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之禹:李嘉言与恩师闻一多先生
李嘉言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家。在楚辞、唐诗、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他首倡的改编《全唐诗》动议影响深远。他一生研究的门路和方法,深得其恩师闻一多治学三昧。闻先生对李嘉言学术研究和思想品质影响至深。 1946年闻先生遇害后,李嘉言在纪念闻先生的文章中说:“就我个人说,和闻先生已有15年的师生关系,同他在一个......
-
〓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陶行知——写在陶行知诞辰122周年之际
海宝山区行知小学大队辅导员在陶行知雕像前给学生讲课。 CFP 1946年7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接到周恩来从上海发给党中央的电文,电文报告了陶行知先生去世的消息。毛泽东十分悲痛,沉思良久,随后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凝重有力地写下了“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毛泽东”。此后,延安党政军民学、社会各......
-
〓 追思·章开沅:史学浩海的远航者 桂子山上的传灯人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5月28日,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章开沅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倾尽心力,成就斐然。先生远航,风范......
-
〓 顾颉刚说北大
(一) 1919年9月,本科尚未毕业的顾颉刚在信中说道:在北京谋事很容易,“因为新潮社的分子大都是学校里的‘上选’”。说傅斯年毕业就有学校请他做国文教授,罗家伦还没毕业就有报社联络他办报,说罗家伦对他说,“假使现在要寻二三百元一月是很容易的”。 但顾颉刚没有傅、罗顺利,他与“五四”的关系很特殊。说它......
-
〓 学人小传:徐通锵
徐通锵(1931年—2006年),浙江宁海人,语言学家。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著有《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著,1981)、《历史语言学》(1991)、《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1997)、《基础语言学教程》(2001)......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时,芝加哥大学教授Thomas Vernor Smith当选为众议员。胡适因为与他有一饭之缘,就请他来中国大使馆共进晚餐。但这位众议员纱帽初戴,官场欠熟,时间将至才匆忙赴宴。坐在车上,忽然想起,他还不知道主人的名字,于是他问司机,可司机哪里知道?好在跟大使吃饭也不用叫名字,满口阁下、大使就足够应......
-
〓 鲁迅观看蓝苹和王莹演戏
鲁迅先生看过蓝苹和王莹演戏,而且对王莹演出的扮相提出了批评。 蓝苹,即江青,人们对她的故事耳熟能详,不必多作介绍。王莹(1915——1974),安徽芜湖市人,是一位从逃婚的童养媳成长起来的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积极参加左翼影剧活动,主演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影片《铁板红泪落》、《女性......
-
〓 人物·大家·谢冕:把日子过成诗
CFP2011年12月6日,中坤国际诗歌奖在北大颁奖。诗人牛汉(左)接受了谢冕颁发的奖项后,两位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CFP 谢冕先生今年82岁了。 先生老了,亲友们总是劝他好好保养,要活到一百岁。听到这些善意的祝愿,谢冕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惧老,而是他越来越感觉到“寿”字背后的空虚与乏味。如果精神与肉体能......
-
〓 庞薰琹:为大众生活而设计
1925年,19岁的庞薰琹怀着艺术救国的理想赴法国学习美术,在徐悲鸿、蒋碧薇夫妇引荐下进入叙利恩绘画研究所。除了在学校上课,遍布巴黎的博物馆,更是他研习艺术的殿堂。绘画之外,他对音乐、诗歌和舞蹈也充满兴趣,结识了傅雷等文艺界朋友。 像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一样,年轻的庞薰琹被巴黎的艺术氛围深深感染着。在努力学习西方艺......
-
〓 2022永远的怀念(五)
熊传薪(1940-2022) 2022年6月22日,著名考古学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主要发掘者熊传薪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2岁。 熊传薪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4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到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从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文物博物馆管理四十余年。曾任原湖南省......
-
〓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荒者——李达哲学思想研究
【哲人追“思”⑤】李达(1890—1966),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随即与陈独秀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和主编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秘密机关刊物《共产党》,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不久后创办人......
-
〓 谢冕:有幸结识吴思敬
相识吴思敬是我人生的幸运和福分。鲁迅说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当然不敢妄比前贤,但此时的心境是相同的。我记不起来我们最初是如何相识的,那时真还说不上深交。只知吴思敬是原先的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位年轻的文学老师,热情,敬业,很有学识,仅此而已。记得那时他住在北京最繁华的街区,王府井的一个胡同——菜厂......
-
〓 追思·马克宣: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正途
马克宣 资料图片 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宣是谁,但你一定忘不了他的作品。他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动画制作,他是《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他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早已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1981年,《三个和尚》捧得第32届西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1988年,由他与特伟......
-
〓 大家·“敢为人先”章开沅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少年从文,挥斥方遒,钻研学术,寻觅真知;后转史学,孜孜以求,另辟蹊径,敢为人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曾言:“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国;二是让国际教会大学史研究走进中国,又让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2014年4月,章开沅于华中师范大学光荣......
-
〓 哲人“追思”⑯:始终站在哲学基本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前沿
——萧前哲学思想及其贡献研究萧前,又名肖前(1924—2007年),湖北省沙市(现荆州市)人,1944年就读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1947年留校工作,后合并入华北大学,曾任艾思奇的行政和学术秘书。自1950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是我国首批招收哲学硕士、博士研究......
-
〓 全国人大代表刘蕾: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代表委员履职记】 2月20日一大早,刚从北京招商归来的刘蕾,就马不停蹄赶到黑龙江省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专题调研。“大家近期生活、工作中有啥问题、困难,或者好建议,我给带到两会上。”刘蕾热切地询问。 刘蕾是黑龙江省同江市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赫哲族代表,自2008年履职以来,她先后提出13......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谈诗词选本的编选:“选诗要严,不怕漏,只怕滥。好诗漏选多少都没有关系,因为选者所好所见不同,所取也必定不同。但平庸的诗、不好的诗却一首也不应该入选,选了就表示你不知诗的好坏。所以宁缺毋滥。”·文史学家浦江清先生尝与学生语: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古书是源,小说戏曲是流。现在人怕艰苦,不爱读先秦古书,喜欢......
-
〓 一位儒雅的“中国”文人——记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六
20世纪的汉学家中,荷兰人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1910-1967)尤为引人瞩目。它具有多重身份和多种爱好:外交官、汉学家、收藏家、诗人、小说家、音乐家等等,而且每种身份都做得很出色:作为外交官,通晓荷、英、法、印、德、中、阿拉伯、日、藏文、梵文等十五种语言文字,在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吉隆坡......
-
〓 走近文艺家·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1500多次
90岁的他,曾执导拍摄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这两部作品后来成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至今仍发挥着“科普”文学名著的作用。他把拍摄经典电视剧比喻成从零开始的创业,认为“如果创作者急功近利,仅把影视剧当成一门生意,拍出的作品必然没有生命力”。他建议年轻的影视剧工作者多读一点古典名著,充分吸收前人......
-
〓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
一我的史学研究,有三个领域:一是中国社会史(周到隋唐),二是汉唐佛教寺院经济,三是汉唐兵制。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寺院经济是属于社会经济史的范围;我研究兵制,也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1995年12月我去台湾,在台湾清华大学应人文社会学院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之邀为研究生作了几次中国文化的演讲,讲后出版了一本《中国文化六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