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多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四人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以高启的文学成就最高,有人称其为明代诗人之冠,高启才华横溢,善学古人,各体兼优,诗风浑朴似汉魏,尤擅长于七言歌行。杨......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冯承素摹兰亭序卷》(唐)
资料图片 《冯承素摹兰亭序卷》,唐代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勅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 拓展阅读 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金瓯永固杯(清)
资料图片 清代制造,金质,高12.5厘米,足高5厘米,口径8厘米。杯直口,圆体,鼎式,三足。杯身錾满缠枝宝相花纹,花芯以珍珠及红、蓝宝石等镶嵌而成。两侧有夔龙形耳,龙头上分别嵌饰大珍珠。三足呈象首式,象鼻卷曲为足尖,象牙纤细,镂空于旁。外口边錾刻回纹一周,并于一面中部錾刻篆书阳文“金瓯永固”铭,另一面錾刻“乾隆年......
-
〓 国学小常识:什么是公卷通榜
公卷通榜,是隋、唐五代及宋朝初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所谓“公卷通榜”乃是指的“公卷”与“通榜”两个内容。公卷,是指考生于考前将平日所做诗文送至朝廷中的硕学名儒手里,经他们传阅评判,在评审圈中打响知名度。这样,考生在未考之时,就已有了一定的客观地位,不必再经过考试,一经公众推荐,即可任用。比如李白当官就不是考的。......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谭生:木兰围场话秋狝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经亲自踏察,在热河北部“上寨神皋”之地建了皇家猎苑,即“木兰围场”。“木兰”不是人名也不是花名,而是满语的汉字音译,意思是“哨鹿”或“鹿哨子”,是猎捕鹿的一种工具及操作方法,即以桦树皮制成牛角状的喇叭,在围猎时由身披鹿皮、头戴鹿首的伪装者吹奏出雄鹿的鸣叫声,诱来雌鹿等射捕之。 康熙......
-
〓 农历马年为何“闰九月”?
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在人们美好的新年祝福声中,农历马年开始了。很多人都知道马年是个闰年,有个“闰九月”。那么,马年为何是“闰九月”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马年农历九月没有“中气”所致。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我国农历规定大月......
-
〓 民俗雅绎:望春
没有一个冬天不是在对春的守望中熬过来的。 记得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在天擦黑时下起,次日凌晨,大地已是银装素裹。这大雪天,哪儿都去不了,不如重拾墨缘写写字吧。于是翻箱倒柜,拂去岁月的尘埃,觅来一方砚台、一管狼毫、一本字帖,瞬间,室内便氤氲起浓浓的墨香。妻子在卧室喊道:“是不是数上九啦,天气这么冷?”“数九”......
-
〓 普查新发现:白河书斋藏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27年写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刻本又称“金陵本”,为该书最早版本,也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为后世众多版本之祖本,存世极罕。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本于2010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
〓 漆光沉潜 艺韵悠长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云纹漆匕 漆艺,漆工艺,漆艺术之意。是以漆为主要媒材的艺术门类。 先说漆艺之漆,古代有“漆”、“桼”两个同音字,《说文解字》中:“漆”是地名“漆水”,在今陕西境内。“桼”是漆树上分泌的树脂,才是漆艺之桼,后来“漆”、“桼”通用,“桼”逐渐被取代。 “桼”是象形文字,上从木,下从水,中......
-
〓 瓷画上娃娃为何都“大头”
婴戏图是历代瓷绘艺人都喜欢的题材。唐铜官窑瓷绘上有持莲童子,宋金磁州窑瓷画上的婴戏题材更为丰富,有童子钓鱼、赶鸭、放风筝等。明青花瓷器中,有庭院婴戏和郊外婴戏。永乐、宣德时期,孩童圆脸、前额大;空白期(指明代正统至景泰时期,官窑停烧,民窑产量很少,有些文献称黑暗期)到成化时期,小孩前额有飘起的刘海;晚明时期,孩......
-
〓 古籍普查新发现:西域文书的新发现
近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陆续入藏了6批新疆和田等地出土的文献,总计564号(部分一号内有多件),均为4—10世纪文献。 这些文献形式多样、载体不一、内容丰富,各有特色,极具价值。已辨认出的文种有汉文、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吐火罗语、希伯来字等文种,部分文献为双语书写;载体上,包括简牍、绢质文书、......
-
〓 湖笔一支文脉长
赞王一品斋笔庄(中国画) 潘天寿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千百年来,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湖笔历来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
-
〓 刘昌宇:秋的别称
秋季有三个月,分别称为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合称三秋。其中七月又称为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中秋、桂秋;九月称为晚秋、凉秋、暮秋。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按照五行之说,秋在五行中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汉书·五行志》:“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
-
〓 成语百物:剪烛西窗——说“剪”
成语“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后泛指亲朋好友的聚谈。典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作“西窗剪烛”,“待归来细问当年事,有谁念残香冷腻,共话却潦倒西窗剪烛时。”(明·陈汝元《金莲记·便省》)。 剪,即剪刀;用剪刀铰断......
-
〓 古代服饰:云鬓簪事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
-
〓 漫话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但对其起源形式,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武帝采纳方士谬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立“泰一神祀”,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地在灯火中祭祀,从此形成了......
-
〓 亮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之谜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2014年岁杪,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展异常火爆。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引起观众极大兴趣。这件蜀地织锦护膊,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时光倒流。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在清......
-
〓 知味斋:中国烹饪探源
彩绘凤鸟双连漆杯(中国古代酒器)春夜宴桃李园图 胡应祥(民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展品,将于9月22日举槌。中国嘉德供图)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即“煮熟到适当程度”。“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烧煮熟食物”。但是......
-
〓 什么是“三通”?
一般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政书合称“三通”、“前三通”。《通典》《通典》,唐杜佑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历时三十馀年。本书记录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叙述尤详。全书200卷,附考证1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