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北京读者章连峰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时任......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定窑白釉孩儿枕(宋)
宋代是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各地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的名窑。其中北方瓷窑——定窑的瓷器一度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定窑古遗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燕山村一带,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胎体厚重,通体施......
-
〓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揭晓 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童笑雨)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据悉,此次大赛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747名艺术家参赛,收集参赛作品943件/组。本届大奖赛评委会由9位来自不同国家、享誉国际的知名博物馆馆长、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经评委......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雨水:草木萌动春已至
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作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阳历的2月18日至20日中的一天。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 雨水节气的来临标志着降雨开始,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
-
〓 聚焦苏派砚雕文化,常熟博物馆新展“墨田文心”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常熟博物馆藏砚一百余方,涵盖西晋自宋乃至近现代,其中不乏名品佳作,如西晋青瓷三蹄足圆形砚、宋抄手端砚、明胡俨款神骥图鱼脑冻端砚、清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清绞釉云龙纹瓷砚、近代陈端友刻仿古铜爵纹端砚等。澎湃艺术获悉,“墨田文心——苏派砚雕文化展”近日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特遴选苏派砚雕佳作4......
-
〓 山东17个项目入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高质量机会清单发布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等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全国18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来自山东的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鼓子秧歌”,菏泽市巨野县“工笔牡丹画”等17个项目入围,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现场,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作为全国5家现场发布机会清单的代表......
-
〓 博物馆告别“教科书式”展览,如何让年轻人与历史文化“对话”?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所关注和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进博物馆,寻求更深入的文化体验,这也促使着博物馆业与时俱进。中国网络文学也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输出力量,向全球读者讲述中国故事。9月19日,以“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为主题的2023微博文化之夜主题论坛在郑州举行。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杜永道:“无瑕”与“无暇”的不同
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轮回与孤独》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的写作只是为他‘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暇的文学归宿’……”句中的“无暇”宜改为“无瑕”。 “无瑕”是说没有缺点,非常完美。例如: (1)这件工艺品非常漂亮,完美无瑕。 (2)他俩的爱情非常真挚......
-
〓 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是以贵古文。古文者,依准明文,不依准家法。成周之制,言应《周官经》者是,不应《周官经》者非。覃及穆王以下,六典浸移,或与旧制驳(周礼犹今会典,时有增改。穆王以后,制异《周官经》者多矣,然其为周礼一也),言应左氏内外传者是,不应左氏内外传者非,不悉依汉世师说也。何以言之?......
-
〓 人民时评: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前不久,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
〓 柳理: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如何回应现实关切
【受访者简介】柳理,政邦智库副理事长,华人国学大典策划顾问、总撰稿,凤凰网国学频道创始主编,凤凰网文化中心原总监。兼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客座研究员,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文化书院会员。自2014年起参与策划“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至今已连续五届担纲核心策划成员和总撰稿......
-
〓 为什么说玄奘“西天取经”,是古丝绸之路上不朽的纪念碑?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回顾历史,我们会想到张骞......
-
〓 看图说话: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夕之夜,接过神,全家从长到幼依次拜年(磕头);二是正月初一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都拱手作揖,互相道贺:“恭喜、发财、过年好!”就是平日不熟的人,也要互相问好。正月初八还有“祭星”风俗,以求一年顺利平安。 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盛锡珊古稀之年后,用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
-
〓 传承传统文化、展示礼乐文明!2023年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幕
因嘉定孔庙修缮之故,今天(9月23日)下午,“天地礼合 儒行双城”2023年上海孔子文化节在现厂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创意大道开幕。开幕式以“三礼”冠、婚、祭为主脉,以“三艺”舞、歌、诵为主打,构成“冠·日出东方”“婚·凤鸣九天”“祭·返本报始”三大篇章。由冠而婚,由婚而祭,三个篇章由一个短片开启,沪台双方活态呈现了冠笄礼、......
-
〓 古史撷趣:古人夏天如何纳凉
纳凉图 李可染作盛夏来临,炎热难耐,不开空调实在难以入睡。在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消夏纳凉的呢?闲暇之余,学习古人的消夏纳凉,能从中探究到消夏的奥妙与乐趣。古人爱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戏,常常会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戏水的欢闹场面。明代李时珍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
-
〓 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
-
〓 商晚期—西周:兽面纹方鼎
此鼎约为公元前11世纪物。 方腹规整,口沿略微外侈,平滑口沿上有U形耳,四足上饰蕉叶纹。鼎身四边与四面中心有扉棱将图案分割,扉棱上有直线和T形纹饰。鼎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双目圆睁,利角上扬。方鼎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龙纹。器表呈深绿色。三字铭文为“□父丁”,罗振玉先生曾记录过与此类似的铭文。 鼎是中国古代的......
-
〓 什么是十三经?
经,指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从西汉到清代,有十三种儒家文献渐次取得“经”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经”。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出而有经之名。《礼记经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