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面语与口语的源与流——文与言判 雅俗殊形
语言因交际需要而产生,它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身体器官的进化、神经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语言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言在文先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语言起源于“以声音为......
-
〓 碑志中的“谀墓”风气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显哀荣,尽礼俗,源远流长,与人的生命结合极为紧密。刘熙《释名》指出其“本葬时所设”,“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这就要求碑志写人记事须真实准确,唯此方能传之不朽,故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秦......
-
〓 王维山水诗的超逸与情志
作为古代山水诗的高峰,盛唐诗人王维对山水别具一格的描绘备受历代评论家推崇。王维山水诗中传达的空灵、渺远而又独具情致的意境,及其外在超逸的气韵和情志上的“仕隐两得”,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代表性。王维山水诗旷达超逸的一面,充分表明自然山水对传统文人情志的节制与调平作用。山水诗的空灵与质朴 王维生于世家,自幼受过良好的......
-
〓 秦汉社会生活中的“节气”“节令”“节庆”
中国礼俗与“节气”相关的文化传统,是在对“天人之际”神秘关系的体会、观察、探索和理解中生成的,体现出认识自然与人之关系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作为季候与农事关系的经验,在秦汉时期得以达成普遍共识,并全面影响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相关文化理念对后世风俗形成某种规范。所谓“节令”“节庆”调节社会节奏的作用......
-
〓 西南茶马古道: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西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一千多年来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外交通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国内部分通过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干线及众多分支将西藏与其他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汉藏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国际部分则从西藏腹地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尼......
-
〓 从音乐考古看夏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乐礼
图一图二 乐是夏商周早期国家实现礼治天下的重要手段。关于三代国家治理中的乐礼渊源演进关系向来有“损益论”和“变革论”两种对垒性学术观点,尤其自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殷周文化剧变说后,以“周乐戒商”为代表的夏商周乐文化变革论愈加流行。从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等多重资料来看,三代乐礼无论在乐制、乐仪还是乐义层面都呈现出既有继承......
-
〓 热点观察: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文学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乡愁诗作为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联系游子与家乡的纽带,也是各界人士心系乡村、关注乡村发展的桥梁。今年春节,不少人经历了“就地过年”,深切体会到乡愁的浓烈,对乡愁诗也有......
-
〓 盛开在唐诗里的雪莲花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不仅使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而且大量的西域物产也随之进入中原。今天带有“胡”字的物产多数来自广阔的西域,包括西亚、中亚地区,如胡桃、胡麻、胡椒、胡蒜、胡葱、胡瓜(黄瓜)、胡荽(香菜)、胡芹、胡萝卜、胡豆(蚕豆),还有豌豆、鹰嘴豆、石榴(安石榴)、椰枣(蜜枣)、菠菜(波斯菜)、菠萝、甘蔗、......
-
〓 文学争鸣:杜牧《清明》的确认与释疑
署名杜牧的《清明》,究竟属唐属宋,笔者2021年偶遇机缘参与讨论。迄今发表了两篇小文:《杜牧〈清明〉是宋诗吗》(《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13版,以下简称《杜牧〈清明〉》)、《文献辨伪的歧路与杜牧〈清明〉的追踪认证》(《江汉论坛》2022年第3期,以下简称《追踪认证》)。近来有幸读到谢海林教授对拙文《杜牧〈清......
-
〓 元稹与裴淑的婚姻生活及琴诗赠答
编者按 年谱、行年考、作品系年等成果,对文人生活中的科第、仕宦、交游等更为关注。本期的三篇文章另辟蹊径,《韩愈的人生困境及思想突破》从韩愈家庭生活和仕途坎坷入手,揭示了他长期身处人生困境,却能胸怀天下,首倡“道统”说,完成思想突破。《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着眼于居住方式,对南朝文人山居生活的类型、文学表现及其所体现......
-
〓 从“诗成而缀题”到“先立题后赋诗”
我们现在的诗歌都是有题目的,最初的诗歌却并非如此。从命题角度考察,中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先有诗后立题到先有题再作诗的两个阶段。“先有诗而后标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回到《诗经》的历史现场,撇开文本内容不论,单是题目就很复杂。顾炎武在《日知录》“诗题”条中说......
-
〓 顺四时之序——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图一 中国人四季观念的形成可以从“春、夏、秋、冬”这几个字的本义见出一些端倪。“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草的种子推土而出,开始生根发芽了。《说文解字》:“春,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作为季节的“夏”字是假借字,本义为“雄武的中国人”。《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夂;从页;从臼。臼;两手;夂,两足也。”......
-
〓 《史记》与咏史诗
咏史诗是融文学与史学特质于一体的重要诗歌体类,其创作的素材乃立足于史事。《史记》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自然成为咏史创作取材的渊薮之一。咏史诗人的创作结合时代特征和审美趋向,选取《史记》中的人和事,通过批判或褒扬,以达到寄寓抱负和针砭时弊的艺术效果。在现存的文学史料中,最早一首咏史......
-
〓 也说“父子相隐”
若论起20余年来《论语》研究的热点,“父子相隐”无疑是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自2002年《哲学研究》第2期发表了刘清平质疑儒家“亲亲相隐”合理性(合法性)的文章以后,这场争论便一发不可收,并逐渐聚焦于对“父子相隐”合理性的辩论,而郭齐勇、邓晓芒、梁涛、廖名春等知名学者的积极参与,使这场争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至今讨......
-
〓 冯骥才:非遗学原理(上)
编者按 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本文作者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区区万言,却是他几十年实践与思考的凝练,无疑将为非遗学者和从业者指出前行的方向和方法。本刊将以上下两篇的形式,分两期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本文试图阐述它无可辩驳的独立性,......
-
〓 光明学术笔谈:清代直隶总督的职掌及其作用
本期主持:衣长春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清代直隶辖区治理与社会变迁主持人语清代直隶省范围以今京津冀地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地区以及山东、河南部分区域。作为畿辅重地,直隶因地理位置的特殊,加之复杂的人口构成和人文环境,治理难度远超其他省份,这也决定了直隶总督职掌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故直隶总督又称......
-
〓 关于提升古籍整理出版能力的几点思考——从《老学庵笔记》的版本说起
编者按4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揭开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新篇章,对出版界的影响将深远且持续。本报特刊发程毅中、李岩、宫晓卫三位资深出版人的文章,建言献策新时代古籍规划、整理、出版的具体工作,同时更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古籍工作中,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 需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与存藏机构、出版单位......
-
〓 《世说新语》与《说苑》
在《世说新语》之前,古代典籍的编纂方式大体不外分类式、分卷式和编年式三种。《世说新语》属于分类式的演化。此前的分类式图书往往根据内容需要,或以天文地理为序,或以人文社会为列,与人的精神世界尚无明确系统关联,但其中已经或多或少蕴含了与《世说新语》的分类方式有关的因素。其一是有些类目名称已经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如董仲舒《春秋......
-
〓 小壶细盏天地宽——工夫茶茶器文化流变
中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从早期的生煮羹饮,当作解渴解乏的菜汤食用,到隋唐时期出现明确的品赏阶段,制团研末,开始用心品味,是味觉意识的一大飞跃。自从陆羽、皎然、卢仝等茶人提倡茶器要配合茶道,茶饮的主流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大阶段,就是唐宋时期的研末煎点与明清以来的芽叶冲泡。到了明末清初,福建又出现了一种饮茶习惯,开始喝条索发......
-
〓 《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新解——西夏军籍文书的启发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叙事诗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替年迈父亲从军,女扮男装,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回朝后不愿为官,请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生动故事。诗歌热情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语言生动,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木兰辞》作为优秀古典诗歌作品,历代专家做过很多注释和研究,在当代早已被选入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