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是《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
《九章》是《楚辞》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宋代洪兴祖则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楚辞补注》)。明代许学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风》二篇......
-
〓 葛兆光:对中国文化的最大曲解,是刻意窄化或者盲目自大
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第一,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
-
〓 古籍普查新发现:拉萨市尼木县切嘎曲德寺古籍普查又见元刻
切嘎曲德寺具有千年历史,起初建于古堡遗址上,后成藏传佛教普东派和萨迦派寺院,现完全为萨迦派寺院。该寺所藏珍贵文献凌乱混杂,之前,该县文化局曾派人对其进行大致包扎编号,约90余包。2012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一行五人在拉萨市文化局、尼木县文化局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专赴该寺,对所藏古籍进行普查登记。通过专家们的......
-
〓 什么是五行和五德终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
-
〓 寻踪·王仁湘:为何要发明筷子?
唐代墓葬野宴图壁画,餐桌上同时见到箸与勺 作者供图 全球不同种群的人有特定的食具食法,最简单的不过是手指,中国人用的是筷子。 筷子古称箸,两支小棍,助我们完成摄食大事。全球不同种群的人有特定的食具食法,最简单的不过是手指,为何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会出现筷子? 迄今考古发现的古箸实物,年代早到商代后期,......
-
〓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族祠堂等刻书(也有将寺院刻书另分一类的),坊刻指书铺商人刻书。三者之中,除坊刻以赢利为目的以外,其他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或者只求保本微利。(一)官刻由国家机......
-
〓 元宵灯节习俗由来已久 观灯之外娱乐表演丰富
灯节又称元宵节。一说元宵,人们马上想到食品,那句经典台词“何书记,吃元宵啦……”让长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记忆犹深,仿佛吃元宵是那个节日的象征,一如五月初五叫成粽子节,八月十五叫成月饼节一样。其实吃是过节中很小一部分,单说吃,元宵节还有很多食品。《燕京岁时记》上说,“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此时只是元宵销量......
-
〓 “春节”小知识:我国现行“春节”今年整整“100岁”
新华社天津2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春节。民俗专家表示,虽然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加上今年春节,现行春节整整“100岁”了。 天津......
-
〓 古籍普查新发现:徐州市图书馆发现宋刻四书章句集注
在国家珍贵古籍评选中,徐州市图书馆入选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共有二十二种。一个江苏最北边缘的地级市馆,竟藏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图书,在全国屈指可数。而评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时,徐州市馆竟报来一部宋刻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实在是个耀眼的亮点。 此本《四书章句集注》字体端庄,纸张细润,墨色清纯,一派宋版书......
-
〓 什么是政书?
政书,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称为会要,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立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春
开栏的话 立春,万物起始、万象更新!立春,冬奥开启、万众期待!此刻,自然时序、冰雪运动、民俗活动相互交织,向世界映射出中国人尊重自然、追求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追求。“故天有时,人以为正。”中国人讲究“顺时应节”,二十四节气承载着山川日月所孕育与映射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不仅关乎农事、养生等生产与生活习俗,更蕴含着中国......
-
〓 从上博东馆谈起,看公共艺术如何为博物馆赋能?
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为提升上博东馆空间环境水准,打造上博东馆文化艺术品牌,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收到超过500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方案。10月14日,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卓越城市建设与公......
-
〓 石渠阁奏议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於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久之,上欲感风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是时,王未就国,玄成受诏,与太子太傅萧望之及《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石渠阁,条奏其对。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於定国为丞相。......
-
〓 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介绍说: 巾箱是古代装头巾用的小箱子。凡书的版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面(形容其小的程度),可称为巾箱本。语见宋戴埴《鼠璞》。 袖珍本,小型书本。因版式较小,可藏于袖中,便于携带,故名,其实和巾箱本是......
-
〓 国学小知识: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隋唐以来,乡试(解试)与会试(省试)考试内容大致相同。唐朝初年,进士科的考试仅考试时务策。唐高宗时期,加试杂文、帖经。到中宗神龙元年(705),科举考试就形成了“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所谓“杂文”,在唐中宗以前主要是指箴、铭、论、表之类,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才开始专用诗赋。北宋初年,沿袭唐及五代......
-
〓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所谓五千年文明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向下推算出来的。据古书记载,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舟车、衣裳、宫室等等。司马迁写《史记》时,看到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中有关黄帝的内容很多,但是当时的学者往往不相信。司马迁于是“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当地长老向他提到黄帝、尧、舜留下......
-
〓 白虎观会议
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皆至公卿。元和三......
-
〓 古籍普查新发现:开宝藏零种的新发现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中,发现了一批以往不太为人所知的古籍收藏单位,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古籍的学术价值。这些重要发现是全国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学术界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大众期盼了解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
〓 河汾之学——不放河汾声价倒,太平有策莫轻题
河汾之学是隋末大儒王通在河汾之间讲学的活动,这个讲学活动对后来的贞观之治有着直接的影响。王通,隋河东郡龙门县万春乡(今山西万荣县通化乡)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其家世代以儒学传家。文帝仁寿元年(601),王通十八岁,举秀才高第,次年,授蜀州司户,辞不就官。仁寿三年,王通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见隋文帝,上《太平......
-
〓 “春秋”“战国”的名称从何而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六十几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是我国最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