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为何逐渐退出了历史大舞台?
诸子百家争鸣不休 然而,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发展,依稀可见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绽放与发展,而墨家却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秦朝之后,墨家缘何被历史淘汰呢?又有怎样的落幕过程呢?相比于墨家与道家专注于学术的学派 其一:,相传是宋国贵族的没落后代,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普通的工匠;其二:,虽在成名之前不过是民间的无名小卒,......
-
〓 墨子的战争博弈
《墨攻》来了!这部中日韩三国合拍的古装大片让我们又记起了墨子——这位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人物。关于他,我们从课本上知道他是墨家学说的创始者,提出“兼爱、非攻”的学者和思想家。除此之外,他也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一位名副其实的博物大拿,更重要的,他和弟子们都是名震江湖的“墨家大侠”。■ 智者中的叛逆分子★ ......
-
〓 墨子国民阶级的自觉理论及某阶级立场
孔子批评了春秋的仪式,在客观上暴露了社会的矛盾;墨子描写了战国初年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贵族政治的没落,否定了古代仪式,攻击了统治阶级的专政。显学之成为显学,是有优良传统的。氏族贵族的形象,在墨子的认识中是最丑恶的反动者:它不令人生,反令人死;不令人富,反令人贫;不令人治,反令人乱;不令人善,反令人恶;不令人安乐,反令人悲苦......
-
〓 墨家侠风
墨家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齐名的显学。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墨家不曾被钦定为官方哲学,对雅文化的影响微弱些,但是墨学的精神却强烈地渗透到俗文化,特别是侠文化中去了。可以认为,中国侠士的崛起是与墨学的诞生分不开的。从可以做官而不肯为仕即为隐士的标准衡量,侠隐之士的确大量存在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但我们的笔触只能撷取这......
-
〓 在“和谐社会”中重新发现墨子
2006年11月底,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电影《墨攻》开始上映,票房成绩不俗。该片讲述2300多年前墨家弟子革离运用其高超的守城术与技战法帮助弱小梁国抵御十万赵军的故事。有“疑似专家”断定影片编导对墨学“知之甚少”、“无知者无畏”,这种苛评显然低估了《墨攻》。《墨攻》诞生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意义,关键不在于电影人是否完全读懂墨子......
-
〓 墨子的心路,和现代人一样走过——《墨子智慧心解》-
墨子的心路,和现代人一样走过——《墨子智慧心解》 王雨墨\中国墨子学会理事 自二00二年开始在网上宣传墨学以来,相识墨学界朋友无数,但如陈伟兄这样还是不多。同样是民间墨家学者身份,他却研究墨学早了许多年。几年前我DIY了一个“墨子世界网”,最近也申请了国际域名www.mohists.com。他在上面留言,后来发邮件来询......
-
〓 墨子“义”探微
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义》篇云:“万事莫贵于义”。《天志上》篇也提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行”,首先便是尊重......
-
〓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汇编,由墨子初创,其后学增益。现存53篇,9万余字,包含多种文体类别。其中有丰富的思维语言艺术,是准确性和鲜明性、生动性和简练性、理趣性和功利性的统一,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意义。意显语质:准确性和鲜明性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墨子》“意显而语质”,即意义明显,语言质朴。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
-
〓 神农之言为墨学流变考
《汉书艺文志》云: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勤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民并耕,誖上、下之序。但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只是班氏说法,其不足据。农家典籍首列《神农》二十篇,已佚。先秦农书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是《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
-
〓 墨学现代化、新墨学和元墨学
一、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1.墨学现代化的实质,是墨学的现代性变化,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论,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研究范式的变革,而范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科学理论体系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现代学者,适应现代需要,变旧墨学为新墨学,是势之必趋,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
-
〓 达致和谐:墨子的兼爱思想
在中华文化创制的轴心时代,没有哪一位思想家像墨子那样旗帜鲜明地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并不遗余力地鼓吹和履践爱的哲学。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由此,他提出......
-
〓 墨家思想与中国政治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里,中国文化却奏起辉煌的乐章,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墨家学说便是其中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需要吸纳西方和本民族已有的思想资源。先秦诸子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无疑该特别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中,墨家又尤其不可忽略。墨......
-
〓 墨子的不幸
读先秦诸子,墨子总是让人产生莫大的同情。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墨子》一书是中国思想百花园中的奇葩。可是,在《墨子》中,墨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都是极端非人格化的,他没有刻意留下什么个人的身世,甚至其姓氏与国籍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关于他的姓氏,最通行的说法是姓墨名翟,亦有史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
-
〓 《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
-
〓 墨子精神:从消失到重兴
最近断断续续读了三本有关墨子的书,一本是墨子的著作《墨子》,另二本是孙中原先生的论著《墨学通论》与《墨者的智慧》。虽然这些年也看了一些古代经典,但墨子的著作,总没有深入地阅读,因为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已经被儒、释、道三分天下,墨家学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在春秋战......
-
〓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作者简介:黄玉顺,男,成都人,1957年8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在“轴心时期”、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曾发生过一次大转型;但是,关于这次转型与《周易》[2] 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其现代意义,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
-
〓 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谈墨家文化在维护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一 冷战终结后,国际格局发生剧变,国与国之间显性的对抗方式更多地以隐性的非对抗方式出现,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加强,愈演愈烈。各国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传统权力资源的“硬权力”的发展,且更关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权力”的栽培。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
-
〓 墨攻--墨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每部片子都有心血在里面,所以我看一部片子,首先要看此片情节和思想是否引人入胜,若这点无法满足自己,那就要看相关评论或者拍摄的花絮及趣事。 <墨攻>让我思想有些矛盾,理不清导演到底要讲些什么,用小学语文老师的话说,感觉导演的这部作品有些偏题,我不懂墨家学说,但似乎是要平等地爱护所有人,不要发动战争,敌人来了我......
-
〓 “儒商”、“墨商”之商榷
墨商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群体,是相对于儒商这个群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凡是在商业和为人处事两方面 都较有作为的人通常被尊称为“儒商”,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称谓实际上有诸多不妥之处:一方面,真正的儒学大师和儒家思想的追随者们都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对商人的逐利行为......
-
〓 墨子的救世学说: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外现
墨子创立学说的目的在于救世,是针对社会的弊病、缺陷,按照社会的功能、作用和意志,提出矫正、疗救和建设的办法,同时强调通过参与社会的活动,把救世的主张和救世的目的联系起来。他的“批判的武器”有实践这一“武器的批判”作保证,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的价值光芒。 墨子生当战国之初,社会剧烈动荡,社会力量新旧交争,旧秩序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