童 和前人一样,唐人小说家也热衷于将一些出类......
-
〓 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自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国维把简牍列为中国近代考古四大新发现之一(即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经、内阁档案)。简帛出土方百余年岁月,历经兵燹、盗掠和人为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但先辈学者不遗余力的保护,使得很多宝贵的简帛得以幸存。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
-
〓 情感史的兴盛及其特征
编者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普通民众,妇女史、性别史、城市史、家庭史、儿童史等逐渐兴起。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情感成为认识和考察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情感史研究于是获得迅速发展。有学者认为,对情感的研究“改变了历史书写的话语不再专注于理性角色的构造”,情感史代表了“历史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
-
〓 如何理解“蚩尤畔父,黄帝涉江”
清华简《五纪》有“黄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长成人,乃作五兵”的记录,学者结合《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黄帝涉江”的记载,认为蚩尤是黄帝的儿子,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从文献记载看,黄帝集团与蚩尤集团发生过激烈冲突,《逸周书·尝麦解》、《山海经·大荒北经》、清......
-
〓 启功:让诗词既文又白、亦旧亦新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启功诞辰110周年】 在启功先生长长的曲折人生中,他的文名常为书名所掩,作为书画家的启功在现当代艺苑中可谓举足轻重,而作为文学家的启功在现当代文坛上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百年中国流行的主流文学观念所致。长期以来,主流学界习惯于站在“新文学”“纯文学”“雅文学”的......
-
〓 早期中国文学中的极美与极丑
美与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艺术品鉴中都广泛使用的一对概念。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种,文学自然是以美为尚的,俊美的人物,精美的器物,赏心悦目的风物景观,凡此种种历来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不过,触发审美愉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时候,对一些丑陋怪奇的事物的精妙描写,同样也可让人在惊心骇目之后欢喜赞叹,审丑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
-
〓 命运共同,语言共通
编者按学好普通话与传承方言文化,网络流行语与语言低俗,机器人写诗与机器翻译,甲骨文研究与古文字,语言信息化与提笔忘字,全球汉语热与孔子学院……近年来,语言文字话题频上热搜,既反映了当下活跃而生动的新时代语言生活,也映射出语言文字事业所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如何更好贯彻党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如何更好继承70年来的语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