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国汉学的阶段性特征及成因探析——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为中心
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在英国流播为讨论中心,对英国汉学研究历程进行学术分期并归纳其阶段性特征;对英国汉学研究的滞后和相关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一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较法、意、德等西方诸国为迟,其基础工作——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从18世纪末才开始萌动。从18世纪末至今,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
〓 唐代禅宗史上几个问题的考证
在我对唐代禅宗史实进行考察和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对某些问题有作进一步考证的必要。现在把我对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结果介绍给诸位学者,敬请不吝赐教。一、神会主持度僧和死后入葬洛阳问题(一)神会主持度僧的地点不在洛阳神会(684-758)在遭到贬逐,流徙各地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8世纪中期),是唐王朝......
-
〓 美国道教学者及其成果
美国的道教研究大体可分为二战前后两个阶段。战前研究成果不多,影响甚微。从东方学来说,战时重点放在日本,冷战时期重点放在前苏联,自朝鲜战争起才转向中国。以1952年而言,大学或学院所设的中国哲学和宗教课程,90%是战后创办的,超过100种。由于科研经费雄厚,得以吸收大量外来人才,中文图书丰富,信息机构发达。就道教研究而论......
-
〓 黄朴民:门外说“礼”
自周公旦制礼作乐,肇基西周煌煌“礼乐文明”之后,中国遂以“礼仪之邦”的形象屹立于天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呈示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魅力,引领风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因为“礼乐文明”对中国历史与政治发展的意义如此重大,影响这般深远,所以,历代人们对“礼”的起源、内涵、性质、价值的讨论与阐释,可谓......
-
〓 台湾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史进程及相关特征
台湾六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和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1949—1969),第二阶段为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1970——1986),第三阶段从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1987—2009)。其演进的基本规律是:考据、笺证、集释等实证方式和“知人论世”的史传批评方法从传统的主导地......
-
〓 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
内容提要:本文列述了诸家关于慈恩宗衰落的原因的解释,指出慈恩宗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它所代表的纯粹的发达的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着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慈恩宗的很快衰落反映了中国文化强烈的排他性,而本土化的佛教的盛行和对中国文化及政治制度的屈从使得佛教的真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歪曲和遮蔽,也使伪......
-
〓 杨文会的日本真宗观——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30周年
杨文会(1837-1911),安徽省石埭县(今安徽石台县)人。自幼学习儒学经书,在太平天国起义过程(1851-1864)中,与家族展转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诸省之间。平时好读奇书,博通音韵、天文、历算、地理以及黄老庄列之说,对佛教也早已留心。1864年病中读《大乘起信论》,因受启悟而入信。此后到处搜求佛经,1866年......
-
〓 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
内容提要: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
-
〓 熊十力“量论”杂谈(三则)
“境论”“量论”不二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出入佛道,取精用弘,而要归于儒,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在近代中国思想界有着一定的影响。熊十力哲学体系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他在《原儒》绪言中说,在完成《新唯识论》后“更拟撰两书,为《新论》羽翼。曰《量论》,曰《大易广传》。两书若成,儒学规模始粗备。”熊氏的《新唯识......
-
〓 藏传佛教文献
第一辑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禅策问答息诤论八种粗重犯堕天请问经疏附:文轨及其著作《行事钞》中分门图录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佛为心王菩萨说头陀经附:关於《佛为心王菩萨说头陀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最妙胜定经水月观音经附:关於《水月观音经》佛说金刚经纂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天公经佛母经关於禅藏......
-
〓 史林镜鉴: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总体而言,古代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次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以小农经济为生产基础的古代社会,灾害的破坏显而易见。《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二》所说“凶荒不遑赈救。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敛获始毕,执契行贷,饥岁室家相弃,乞为奴仆,犹莫之售,或缢死道途”,即为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如何救济灾荒......
-
〓 虚静之心与意境的创造——从苏轼的幽独情怀谈起
内容摘要:虚静之心和幽独情怀使主体进入高度自由的审美静观状态,由此获得了创造幽美空灵的诗歌意境的可能,意境又是只有主体在怀有虚静之心的前提下才能创造。“虚静”即“幽独”。无论是虚静之心还是幽独情怀本质上都是主体的一种审美心境,一种超越性的自由。它们都是引导主体去自由创造意境的起点和机制。它们在把人导向自由和把诗词引入佳......
-
〓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内容提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在《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及《知识与行动》中(黄光国,1988;1995),我曾经两度为分析儒家思想的内在结构。在〈现代性的不连续假说与建构实在论〉一文中(黄光国,2000),我引述李亦园(1993;1994a,b)的理论,认为华人传统“......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七)
2015·10——2016·31、「黄檗宗与十七世纪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间:2015年10月2至3日地点:台湾大学文学院会议室(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4段1号)主办单位:台湾大学文学院日本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共相与殊相:十八世纪前东亚文化意象的汇聚、流传与变异」研究计划、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台湾......
-
〓 国学漫谈:礼义之蛋
在中华礼仪文化长期演进过程中,蛋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蛋为信物,可传情达意;蛋为礼物,可人情互惠;蛋为祥瑞,可传送祝福。蛋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重要载体,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蛋文化。 一、“卵生”神话与文明起源。在我国民间社会,很多民族都有生子送红蛋的习俗。这种将鸡蛋和小孩的出生、家族的传宗接代联系......
-
〓 章安灌顶大师后期的经历及其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
灌顶(561-632)为智者大师的大弟子之一,后被尊为天台宗四祖。有关他的身世史事,一般多依道宣《续高僧传》,然僧传纪事多据传闻,未必完全可靠。今据灌顶《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下之自述经历,辅之以《国清百录》等史料,与僧传对照,以期对其后期的经历有一个近乎史实的钩划。灌顶在智者生前的史事是比较清楚的,僧传记载虽有颠倒错乱之......
-
〓 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二十四史》学术价值及整理体例
一、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一部丛书,除通俗小说和戏曲不收外,包括当时图书的所有门类,共收书3400馀种,79000馀卷。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仅其所动用的抄写人员即达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全部以抄本形......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三)
四、北京21、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现为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诏令于幽州城内建寺,以悼念在东征高句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万岁通天元年(696),佛寺建成,武则天赐名为悯忠寺。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在寺内......
-
〓 中国书法简史(八):草书、行书和楷书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四节草书和行、楷书草书是在汉代成熟的另一字体。草书分为章草、今草两种。有文献说张芝在东汉晚期将章草逐渐推进到今草,但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明。许慎说“汉兴有草书”,指的是章草,是隶变过程中成熟的,带有隶书的波磔,又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增加牵丝映带,基本可以看作是隶书的草体。章草具有隶书的渊雅静穆与草书的灵动......
-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八)
2015·8——2015·121、【演讲】来国龙:中国近现代文物保护的缘起与早期发展时间:2015年10月1日(周四)15:30-17:30主 讲 人:来国龙(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地点:台湾大学历史系会议室(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号)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连结网址:http://homepage.......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