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兰围场话秋狝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经亲自踏察,在热河北部“上寨神皋”之地建了皇家猎苑,即“木兰围场”。“木兰”不是人名也不是花名,而是满语的汉字音译,意思是“哨鹿”或“鹿哨子”,是猎捕鹿的一种工具及操作方法,即以桦树皮制成牛角状的喇叭,在围猎时由身披鹿皮、头戴鹿首的伪装者吹奏出雄鹿的鸣叫声,诱来雌鹿等射捕之。 康熙......
-
〓 “即使”之后要有“也”
杜老师:某媒体说:“年底总结,即使发现问题,只能作为教训留到来年汲取。”这个句子读起来有些别扭,请您解释一下问题在哪里。谢谢!湖北读者 阎和友阎和友读者:1、“即使”是连词,用来表示一种假设关系。使用“即使”时,后一分句常用“也”来与之呼应。例如:(1)即使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2)即使你当时在场,......
-
〓 宋学
汉学至郑君而集大成,于是郑学行数百年;宋学至朱子而集大成,于是朱学行数百年。懿彼两贤,师法百祀。其巍然为一代大宗者,非特以学术之闳通,实由制行之高卓也。以经学论,郑学、朱学皆可谓小统一时代。郑学统一,惟北学为然;所谓宁道孔、孟误,讳言郑、服非;若南学,则兼用伪孔、王、杜,而不尽宗郑、服;是犹未得为统一也。朱学统一,惟南......
-
〓 苗族传统图案与上古文明——作家阿城在贵州省图书馆的演讲
阿城 1949年生,原名钟阿城,重庆江津人,生于北京。作家、学者、中央美院客座教授。著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文化随笔《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学术随笔《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阿城长期研究我国文化,近来关注贵州苗族文化。苍龙出银河图玉龟腹甲和背甲蟠龙纹盘女相人像玉龟玉冠饰苗族背儿带(局部......
-
〓 金圣叹的“天下六才子书”
六才子书是由明末金圣叹所评定。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博学能文,生性狂傲不羁,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抗粮哭庙案”以倡乱罪处斩。 金圣叹在其《〈三国志......
-
〓 敦煌曲子词——缠绵坦率,幽思洋溢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之中沉埋千年之久的二万五千卷珍贵古文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其中一小部分为民间词抄本,创作年代始自唐,直至五代,大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按照当时的称呼,我们把它叫做曲子词。因为是在敦煌发现的,因此冠以“敦煌曲子词”之名。现存的敦煌曲子词大约一千首。除少数可考知作......
-
〓 “马迹”和“马”没关系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
-
〓 谶纬之学
谶纬之学,起于前汉。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惟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独非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隋炀帝发使四方,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有其学。至唐,惟余《书》《易》《礼》《乐》《春秋》《......
-
〓 易学流派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易学是古人在观察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和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早期,有关易学的经典有《连山》、《归藏》、《周易》,人称三易,后来由于《连山》和《归藏》的失散,仅《周易》得以完整流传下来,但是,易学的范围是包括对“三易”的研究。易学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
〓 无事且从闲处乐 有书时向静中观
此联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上联言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闲”一般有幽闲、安闲、休闲、闲适、闲达、闲雅之意。明人谢肇淛对此有一段精彩论述:“所谓闲者,不徇利、不求名,澹然无营,俯仰自足之谓也。而闲之中可以进德,可以立言,可以了死生之故,可以通万物之理,所谓‘终日乾坤欲及时’也。今人以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口厌梁肉,......
-
〓 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
-
〓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
-
〓 什么是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反对仁义;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评论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
-
〓 兽面纹方鼎
此鼎约为公元前11世纪物。 方腹规整,口沿略微外侈,平滑口沿上有U形耳,四足上饰蕉叶纹。鼎身四边与四面中心有扉棱将图案分割,扉棱上有直线和T形纹饰。鼎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双目圆睁,利角上扬。方鼎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龙纹。器表呈深绿色。三字铭文为“□父丁”,罗振玉先生曾记录过与此类似的铭文。 鼎是中国古代的......
-
〓 湖笔一支文脉长
赞王一品斋笔庄(中国画) 潘天寿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千百年来,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湖笔历来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
-
〓 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介绍说: 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用的小箱子。凡书的版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面(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称为巾箱本。语见宋戴埴《鼠璞》。 袖珍本,小型书本。因版式较小,可藏于袖中,便于携带,故名,其实和巾箱本是......
-
〓 武王伐纣——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
-
〓 “然而却……却……”说法不妥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高粱秆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柴火、饲料或肥料,然而却有一位有心人,却用它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请问其中“然而却有一位有心人,却用它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山东读者 范立同范立同读者:“然而”常用来表示转折的意思。例如:(1)窗外飘起雪花,然而群......
-
〓 “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古代学术笔记的传统
部分学术笔记著作 光明图片古代学术笔记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汇集了前人宝贵的治学成果和经验,张之洞称之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记录和撰写学术笔记也是古代学人读书为学,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注重积累治学学风的体现。学术笔记的写作还是一种重要的治学方法,胡适在《藏晖室札记·自序》中写道:“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
-
〓 孔子的社会生活观——刘冬颖教授在龙江书院的演讲
演讲人:刘冬颖 演讲地点:龙江书院 演讲时间:2016年9月刘冬颖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兼任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讲慕课《论语》人生课堂在“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