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
——以建设委员会创办西京电厂为例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以当时的档案史料为主要依据,着重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与陕西省政府合办陕西西京电厂的经过与发展概况。在筹建陕西西京电厂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陕西省政府既有合作亦有矛盾,反映了西北地区对电力工业的强烈需求,也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边疆的艰难与无奈。陕西西京电厂的建成,对陕西及西安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
-
〓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是政治上的突变。但从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来看,例如推动近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并形成体系,推动机器制......
-
〓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五四”后期人物对经济自由的探索
【内容摘要】《自由中国》是195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一份刊物。通过分析和展现其经济思想的特点与主题,重新思考和观照《自由中国》所集结的一批可称为“五四后期人物”的知识分子对经济自由的探索,及其探索自由民主的历程中所具有的突破性的时代意义。【关 键 词】《自由中国》;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五四后期人物;自由主义【作者......
-
〓 克格勃档案中的蒋经国卷宗
近年来,俄罗斯曾一度开放了许多苏联时期克格勃、苏共中央及共产国际的档案,其中也包括了蒋经国的有关档案。目前,这部分档案分藏两处:一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另一处则为联邦安全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局档案室。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材料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
-
〓 “共同体化”、“社会化”与“国家化”:论近代中国行业组织变迁之阶段性特征
——以近代上海为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提要:开埠以来,随着上海经济变革、市场发育及行业蘖分扩张,各类行业组织因缘而起。晚清同光年间至民国末年,沪地行业组织在各式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侵染和交互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秩序到政府强制规范等制度变迁,其组织形态具有“共同体化”、“社会化”、“国家化”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
〓 郝平:走进“丁戊奇荒”的历史现场
“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灾荒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学界关注。早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即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当时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时,发现在各类山西地方志书中记载此次灾荒的史料非常之多,于是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之后,总觉得自己应该就这一课题继续深入下去,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再加上多年来自己对灾荒史研究兴趣浓......
-
〓 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
【内容摘要】化肥作为西方农学的主要标志物,20世纪初进入中国,二三十年代在江南以及沿海省份的施用量逐渐增加,但始终处于试验及推广阶段,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有机肥(农家肥)是中国的传统肥料,近代江南的肥料施用始终以有机肥为主体,农学家还借助西方实验科学手段研究有机肥积制及施用问题,化肥传入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
-
〓 东北油坊业与豆油输出(1905-1931)
【内容提要】1905-1931年间的东北油坊业可分为三个阶段,1905年到一战前的大连油坊受日本政府政策支持,豆油生产和输出超过营口,东北油坊业重心由主要对中国关内输出的营口向国际性的大连港转移;一战期间大连优势确定,北方哈尔滨受俄国扶植,开始崛起;一战后至1931年,营口复兴、大连衰落、哈尔滨兴盛。背景各异的三地油坊......
-
〓 长江煤荒危机,1928-1932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三篇
前言早于1925年,长江下游的上海,曾经发生过煤荒。当时五卅惨案发生不久,各业相继罢市,开滦、抚顺和日本煤全遭抵制,即使有货到沪,亦无人起卸,洋栈存货又不能提。[1]华商堆栈如义泰兴、煤业公栈,泰同栈等存底将竭,来货因运输阻滞,市面虽俏,仍无货应市,煤价遂涨。业界查当时形势,认为不能一时抵制日煤,其中煤业友谊会更主张延......
-
〓 清末轮船招商局汽船和日本
【摘要】在19世纪末期的东亚各国中,有能力经营大规模汽船航运公司的只有中国和日本,中国1872年成立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对中国的海运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业务不仅局限在中国的水运和海运方面,还曾扩大到海外,开通了日本航线,进行了数次航行,以期扩大贸易。通过对轮船招商局汽船航行日本情况的分析可知,对轮船招商局汽船在日本......
-
〓 矫枉不可过正: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的复杂本相
【内容提要】冀中定县租佃关系,为近代中国农村尤其是民国时期华北平原租佃问题提供了重要例证。总体而言,在中共革命之前,租佃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地纯粹的出租地主很少,相应地,纯佃户也不多见。由此观之,传统看法以为农村土地关系主要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租佃关系,显属偏执之论。不过,如果因此转而认为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生活中无足......
-
〓 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内容提要】以往有关戊戌维新历史的著述总把康有为视为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氏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为推行新政所颁发给京城内外臣工的上谕,除各项改革措施外,就书籍而论仅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张之洞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光绪帝......
-
〓 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以清末民初之西北为例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篇
【提要】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探讨孙中山先生所揭示的民族主义的实行,必须有相当之经济基础,以为后盾,方能有效制止外国势力的渗入及分裂中国国土的尝试。所谓西北地区,历来定义各有不同,本文专指内外蒙古、新疆两大区域。以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一段时间而言,孙中山先生时常提及西北地区的范围,都是指蒙古、新疆的大西北。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
-
〓 关于押租和近代封建租佃制度的若干问题——答李德英先生
【内容提要】押租原是地主防止佃农欠租而预收的保证金,是经济强制取代非经济强制的产物,不久蜕变为名目繁多的高利贷剥削。成都平原和四川的押租最为流行和苛重。“押扣”不过是地主榨取押租的一种手段。租佃制度历史久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与生产者的分离,同市场或市场经济没有内在联系。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增押增租、频繁撤佃成为地主......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及监管分析:1930-1942
内容提要:1929年8月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供电特许权协议,以此为基础向界内及界外工部局道路提供电力服务,一直到1943年在日军管辖下失去自主经营权。在此期间公共租界内电力收费经历过数次变动,具体方式包括基本费率调整、汇率附加费和燃料附加费的征收。本文研究1930-1942年间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情......
-
〓 小区域货币泛滥影响民国金融体系
【核心提示】清中后期的民间私票几乎靠市场的自发机制来维持运行,发钞者大都为私发。虽不免发生挤兑情事,甚至有发钞人携款潜逃之事,但未酿成波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金融风潮。到民国时期,民间私发钱票已变得不可收拾,山东、河北、东北、四川等地诸如“纸币世界”、“角票世界”等语常见于报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私发纸币......
-
〓 樊口闸坝之争——晚清水利工程中的利益纷争与地方秩序
【内容摘要】清光绪年间,湖北武昌县樊口地区,“外江内湖”的水系特征,“内乡”与“外乡”的畛域之见,使得当地民众就是否该修建樊口闸坝,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水利冲突。并进而引发了以湖广总督李瀚章和兵部侍郎彭玉麟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支持派,双方就水利工程涉及的农业、渔业、商业、航运、水利安全等诸多领域展开争论。樊口闸坝事件,体现......
-
〓 【清代】商品流通的发展和会馆、公所、行帮的兴起(二)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二)
四 商人会馆的兴起据现有资料,最初的会馆,是供赴京会试的士子驻足用的,又称试馆。见于记载最早的是“京师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漠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1】其后,各大城市的外籍人士纷纷建立会馆,为同乡聚会或来城者驻足场所,故有“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之说【2】。商人会馆是其中的......
-
〓 历史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
【内容摘要】本文探析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启动的国际背景,客观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浪潮对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不断探索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通过深入分析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和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力图从多角度、全面、科学地分析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制约因素,希望其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
-
〓 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内容摘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加速,同时受实业救国思潮和清朝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城市经济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原先因战乱涌入城市而呈现潮汐形态的人口升降不同,这一时期进入城市谋生的人口表现为持续增长的态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