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
-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对小说功能认识的新变
清初顺、康、雍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盛行,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有50多部,清代中期的作品则有10多部。道光和咸丰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只是偶尔有作品出现。纵观这些小说,在出版时大多都附有序跋。序跋作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包括官员、文人、书商、寒士等,由此也决定了序跋中观点的多样性。他们要么探讨才子佳人小说的......
-
〓 宋代乡约乡礼
“乡约乡礼”一词,首见于北宋中叶,其雏形可追溯至周代。“乡”是周代时设立的行政区域。以齐国的都邑建制为例,王宫之内居住的是大贵族和官吏,城外和郭内的地区统称为“乡”,乡下辖州、党、族、闾、比。每年正月,各级乡官都要召集乡民“读法”(宣读政令),引导乡民尊德向善,“读法”是“乡约”的最初表现形式。“乡约乡礼”代表着一种“......
-
〓 明清时期“华北核心区”历史演变与社会经济变迁
区域史研究是近年历史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领域之一,通过对众多区域细致精微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明清江南与华南的研究无疑都是典范,完全可以这么说,明清社会经济史之所以能够成为近年历史学研究中最为引入注目的领域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区域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及华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其他诸如......
-
〓 月下何来山水翠——刘禹锡《望洞庭》献疑
刘禹锡《望洞庭》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不仅被选入多种古典文学普及读物,而且多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将此诗前移到三年级上册,表示其更当早点学习。瞿蜕园称“此诗颇为古今传颂”(《刘禹锡集笺证》),可知此言非虚。那么,此诗“可传颂处”......
-
〓 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
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
-
〓 宋朝监察体制有效运行的原因
电视剧《清平乐》中,有很多宋仁宗朝台谏官对朝中大臣进行纠弹的场景,给观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虽然影视作品多用夸张虚构手法,但这些情节则基本符合史实。历史上,以台谏官为代表的宋朝监察官员以敢于纠弹著称,尤以中前期为甚。宋朝未出现如汉、唐、明朝那样严重的太监干政、外戚专权、藩镇割据等种种弊政,与此有一定关联,《宋史》甚至有“......
-
〓 礼乐相须与文化精神
“礼乐相须”出自宋代郑樵《通志》:“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今天我们谈两个字:“礼”和“乐”,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精神建构中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今天我们主要也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这两个字的。大礼与天地同节 《礼记·乐记》曰:“大礼与天地同节。”谓礼之极致与天地有相同的节序......
-
〓 儒学的分化与战国《诗》教的传承
《诗》在战国属于公共的知识资源,但儒家对于《诗》的推崇可谓是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儒家引《诗》的比例远远高于墨家、道家、法家等。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屡次申明学《诗》的重要意义。在孔子的教诲下,孔门弟子自然积极接受《诗》教。不过,孔门弟子的思想差异却也不容小觑。事实上,儒家学派内部的分裂一直存在。孔子去......
-
〓 从神职与政事的分合看先秦史演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另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是一条经常被引用的史料,可谓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对其直观的解释,就是祭祀与军事,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两大事务。这样的释读当然没有问题,然而,往深处考察,这未免太表面、太肤浅了,过于狭窄和简单化。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这八个字乃是了解中国先秦历史及其特色的一把钥匙,因为其简......
-
〓 抗日战争中的少数民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一起生息繁衍,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九......
-
〓 清代会馆与社会治理——以江西会馆为中心的思考
明中期以降,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动。随着赋役制度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形成,社会流动性逐渐加剧,工商活动日益活跃,工商会馆、行业公所与善会善堂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成为维系基层社会经济和文化秩序的重要力量。有清一代,随着官方行政职能的萎缩,会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辅助力量,出现了地方社会“自治化”倾向。笔者试图以江西......
-
〓 阿拉伯历史上的瘟疫与防疫
回首数千年的文明史,瘟疫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瘟疫以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转折点,决定国家兴衰存亡,文明盈虚消长。阿拉伯人生活的西亚北非地区史称“五海三洲”之地,地域广袤、人口繁盛、文明交汇、宗教共生。然而,恰因其紧扼水陆交通要道,宗教圣地众多,人员流动频繁,先后在此地建立政权的阿拉伯帝国......
-
〓 宋四六的书写思维与书写方式
宋四六,即宋代的四六应用文。从现存宋人文集不难看出,其创作量是惊人的。2006年编成出版的《全宋文》中,仅启、笺、表三种文体即达两万篇有余,约占《全宋文》的十分之一强。如果再加上制、诏、状等其他几种大抵也以四六文为主的文体书写,其分量就更为可观了。如此数量的宋四六书写,一旦被放入古文革新运动的视角下来观照,就显得颇......
-
〓 命运共同,语言共通
编者按学好普通话与传承方言文化,网络流行语与语言低俗,机器人写诗与机器翻译,甲骨文研究与古文字,语言信息化与提笔忘字,全球汉语热与孔子学院……近年来,语言文字话题频上热搜,既反映了当下活跃而生动的新时代语言生活,也映射出语言文字事业所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如何更好贯彻党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如何更好继承70年来的语言......
-
〓 “以直报怨”辨正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中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历代学者普遍解释为:“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杨伯峻《论语译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
-
〓 总集编纂与晚明骈文“立体”思想
明代被视为骈文创作低谷期,然自晚明以来,四六总集的编纂却达到高峰,以之为重要载体,明人构建了以“辨体”“尊体”“立体”为核心思想的骈文理论体系。晚明选家对当时骈文创作存在的弊病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且通过选编汉魏以来作品以树立典范,推崇“雅道”以修正猥滥俳俗之弊,以及从选材、结构、辞藻、声韵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的方式,......
-
〓 古典诗词中的“下江南”意象
关于江南的意象,古代诗词中俯拾皆是。这些意象的产生,半是源于江南人对故乡的回望,半是来自异乡人的反观。在这中间,运河作为出入江南的重要通道,成了古典诗词的审美对象,因而有着“唐诗之河”“宋词之河”等美誉。这些运河诗词中所蕴含的“下江南”意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母题。一“下江南”意象是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
〓 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
冠礼是中华礼仪的滥觞。《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礼书记载,先秦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即孟子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下》)如果父亲......
-
〓 过好语言生活 享受幸福晚年
编者按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中国老年节”。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明确了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老年人语言生活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基础性条件,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老龄化,在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