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 所谓总集,是相对于别集而言的。从曹魏、西晋时起,图书分类法由七分法逐渐演变为四分法,即分为经、子、史、集四大类。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收录史书;子部书比较驳杂,以阐发思想见......
-
〓 语言研究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的兴衰起落决定着科研与学科的起落兴衰。中国语言研究的发展亦符合这一规律。1898年《马氏文通》出版,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语言研究古代与现代的分水岭。中国的古代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是“汉字”而非“汉语”,由而生发出了“小学”(音韵、文字、训诂);从研究指向上来说是为了阐释经典,实用性明显。这是由中国的历......
-
〓 当金刚飞天从浮雕上走下——龙门石窟舞乐图像的历史回响
从2020年国庆期间洛阳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复原25套古代装束而举办的“洛水霓裳”装束复原秀,到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灵感来自河南博物馆13件隋代三彩乐舞俑的舞蹈《唐宫夜宴》;从依据宋代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而编创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到央视“古韵新声·清明”特别节目中源出隋代画师展子虔《游春图》的舞蹈《游春......
-
〓 从广度开发到深度开发——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 农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人民安居乐业,事关全球经贸发展与气候变化等。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国历史的脉络特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当予以重视和深入研究。本刊特邀请历史地理和农业考古等领域的四位专家,分别从驯化与农业起源、水稻与中国历史地理、干旱区传统......
-
〓 一点一画皆有规矩——汉字规范的表层与深层逻辑
图一 【汉字规范大家谈】 规范是汉字的常规属性,这是由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历时的古今传承,还是共时的互为交流,不影响接受且共同认可是汉字的必备条件,而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规范。纵观汉字发展史,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汉字的不断自我规范史。那么,汉字的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表层和深层两......
-
〓 大地遗珍:河套地区的西夏史迹
诗人臧克家曾讲:“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河套就像一个酣睡在黄河臂弯里的婴儿,母亲河不仅赐予她物质上的富庶,更浇灌出灿烂辉煌的文明。虽然河套地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占地很小,但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体系中却熠熠生辉。几乎每一个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都曾涉足这一区域,并在此留下深深浅浅、星星点点的历史印记。河套地区党......
-
〓 传统文化赋予动画电影独特魅力
今年暑期档,多部动画电影密集上映,在大银幕上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其中,以俑文化为创意原点的《俑之城》,以济公为原型的《济公之降龙降世》,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的《白蛇2:青蛇劫起》,均以浓郁的中国风吸引观众,为国产动画电影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然而,在这些作品中,仅有《白蛇2:青蛇劫起》表现出了较好的票房号召力。......
-
〓 从出土文献看汉《诗》分卷
《汉书·艺文志》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毛诗》二十九卷”。但鲁、齐、韩三家《诗》具体如何分卷,《毛诗》多出的一卷到底是什么,一直都有争论。王引之认为鲁、齐、韩三家《诗》二十八卷分别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七十四篇为七卷,《大雅》三十一篇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合起来二十八卷。至于《毛诗......
-
〓 庄子思想与中华文脉
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不同时代的优秀思想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包括庄子的重要贡献。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中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思想家。他的丰富、深邃、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华文脉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弘扬黄河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研究阐发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1.传承弘扬黄......
-
〓 为什么要整理元代笔记文献
所谓笔记,是指那些没有一定体例、信笔记录摘录而成的作品,是古代文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全宋笔记》全部出齐(大象出版社2018年)以来,人们对笔记文献及其整理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早在2003年,傅璇琮先生在给《全宋笔记》写的序中就说:“可以期望,辽金元、明、清各朝笔记总集的编纂,当也能引起相应的关注。”就......
-
〓 语言智能水平关乎国家语言能力
语言智能本来指人类在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所蕴含的各种语言能力,比如,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形象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飞跃发展,语言智能早已突破人类本身的界限,发展成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仿人类的语言智能,成为机器使用语言所产生的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一种语言能力。语言智能与语言能力的关......
-
〓 经学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安身?
在现代的学术观念和学问形态下,怎样重新理解经学,扩大经学研究的视野,将经学资源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的学问格局中去,是经学解体之后,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和长期所致力的目标。除了较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之外,经学资源的处理更多地融合在了现代的文、史、哲各学科当中,像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
-
〓 明清诗歌中的“凉州”意象
凉州,古称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称,也是汉唐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其在政治、军事及商贸上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进击河西大败匈奴,自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汉书·张骞......
-
〓 黄天骥:说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首诗,从表面看,并不难懂。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容易,人们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它写出军营里的乐观精神;有人则从最后一句,说它表现出将士们悲凉的心境。是喜,还是悲?人们感觉的滋味很不一样。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那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
〓 古代气象科技怎样照进现实
2月3日是立春。从这天开始,新一年的春天拉开了序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其实也是科学观测的结果——它是人们对气候、气象、星象等自然界现象长期综合观测后得出的结论。从世界范围和历史长河来看,气象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文化乃至文明,反映了世界各地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多样性认识。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显然形成了一个独特......
-
〓 张栻的道统思想
张栻是南宋重要的理学家,师承五峰,服膺周、程,友于朱子,与朱子、吕祖谦鼎立为东南三贤。在南宋道学格局中,张栻之学渊源于胡宏的湖湘学,然因与朱子思想密切,在后世朱学独尊之道学格局中,张栻获得了超出吕祖谦和陆象山的地位,在《宋史》中与朱子同归属于“道学”,而吕、陆则被归为“儒林”。朱、张二贤在学问和道德上相互砥砺切磋,......
-
〓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时间”界限
传统史学以叙事为历史的呈现与构成方式,历史叙事的本义指向叙事的历史。模糊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界限,是西方对叙事史学解构的主要达成路径,这种认识在国内史学界并未引发更多反馈,其对国内学术研究产生影响,叙事学理论是重要媒介。将历史叙事等同于文学叙事,是基于西方历史文本得出的认知,是一种缺少宏观观察的当下考量:倒置了历史......
-
〓 何以大邑商——百年考古揭秘殷墟都城生命史
【考古中国】 考古学始终以研究古代遗址的结构与布局为首责,小到水井、房址,大到墓地、作坊,林林总总,都是构成遗址的核心要素。每一位考古学家都曾梦想把所有要素揭示清楚,但往往事与愿违,难以实现。如果加入时间与空间维度,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就更为复杂而持久,很多大型都城遗址都是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才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新的......
-
〓 小词之用,关乎人类的逻辑和理性
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存在诸如“并且”“或者”“并非”“如果”“所有”之类的“小词”(particles)。之所以称之为“小词”,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而且因为被认为不指称什么东西,它们常常连“名”也算不上:既不属于“太阳”等所谓的“专名”,也不属于“红色”等所谓的“通名”。语法学家常常将它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