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闾左”新证——以秦汉基层社会结构为中心
内容提要:从秦汉里制和基层社会结构入手,古今学者对闾左含义的种种分歧可以涣然冰释。闾本是基层居民组织,后指里门,闾左即里门左侧。里的设置和居民分布有严格规定,街巷墙垣、道路林木、里门数量依制而定;里民则根据身份等级,各有相应居住区,五家为伍,比邻而居,相互监督。闾左是浮浪人群居住区,其来源复杂,既非贱民,亦非破产流亡人......
-
〓 汉代国家的社会性劳动的编制
前言秦汉时期的国家,通过组织编制来自各方的劳动力维持社会运营,并通过社会再生产贯彻国家的统治支配。因此揭示被用于实现国家支配和社会再生产的劳动,及其社会性编制形式的特性,是研究秦汉时期国家与社会存在状况的最基本的问题。在考察劳动的组织编制时,需要区分两个不同层次.一是属于经营内部层次的个别劳动过程中的劳动编制,如农业经......
-
〓 诸葛亮坦然自报家产
说到官员申报财产,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说是旷古第一人。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统兵十万,开始了第五次北伐。临行前,他向蜀汉后主刘禅递上了一道奏表:“亮自表后主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
〓 唐代“均田制”再研究——实存制度还是研究体系?
【按】本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1期,有所删节。以下为原文全文。【内容提要】唐代“均田制”是具有广泛影响而又常见的一个基本概念,关于唐宋时代的许多重要见解都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但从《天圣令》复原的唐《田令》可见,田令不是“均田令”,把田令等同于“均田令”是在史料残缺情况下的误认。逐条分析足以代表唐代......
-
〓 论唐代均田农户经济的破产分化
〔摘要〕唐高宗朝,部分均田农户经济开始破产分化。武周到睿宗时期,均田农户经济的破产分化已相当严重,威胁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玄宗朝,均田农户经济大多破产,严峻到了朝廷失控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后,均田农户经济急剧破产。建中元年,唐廷废除租庸调制而改行两税法,实际上废止了均田制,均田农户经济至此彻底破产并退出了历史舞......
-
〓 唐人离婚探析
关于唐人离婚,前人曾从多角度探讨【1】,但对唐律离婚条款在现实社会的执行情况及当时离婚实况的专门研究,仍存在着欠缺和不足。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结合正史、墓志及敦煌文献等资料,笔记小说源于现实生活,亦加采撷,对其加以考察。揆诸唐律,唐代离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男女双方或其中之一犯有“义绝”之罪及其它违律情形,须依国家意......
-
〓 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
近年来,随着明清户帖文书被陆续发现,中国古代的户帖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不过,明清阶段已是中国古代户帖制度流变的晚期了,若溯其渊源,李唐王朝才是户帖最早孕育产生的时代。而且,唐代户帖是发给百姓用于征税派役的文书,这与明清户帖仅是登记每户人口的籍册明显不同。那么,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最初实施的目的是什么?户帖在......
-
〓 唐代市制再议
【摘要】中国古代完全意义上的城市是经过城堡一都邑一城市的演化脉络逐步发展起来的。唐中宗景龙元年敕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一向被论者当做市场官设的关键论据,但史文未见唐代政府取缔“非法”市场的记载,各地作为基层市场的草市也多有发展,佐以其他论据,似可说明这一敕条的主要用意在于控制官吏的数量,而非市场本身。此外如分行列......
-
〓 唐宋时期太湖南岸平原区农田水利格局的形成
【内容提要】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淒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淒的水利结构。横塘与纵潘相配合主要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淒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潘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唐宋时期的水利建设奠定了后......
-
〓 唐代民间的自助与互助救荒
唐代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它对普通家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伴随灾害而来的饥荒导致灾民卖儿鬻女、流离转徙,甚至因饥而死,严重威胁灾民家庭的生存与稳定。【1】面对天灾,除了官方统一组织的救灾外,普通百姓必须奋力自助救荒,因为官方赈贷须经县、州、府逐级申报尚书省,还要经过朝廷派员检灾、蠲免等程序,繁琐的手续以及部分官吏的腐败行为,......
-
〓 汉代官学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汉代的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创太学、鼓励地方设立学校,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产生了莫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汉代的官学教育讨论两汉的商品经济发展,以期对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上的借鉴。一、汉代官学教育概况汉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之分。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
-
〓 汉唐翻车:宫廷和民间的双线发展——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四)
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水车的记载不多[1],要据此复原汉唐水车发展的轮廓,哪怕是粗略的轮廓,需要对材料的深度发掘和细致分析。从汉到唐,水车(主要是翻车)发展不是单线、而是双线进行的。一条线是城市和宫廷,另一条线是乡村和民间。前者使用翻车主要是为了城市和宫廷的供水。古人认为:“城中高,城外低为雄城。”(《孙膑兵法》)所以一般......
-
〓 唐前期江南折租造布的财政意义
摘要:唐令关于“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的规定,仅见于《通典·食货·赋税下》。从中无法得出“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为开元二十五年新制的结论,但也不足以断定它是重申武德七年令。陈寅恪说折租为布为“南朝旧制”,依据只是两条明显失校的南齐资料。南朝并无折租为布的制度。唐代江南 的折租造布算不上国家财政制度史上一大变革。......
-
〓 简牍资料所见西汉前期的“卒更”
【内容摘要】松柏47号木牍《南郡卒更簿》,所记大部分数据无误,其中一更以一月为期的表述可与传世文献相印证。将《南郡卒更簿》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等文献联系起来推测,西汉前期普通卒更可能曾实行三更之制,即每隔两个月,就更一月。分析松柏木牍中的相关资料,可见各县更卒的人数与使大男中需要承当卒更任务的人数大致相当或相......
-
〓 三国人口辨析
【内容摘要】三国时期户口数量模糊不清,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上的一个盲点。根据现存的、少量不完整的史料和不准确的户口数字,要确切地搞清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三国时期人口数就完全无从考证,如果把三国时期的部曲、佃客、奴婢等世家豪族所控制的私家户口,由国家典农机构管辖下的屯田户,另立户籍的兵户、吏户......
-
〓 唐代藩镇供军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志》为中心
【内容提要】洛阳出土的唐代《夏侯昇墓志》记载了地方藩镇武宁军的具体供军措施,为了解中唐以后藩镇军费支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个案材料。武宁军以营田供军费、以工商助军费和参加作战争取出界粮等事例,弥补了研究唐代单个藩镇系统供军材料的不足,为进一步解析唐代藩镇军费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关键词】徐州武宁军;《夏侯昇墓志》;营田绩......
-
〓 三老与汉代基层政治格局之演变
【内容摘要】西汉初期设县、乡三老为民师,行教化,在地方政治中建立行政与教化的二元格局,从而在统一的汉法中建立礼俗的脉脉温情,达到稳定地方秩序的功效。昭、宣以后,儒生官吏渐能承担起教化之责,三老逐渐吏化,地方行政一元化趋势渐显,二元格局逐渐解体。但作为汉初长者政治的孑遗,三老并不适应官僚制科层化的发展,因此吏化不可能完全......
-
〓 汉代吴越平原农业生产
吴越平原位于长江以南,宁镇山脉以东,宁绍平原以北,东临大海(东海),包括今镇江以东的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宁绍平原以北在内的江南大地。它的核心是太湖区域的碟形洼地,沟渠纵横,地势低乎。地形特点是西高于东、南高于北。平原地区主要是环绕太湖四周,故可别称为太湖平原区。又因它位于长江出海15附近,亦可将它与江北的冲积地域......
-
〓 汉代河西地区的饮食消费初探
白汉武帝时代起,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原连接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也是汉王朝的边防前线。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驻扎有大量军队,河西军民在艰难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开发边疆,为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以来,在河西地区的敦煌、居延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简牍,其内容大都关乎边疆屯戍事务,也有不少经济生活方面的纪录,是我们了解汉代......
-
〓 “田产争讼爰书”所展示的汉晋经济研究新视角——甘肃临泽县新出西晋简册释读与初探
【作者简介】杨国誉,男,汉族,1980年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博士生。2010年6月至8月,为配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肃段)新改线路建设工程,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西南约4.5公里处的黄家湾滩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汉至西晋时期戈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