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远:悟对古今 咀华发新
《中国美术报》第322期 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做好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历史进程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深刻领会、自觉践行的努力方向。 敦煌莫高窟257窟 内景临摹是直接有效的途径中国绘画艺......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定窑白釉孩儿枕(宋)
宋代是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的名窑。其中北方瓷窑——定窑的瓷器一度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定窑古遗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燕山村一带,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胎体厚重,通体施......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雨水:草木萌动春已至
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作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阳历的2月18日至20日中的一天。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 雨水节气的来临标志着降雨开始,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
-
〓 人民时评: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前不久,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
〓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揭晓 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童笑雨)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据悉,此次大赛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747名艺术家参赛,收集参赛作品943件/组。本届大奖赛评委会由9位来自不同国家、享誉国际的知名博物馆馆长、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经评委......
-
〓 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在淅川举办
10月14日,“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办,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淅川第一届商圣范蠡文化节将于10月15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大开幕。淅川是楚文化发源地,商圣范蠡故里。春秋末期,范氏迁入楚国三户,也就是今天淅川县寺湾镇高湾村附近,诞生了商圣范蠡,繁衍了淅川顺阳范氏。两千多年来,......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文明厚植沃土 新风助力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0月15日)的《乡村行 看振兴》,我们来看各地积极推动乡风文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村民文明意识。浙江杭州东梓关村,保护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留下美丽乡愁,成了村民们的共同理念;山东泰安的东西门村,曾经杂乱的老旧村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立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春
开栏的话 立春,万物起始、万象更新!立春,冬奥开启、万众期待!此刻,自然时序、冰雪运动、民俗活动相互交织,向世界映射出中国人尊重自然、追求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追求。“故天有时,人以为正。”中国人讲究“顺时应节”,二十四节气承载着山川日月所孕育与映射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不仅关乎农事、养生等生产与生活习俗,更蕴含着中国......
-
〓 民俗趣谈:今夕何夕——七夕话“乞巧”
衡湖为镜巧梳妆 崔清湖作(选自《大美衡水湖: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七夕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蹊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得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此俗是七夕节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行于后世。《西京杂记》......
-
〓 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
-
〓 程荣:一部《新华字典》如何折射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之光?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一部《新华字典》如何折射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之光?作者 程荣 《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汉字承载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虽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整个汉字系统并无根本性改变,古今汉字之间始终保持着承继关系,其......
-
〓 说年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
-
〓 看图说话: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夕之夜,接过神,全家从长到幼依次拜年(磕头);二是正月初一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都拱手作揖,互相道贺:“恭喜、发财、过年好!”就是平日不熟的人,也要互相问好。正月初八还有“祭星”风俗,以求一年顺利平安。 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盛锡珊古稀之年后,用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
-
〓 古籍普查新发现:开宝藏零种的新发现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中,发现了一批以往不太为人所知的古籍收藏单位,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古籍的学术价值。这些重要发现是全国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学术界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大众期盼了解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
〓 下笔千言就 天下可担当 殿试述略
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二甲四名进士秦潮殿试卷(局部) 殿试,顾名思义,于皇宫大殿举行,且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之考试也;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施行的一系列考试中,属于最高级别的考试。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成形于唐,定制于宋,集大成于明清。而殿试之制,则始于武则天。其于改大唐国号为大周之天授元......
-
〓 商晚期—西周:兽面纹方鼎
此鼎约为公元前11世纪物。 方腹规整,口沿略微外侈,平滑口沿上有U形耳,四足上饰蕉叶纹。鼎身四边与四面中心有扉棱将图案分割,扉棱上有直线和T形纹饰。鼎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双目圆睁,利角上扬。方鼎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龙纹。器表呈深绿色。三字铭文为“□父丁”,罗振玉先生曾记录过与此类似的铭文。 鼎是中国古代的......
-
〓 什么是政书?
政书,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称为会要,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
-
〓 701.7万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将于近日发行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中国邮政将于2023年10月17日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全套邮票面值4.80元,计划发行数量为701.7万套。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上面印有三叉形器。图源:中国邮政官网此套邮票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主题,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
-
〓 聚焦苏派砚雕文化,常熟博物馆新展“墨田文心”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常熟博物馆藏砚一百余方,涵盖西晋自宋乃至近现代,其中不乏名品佳作,如西晋青瓷三蹄足圆形砚、宋抄手端砚、明胡俨款神骥图鱼脑冻端砚、清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清绞釉云龙纹瓷砚、近代陈端友刻仿古铜爵纹端砚等。澎湃艺术获悉,“墨田文心——苏派砚雕文化展”近日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特遴选苏派砚雕佳作4......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