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明的精神与气质
“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从古至今,农历三月,人们纷纷出郭郊游、踏青宴乐、扫墓祭祀,由此形成了我国最大的踏青与祭扫节。[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清明最初与农事活动有关,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除隟(同隙)穴。”这里说的“清明节”,还是一个农业节......
-
〓 什么是“二十四史”?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又加入了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到北宋,又加入《......
-
〓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道真补经:千年前的古书修复
道真修经发愿文 资料图片 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敦煌遗书,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打开了了解我国中古社会的一扇窗户。 敦煌写经的时间跨度,从4世纪一直延续到11世纪。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少经卷都变得残损破烂,需要修补才能继续使用。古人是如何修补佛经的?他们没有为我们留下详细的记载。幸运的......
-
〓 “石渠宝笈特展”书画选介:【隋】佚名·章草书出师颂卷
【隋】佚名 章草书出师颂卷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八玺全 根据著录书及鉴藏印记,此本称为绍兴本《出师颂》。本无名款,后人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梁萧子云作,或谓隋贤或唐人书,并无定论。从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约、王涯等人鉴藏印看,书写不会晚于初唐。据宋米友仁跋定为“隋贤书”当较可信。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 ......
-
〓 陈建国:年俗知多少
北京春节“扫房子”风俗。 盛锡珊绘 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过好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含义,其用意是要......
-
〓 联合国中文日
4月20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中文日,也是中国农历的“谷雨”。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旨在推广中文在联合国工作中的使用。其日期被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是为了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联合国中文日是联合国语言日的一部分。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目的是在联合国系统内推动语言和......
-
〓 什么是小学?
小学,在汉代一指儿童启蒙学堂,同时指文字之学,儿童所学习的最初的文字知识,包括“六书”。章太炎指出,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案《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
-
〓 古籍普查新发现:明末陈老莲水浒叶子初刻本的新发现
陈老莲(1598—1652)名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小净名等,浙江诸暨人。青年时受业于刘宗周、黄道周。画才天授,尤以画人物见长。陈老莲所画《水浒叶子》,是极负盛名的版画杰作,绘、刻均达到了极致。画出来的水浒人物形象逼真,各具性格,豪气满怀,呼之欲出。 上世纪70年代末,羊城王贵忱馆长(时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
〓 白虎观会议——儒学与谶纬的钦定结合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所谓谶是当作神灵启示人们的一种预......
-
〓 莫将“冒顿”读“mo dn”
一字多音、音随义转,是汉字的特点之一。例如,战国时期有个叫“嫪毒”的人,如果呼唤他,就不能叫他“妙独”或“烙独”,而应该叫“烙矮”,即“lo li”。在这里,“毒”字念“i”,而不念“d”。还有“月氏”,它是古代穿梭于敦煌、祁连之间的一个游牧民族,称“月支”。这里的“氏”,要读“支”的音,即“zhī”,而不能读“shì......
-
〓 建安风骨——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这一时代的作家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
-
〓 宋学
汉学至郑君而集大成,于是郑学行数百年;宋学至朱子而集大成,于是朱学行数百年。懿彼两贤,师法百祀。其巍然为一代大宗者,非特以学术之闳通,实由制行之高卓也。以经学论,郑学、朱学皆可谓小统一时代。郑学统一,惟北学为然;所谓宁道孔、孟误,讳言郑、服非;若南学,则兼用伪孔、王、杜,而不尽宗郑、服;是犹未得为统一也。朱学统一,惟南......
-
〓 北学
…注以成均为虞庠者,案虞庠有二:一为大学之北学,亦曰上庠;一为四郊之小学,曰虞庠。《明…在中,故《大戴礼·保傅篇》引《学礼》云,帝入东学、南学、西学、北学、中学,凡为五学。对小学言之,五…传·太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书入南学,晡入西学,莫入北学,太学在中央,天子之所自学也R......
-
〓 南学
…刘、石十六国并入北魏,与南朝对立,为南北朝分立时代;而其时说经者亦有“南学”“北学”之分。此经学之又一变也。《北史儒林传》序曰:“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君注《左传》未成,以与子慎,见于《世说新语》。是郑、服之学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郑,学出于一也。南学则尚王辅嗣之玄......
-
〓 《丝绸之路》展珍品背后的故事
封泥 展览中有一件比矿泉水瓶盖还要小的文物,其重要性却无与伦比。这件长2.2厘米、厚0.4厘米的方形泥块,就是出土于张骞墓的一块封泥。张骞作为开拓丝绸之路者,其墓葬备受后世关注。陕西城固县有一座墓传为张骞墓,但地面残留文物都是清代人建立的,到底这座馒头状的土堆是不是张骞墓,无法确定。这座墓历史上被多次盗掘,193......
-
〓 明清档案——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
明清档案和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居延汉简被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明清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其中,除大部分为汉文外,还有满文老档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档案。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夕,国民党政......
-
〓 “石渠宝笈特展”书画选介:【宋】米芾·行书苕溪诗卷
苕溪诗卷(局部)【宋】米芾 行书苕溪诗卷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钤五玺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创“米家山”。书法初宗二王、颜真......
-
〓 初唐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
-
〓 仆射的“射”怎么读?
近日,阅读左民安先生所著《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一书(九州出版社。2009年7月),颇有收益。全书“尤于文字训诂见其功力,且能博综典籍,究其奥义”“对世人易误之形、音、义,亦均指明其因与纠正之法。条例清晰,深入浅出,其裨后学之功大矣。”可是,在这二十余万字的皇皇巨著中,也难免出现一点儿小小的差错,但瑕......
-
〓 我国汉墓知多少
汉代是我国统一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发展的朝代,历时400余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目前已发现的汉墓就有上万座。汉代墓葬多以砖石结构为主,厚葬深埋,不易腐烂和毁坏,所以在现代考古发现中,汉墓出土比比皆是。截至目前,我国已发掘汉代王陵40余座,其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山东乳山鲁王墓等少数几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