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部”包括哪些典籍?
“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五经” 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
-
〓 开悟堂聊砚④:砚上汉风
从汉代起,人们对这种研磨工具就不再叫研磨器,而改称砚了。汉之前,汉字书写以朱砂书、漆书、墨书并举,所用之研磨器,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掘实物可考。故夏商周秦虽有研磨器可用,然砚制基本延续史前研磨器。尤为重要的是,秦以前的研磨器基本是古人就地取材,选择自然、适用的石块为研磨器,没有在原石基础上进行加工或刻制纹饰。因此目前只......
-
〓 王学
…子命之始立学也。故《王制》云“天子命之教,然後为学”是也。知非天子始立学者,以此下文云“有国故则否”,是广记诸侯之国,故知此始立学者,据诸侯也。但天子立虞夏殷周四代之学,若诸侯正立时王一代之学,有大学小学耳。其所习经业,皆於时王学中。其乡学为庠,故《乡饮酒义》曰:“迎宾于庠门之外。”注云:“庠,乡学也。”......
-
〓 三家诗
…此。今综而论之,狃于所习,蔽于所见,选择去取之间,未为公明。如梁邱贺乃忌贤嫉能之小人,欧阳、大、小夏侯皆汉之俗儒,为郑康成所贱。三家诗鲁为近之,而齐、韩则疏甚矣,乃皆得立。至若《尚书》有孔氏古文,杜林、卫宏、贾逵所传,乃孔壁真本,《诗》毛氏出于子夏,《春秋》左氏亲受孔门,《…公、孔子之真本也,......
-
〓 自古春季称谓多
古代将夏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一年四季在于春。在古代春天还有各种各样的雅称,这些雅称从不同角度生动地传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记载了春天的文化意义。 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诗人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春季三个月共九......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看图说话: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夕之夜,接过神,全家从长到幼依次拜年(磕头);二是正月初一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都拱手作揖,互相道贺:“恭喜、发财、过年好!”就是平日不熟的人,也要互相问好。正月初八还有“祭星”风俗,以求一年顺利平安。 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盛锡珊古稀之年后,用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
-
〓 普查新发现:白河书斋藏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刻本又称“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为后世众多版本之祖本,存世极罕。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本于2010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
〓 西周伯作宝彝
青铜器自夏代开始出现,一直被视为国之重器,发展到西周时期,雕铸工艺已经十分精湛,常刻铭文,且多有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 这件西周“伯作宝彝”三足鼎,造型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直口,口沿外卷,椭圆形结绳状立耳,中间穿孔。鼓腹略下垂,圆底,三柱足。口沿下环饰一周饕餮纹。内壁铸有四字铭文“伯作宝彝......
-
〓 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
此方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至十二月,见《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乃当时制作的八套组宝之一件,为庆次年乾隆帝八十万寿所特制,是主宝“八征耄念之宝”的副宝。此玺玉质凝润莹白,纯腻细致,交龙钮精雕细琢,非超凡之工不能成。龙首刻画细致,圆眼长须,龙嘴齐平,阴刻鳞纹,神态威猛张扬,给人以威严大气、......
-
〓 “悬梁刺股”别误用
“悬梁”和“刺股”说的是古人勤学的佳话,是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以“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
-
〓 撷趣:古今琴弦知多少
越南的独弦琴只有一根弦,右手弹,左手控制弦的松紧,松则音低,紧则音高,能演奏出优美的琴声。 两根弦的琴有很多:二胡,从西域传来故称“胡琴”;京胡、京二胡、中胡、大胡、板胡都是两根弦;蒙古族的马头琴也是两根弦,不过琴弓不是卡在两根弦之间,而是在弦外平拉。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顾名思义有三根弦。 ......
-
〓 古人如何计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国家。大约商朝后期,中国就出现了把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而且历朝历代沿用不衰,一直到清末才废止。因为出现了百刻计时制,因此中国古代便拥有了统一的计时标准。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先人的一个伟大创举。 有了计时标准,古人都发明了哪些计时器呢? 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
-
〓 什么是经学家?
经学家专门指称阐释、批注、研究与宣传儒家经书的学者,官方的经学家通常具有博士、助教之类的官职,但在历史上出名的人物通常是民间学者。西汉从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书的地位渐渐提高。通晓儒家经典的儒生能够获得高官显位,所以“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出现了一大批阐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者,称之为“经学家”。如马融、......
-
〓 什么是五行和五德终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
-
〓 “笔”的雅称
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 提笔撰文、写诗、作画叫“命笔”、“涉笔”;文章的开头叫“起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叫“嘱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叫“执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叫“辍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叫“文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尝试性的写作叫“试......
-
〓 古史撷趣:祭灶那些事儿
因为信奉万物有灵,并把神灵进行人格化想象,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鬼神崇拜的传统。灶神崇拜乃是其一端。《礼记》中说:“王为群姓立七祀”,其中就包括了灶神。《孔子家语》中有“燔柴于灶以祀焉”的说法。《论语》中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见灶神信仰与灶神崇拜源远流长。那么灶神到底是谁呢?刘安《淮南子》一书有“炎帝作火,死而......
-
〓 什么是会要?
会要,是以某一朝代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为主要收辑内容的一种史书。由于会要内容涉及典章制度,其所保存的原始历史数据较为丰富,可以弥补二十四史的志、表之不足。最早编成的会要是《唐会要》,由五代王溥(922年~982年)撰着,宋清两朝代也开始有类似作品,宋代的修史机构最多,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
-
〓 冯远:悟对古今 咀华发新
《中国美术报》第322期 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做好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历史进程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深刻领会、自觉践行的努力方向。 敦煌莫高窟257窟 内景临摹是直接有效的途径中国绘画艺......
-
〓 叶淑穗:守护鲁迅文物
幼时的叶淑穗和母亲姚秀贞。学人小传叶淑穗,广东番禺人,1931年生于北京。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心理系,后转入经济系。1951年参军,到解放军后勤学院任教。1956年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曾任资料组组长、文物保管组组长,长年从事鲁迅文物的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著有《鲁迅手稿经眼录》《从鲁迅遗物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