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资归农”活动运作的特点
大同大学文史学院037009内容提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商业银行出于业务经营及服务社会的双重动机,曾进行过一场颇受时人关注的“资金归农”活动。这场活动虽然在战前农贷史上占重要地位,但数额微小、地域集中、竞争无序、干预合作社之组织与指导、注重对物信用、期限短促、手续繁杂、利率高于农业利润等为其运作的基本特点,凡此种......
-
〓 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的变迁——鸦片战争170周年反思
【内容摘要】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
-
〓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
【内容摘要】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MC),而不是如黄宗智所说的“劳力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并比较江南小农种植一季一亩水稻转向一季一亩棉花所造成的成本与收益的变动。统计资料的验证表明,多数年份中植棉收益不如种稻,而劳动耗......
-
〓 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以清末民初之西北为例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篇
【提要】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探讨孙中山先生所揭示的民族主义的实行,必须有相当之经济基础,以为后盾,方能有效制止外国势力的渗入及分裂中国国土的尝试。所谓西北地区,历来定义各有不同,本文专指内外蒙古、新疆两大区域。以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一段时间而言,孙中山先生时常提及西北地区的范围,都是指蒙古、新疆的大西北。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
-
〓 浔商在近代商战中的博弈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清末民初,浙江湖州南浔镇形成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浔商。尔后,浔商凭借聚集的雄厚财力,兼营多种行业,推动了江浙一带的近代化。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关税主权,使民族资本浔商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上日、美在国际市场上竭力打压,浔商被迫陷入绝境。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独立自主是商业......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及监管分析:1930-1942
内容提要:1929年8月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签订供电特许权协议,以此为基础向界内及界外工部局道路提供电力服务,一直到1943年在日军管辖下失去自主经营权。在此期间公共租界内电力收费经历过数次变动,具体方式包括基本费率调整、汇率附加费和燃料附加费的征收。本文研究1930-1942年间公共租界中的电费调整情......
-
〓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述论
【内容提要】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是近代中国研究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最早和最主要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协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在组织上以“期政府与工商界切实合作,而学理与事实得以兼顾”为基本原则;在事业方面主要在于研究、发表及实施改良科学管......
-
〓 民国时期劳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田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武昌430079)。【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11.1.172—188【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2009JJD770018)资助。随着近代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实业的发展,到民国时期,资......
-
〓 民国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以1913~1933年间的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内容摘要】国内铁路联运制度创立于1913年,是应中国早期铁路运营之需,由铁路中央管理机关(交通部、铁道部)和各铁路管理局共同推动创立、完善及实施的一项特殊制度。到1933年,这一制度已推行于华北、江南、东北等地区的多条铁路,并与运输负责制度相结合,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推进了铁路运输秩序和设施的改善......
-
〓 晩清时期官办企业(军用工业)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编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轨迹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扭转了中国历史原来的发展进程。外来的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几千年自成一体独立发展的中国大门,由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断了自身原有的轨道,被迫进入一个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变动剧烈的历史阶段。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
-
〓 清末民初福州的古田商帮——以福州古田会馆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
-
〓 抗战时期日本的“振兴西北贸易”对策——以包头等地的皮毛交易为中心
【内容提要】卢沟桥事变后,昔日以包头、归绥为中心的西北贸易顿时萎缩,交易额一落千丈。即西北产皮毛等经包头、归绥等中转天津出口海外的数量大减;同时由于日本实行贸易统制政策,原来经包头、归绥运往西北的日用杂货亦受到统制。日本为诱致西北产羊毛等畜产资源等为己所用,并通过贸易往来向该地区渗透,为将来向中国西北地区扩张做准备,在......
-
〓 1909,大清龙旗在南海:大清将亡,其行也壮——清政府南海维权记
前言鹤龄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清政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宣告灭亡了。没落的清政府,积贫积弱,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悲伤和屈辱,使得今天的我们回忆起那段历史来,尤感悲愤不已。然而,一篇《大清龙旗在南海》的帖子,却像黑夜中划出的一道流星,使我看到了行将就木的清政府的一个闪光点!就在它行将就木前的1909年,......
-
〓 买办制度的形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四节 买办制度的形成一、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的行商制度1.广州的行商制度清初行禁海政策。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宣布开放海禁。次年设立四个海关,即广州的粤海关,漳州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云台山的江海关,取代旧的市舶提举司。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其他三关停撤。粤海关设立前,广东的华洋贸易是同样征税的。1686......
-
〓 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内容提要】以往有关戊戌维新历史的著述总把康有为视为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氏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为推行新政所颁发给京城内外臣工的上谕,除各项改革措施外,就书籍而论仅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张之洞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光绪帝......
-
〓 抗战时期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
【内容提要】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曰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
-
〓 小区域货币泛滥影响民国金融体系
【核心提示】清中后期的民间私票几乎靠市场的自发机制来维持运行,发钞者大都为私发。虽不免发生挤兑情事,甚至有发钞人携款潜逃之事,但未酿成波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金融风潮。到民国时期,民间私发钱票已变得不可收拾,山东、河北、东北、四川等地诸如“纸币世界”、“角票世界”等语常见于报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私发纸币......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二
二、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家数众多,我们已不能象在第三章中那样对它们逐家考察,只能就其中较具规模者从行业和面上作些分析。汪敬虞对于1895—1913年间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个较为详尽的统计,摘列如表4—32。表4—32所列不仅是商办企业,还包括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
-
〓 历史发展视阈下的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
【内容摘要】本文探析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启动的国际背景,客观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浪潮对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不断探索了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通过深入分析晚清时期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和民国时期的局部工业化,力图从多角度、全面、科学地分析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制约因素,希望其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
-
〓 市场、知识与制度:晚清民初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
【摘要】晚清民初,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传统行业在转型调适,新兴工商及服务行业裂变求生。与此相应,职业市场与职业分化亦加速前行。在民国初年,现代会计师制度正式建立,而在此前后,市场、知识与制度的转型已渐为此新兴职业奠定根基。在市场层面,社会对于财务核算及财务信用之需求推动记账与审计职责的分离;在知识层面,引自西方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