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喧嚣不会永远掩盖真实——莫言在广州大剧院的演讲
莫言部分莫言作品 CFP书店里出售的莫言作品 CFP 演讲人:莫言 地点:广州大剧院 时间:2014年8月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
-
〓 战国七雄——诸侯征战,百家争鸣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
-
〓 二十四节气 时间留下脚印 人间四季轮回
今年“大雪”节气,一场大雪将沈阳故宫变得银装素裹。人民视觉《二十四节气》图。朱樵绘日前,“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长期标注在国家通用日历中,二十四节气歌也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什么特点?每个节气有怎样的习俗呢?真正的太阳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
-
〓 “槛儿”与“坎儿”的区别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然而除了高昂的技术成本之外,美学风格和叙事方式都是需要跨越的‘槛儿’。”请问其中的“槛儿”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 王东看 王东看读者:“槛(kǎn)”指门槛,也就是门框下部挨着地的横木(或石条)。“槛”也读jiàn,在文言中常指栏杆。例如:“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美学风格和叙事方......
-
〓 什么是公卷通榜
公卷通榜,是隋、唐五代及宋朝初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所谓“公卷通榜”乃是指的“公卷”与“通榜”两个内容。公卷,是指考生于考前将平日所做诗文送至朝廷中的硕学名儒手里,经他们传阅评判,在评审圈中打响知名度。这样,考生在未考之时,就已有了一定的客观地位,不必再经过考试,一经公众推荐,即可任用。比如李白当官就不是考的。......
-
〓 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刘瑾辉教授在扬州大学的演讲
主讲人:刘瑾辉 时间:2014年4月 地点:扬州大学文学院刘瑾辉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孟学研究,特别倾力清代孟学研究。近年出版《清代〈孟子〉学研究》等专著两部,在《北京大学学报》、《孔子研究》、《中山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孟学研究论文近20篇。孟母三迁 资料图片 开场白 夏锦......
-
〓 “窜味”宜写成“串味”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好客的主人总是让你先吃西瓜,再吃香瓜,后吃葡萄。若是乱了秩序,那就失却了自然的本意,瓜果也就窜味了。”请问其中的“窜”用得是否妥当?谢谢!内蒙古读者 牧仁 牧仁读者:表示某食品因为跟其他食品或物品放在一起而染上别的气味,叫“串味儿”。“串”有表示不同东西混杂在一起而改变了原来特征的意思。例如:(1......
-
〓 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俗称“七夕”,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美好时刻。在民间,便形成一个完全属于妇女的佳节,称之为乞巧节。南朝梁人宗懔所写的《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所谓“结彩缕,穿七孔针”,是指妇女用彩线来回......
-
〓 “师父”跟“师傅”用法的不同
杜老师:我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看到,“师父”跟“师傅”都可以用作对“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请问这两个词语在表示这种“尊称”时,用法是否相同?谢谢。北京读者 李维龙 李维龙读者:“师傅”跟“师父”这两种称呼在语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话中都说成shīfu,后一音节必须轻读。在日常生活中,“师傅”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人们常用它来表......
-
〓 明代书院的四次“灭顶之灾”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思想控制愈来愈加强,特别是到严嵩当政,宦官魏忠贤专权,特务遍地,牢房私设,不许自由讲学。所以从嘉靖、万历以后,连续四次禁毁书院,政治对书院的干预达到了顶峰。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责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求皇帝“戒谕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
-
〓 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是以贵古文。古文者,依准明文,不依准家法。成周之制,言应《周官经》者是,不应《周官经》者非。覃及穆王以下,六典浸移,或与旧制驳(周礼犹今会典,时有增改。穆王以后,制异《周官经》者多矣,然其为周礼一也),言应左氏内外传者是,不应左氏内外传者非,不悉依汉世师说也。何以言之?......
-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改革
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变革、改革与进步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被反复提起的一大命题:五四时期、80年代的“文化热”时期,都曾一次又一次提起此一命题,十八大之后我们再一次提起了这一命题,这一次提起的特别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从正面角度的提起,而以往每次提起,都导致对传统文化与改革关系的大面积解构和更深刻的质疑,认为孔夫子应为中......
-
〓 晚明: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复旦大学历史系樊树志教授的演讲
樊树志 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
-
〓 律藏初分卷第三
国图收藏敦煌遗书,始于1909年清学部在罗振玉等学者的呼吁下下令将敦煌藏经洞劫余经卷解京。此后,通过政府调拨、社会各界捐赠与本馆采购等途径,馆藏不断丰富充实,目前藏量达一万六千余号。其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件,即为西凉建初十二年(417)十二月二十七日抄写的《律藏初分卷第三》。所谓律藏,即佛教戒律类著作的总称。这个卷子......
-
〓 《孙子兵法》的生命解读——杨义教授在澳门大学的演讲
主讲人:杨义 讲演地点:澳门大学 时间:2013年10月杨义,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一年多以前,中国新闻社苏州分社、澳门分社的记者对我作了一次采访,希望我谈一谈读《孙子兵法》的体会,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千古之谜......
-
〓 家训与家风国际研讨会举行
以“弘扬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培育当代优秀家风”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设”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徐州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9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代表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思想,中华传统家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时代价值,以及家训教化与优秀家风培育、青少年品德养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
-
〓 “涤浊扬清”宜写成“激浊扬清”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风劲弓鸣的反腐倡廉力度、涤浊扬清的从严治党成果,不断在昭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请问,其中“涤浊扬清”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天津读者 冯水边冯水边读者:“激浊扬清”的意思是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常用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例如:(1)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旧......
-
〓 冬至大如年 饺子不等闲
作为一个天文类节气,冬至也叫“夜长至”“昼短至”。这时天气寒冷,人们躲在屋里教孩子唱数九歌,用九九消寒图记载阴晴,以占卜来年丰歉。当然,最主要的习俗还是跟吃有关,不过可不要光记着吃饺子。上坟祭祖,结算工钱陕西有谚语:“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说,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学生......
-
〓 露是今夜寒,喜看菊花开
香山红叶菊花茶寒露吃芝麻醉江蟹寒露是个水汽类节气。“寒”表示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寒露时节,鸿雁南迁,菊花开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速度很快,昼夜温差增大,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俗话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人们把夏天的衣服收拾起来,穿不上了。至于习俗,则是千里不同风。上香山,赏红叶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
-
〓 什么是“北斗七星”及“魁星”?
北斗七星在现代天文学上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文曲星)、玉衡、开阳(武曲星)、摇光。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魁,后三颗星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其中,玉衡最亮,天权最暗。《史记·天官书》中称:北斗为帝车之象,天枢为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