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两汉的土地所有制和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三章
两汉的土地所有制,或者说,两汉的社会经济,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难题。从史料说,无论从数量或质量方面看,都比三代井田时期丰富多了,但可据以论证的关键性、要害性资料和数据,仍然很少。加以字句间的纠缠,这就是陈寅恪氏为什么说“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1】这个话的原由。开国以来,1957年曾有过一个两汉社会经济探讨的高潮,以张恒寿......
-
〓 中国古代生物质能源的类型和利用略论
能源是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人类开始使用火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能源利用的历史。我国古代先民完成了对生物质能、矿物能、自然能、畜力能等多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多种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证了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对光、热和动力等能源的需求,从而为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其中,生......
-
〓 风能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利用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也是农业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由于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古代先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对风及其作用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对自然风、人造风加以充分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谷物的清选加工及农业提水灌溉及排水等方面。其工具丰富完备,技术先进成熟。谷物清选加工方面主要的工具有杴、飏篮、簸......
-
〓 洱海区域的地理环境与城市空间结构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一章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优劣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使是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其形成、分布和发展也无法回避自然环境的制约。当然,与人类社会改朝换代那样的社会变化相比较,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对缓慢,但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影响城市的要素。特别是我们将一定区域内的城市视为一种地理现象的时候,各......
-
〓 稻的产量——《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九)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九、稻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在历史上虽然有所记载,但都属散见,缺乏一个地区的连续纪录和地区间横向的纪录。这就影响了对它们作系统的整理分析。加上历代的田亩和容量制度变动很大,必须将它们折算成同一单位才好进行比较。而度量衡的折算,学者间的看法常不一致,凡此都给整理比较历代水稻产量的发展动态带来困难。尽管如......
-
〓 洱海区域城市人口分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二、洱海区域城市人口分析(一)对云南城市人口定量研究的起点对古代城市人口数量的研究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难点就在于古代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记载的模糊。比如,关于人户数量的记载常常过于笼统,如没有城乡户口的分类记录,通常只记载某某府有多少多少户,多少多少口等等,使研究者根本无法区分其中何......
-
〓 资本主义还是后封建主义——论近代英国租佃农场制的性质
内容提要:把英国19世纪的租地农场视为资本主义农场,认为租地农场主和工厂主一样是资本家,进而认为19世纪英国的农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它成为迄今我国史学界对英国农业史的一个基本认识。这种认识有违学界对经济制度的分析。从农业史来看,租佃农场不仅在英国近代存在过,在英国封建社会也长期......
-
〓 论唐代手实、户籍、计帐三者的关系
内容提要: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有关手实、户籍、计帐的实证资料较多,从唐代手实、户籍、计帐的实际编成过程入手,更容易厘清手实、户籍、计帐三者的关系,并弥补《新唐书·食货志》与《唐会要·籍帐》相关记叙的缺陷,澄清其讹误。唐代户籍与计帐都是自下而上逐级编制的。里正所责的民户手实是造户籍的主要依据,计帐不是造籍依据。《新唐书·食货......
-
〓 东莞古代盐业与沿海城镇的兴起
【内容摘要】在古代东莞即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广大地区,盐业是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本文研究表明,东莞古代盐业的兴起和发展对珠三角沿海城镇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古代东莞即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盐业生产为珠三角沿海城镇的兴起集聚了最初的人脉,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商贸流通、文化的基础。【关 键 词】古代东莞;盐业历程;珠江三角洲......
-
〓 南诏大理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四章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南诏大理国政权的统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公元739年至1254年的五百余年间,大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政权中心所在地就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最好见证。在这漫漫岁月里,大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领导着云南城市从萌芽状态到破土而出、从稀稀疏疏到雨后春笋般的形成、从弱小纤细至茁壮成长,走向......
-
〓 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三、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一)城址变动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这一时期,在洱海区域内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次中心区、边缘区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过城池兴筑或加固城池的活动。有的地方还伴随着城址的变迁(有的一次,有的则为若干次)。无论城池怎样变化,无论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
〓 洱海区域的城市形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三章(选)
二、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与城市形成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南诏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这也成为洱海区域城市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唐朝初期,在洱海区域生活的居民主要是有由“僰人”和汉族大姓组成的“白蛮”,以及由“哀牢”、“昆明”、“麽些”等部族组成的“乌蛮”。其中,白蛮主要活动在乎......
-
〓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指出江南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利用“圩田”从事农业生产,较好地利用了水资源;其二是通过多种经营的方式,显现出生态农业的特征。作者最后认为,在西方无机农业的弊病逐渐显现之际,东方的有机农业在人多地少、家庭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关键词......
-
〓 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上海茶业市场制度的研究,从中总结出洋行、买办与茶栈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并分析了形成共同体内在逻辑及实现途径。文章认为,该共同体主导了近代上海茶业市场制度的构建,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共同体内部参与者通过共赢与共识实现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追求。但是,这种制度分割了市场、制约了市场扩张,造成了行业上......
-
〓 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及衰弱的原因——《中国北方经济史》第十章
我国古代北方社会经济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曲折历程。我们此时的使命是,探讨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和北方经济衰落的原因,既有直接联系,也有区别,前者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情况,后者则包括元、明、清,说明经济重心南移为什么不可逆转,乃至日趋没落。一、南方经济的崛起经济重心南移不是一个物体由北方滑向东南地区,......
-
〓 中华民族:“民族复合体”还是“民族实体”?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概念在中国出现以来有多种阐释。回顾长期的理论争论过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各个民族的总称,作为一个民族复合体,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涵盖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特点。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厘清中华民族内涵,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关 键 ......
-
〓 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
一、引言中国社会发展到了唐(618—906)中叶左右,自汉末以来约共五百多年占优势的自然经济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货币经济[1]。这一股货币经济的大潮流,在中唐以后渐渐增长势力,而且并没因为政治上的改朝换代而被阻压着,到了宋代(907—1279)更加特别向前发展。说到自唐至宋货币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本来可以像从前研究中......
-
〓 诡异的历史,宋朝18位皇帝竟然存在这样的巧合
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但后来却突然暴毙。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不久太祖第三第四子相继不明真相的去世(可能被谋杀),于是宋朝皇室至此传至太宗赵光义一脉但在一百多年后,靖康之耻发生,徽钦二帝被浮,金人尽掳宋朝皇室去往黑龙江,北宋灭亡。只走掉一个最不受待见的第九子康王赵构,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
-
〓 1954年上海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
内容提要: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的“公私合营”中,1954年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集中的上海,1954年的扩展公私合营,不仅有1953年下半年已开始的14家扩展公私合营试点企业的延续,还有规模更大的1954年上、下半年分别展开的近150余家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本文以档案为据,在......
-
〓 翻车家族中的牛车(兼及水转翻车)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一)
现在,谈谈牛转翻车。牛转翻车的出现不晩于唐,中国唐代古籍中,未见确切记载[1],但在日本古籍中则言之凿凿。北宋使用牛转翻车的记载,中国古籍有之,但出于比较晩后的书。明·黃仲昭《朝议陈君举先生偁》载:“[陈偁]元丰五年再知泉州,岁旱,教民用牛车,汲水入东湖溉田。”[2]大概是把水车入泉州的东湖中存储起来,然后利用来灌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