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法高等教育要跨出“象牙塔”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沈括《梦溪笔谈》指出:“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足见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当下书法再现热潮,书法高等教育也迎来可贵的发展机遇。然而,伴随各高校竞相开办书法教育专业,规模急剧扩张,却与书法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发生脱节甚至冲突。纯理论、伪理论以......
-
〓 大学应培养“大写”的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立德树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身心健康、体魄健康”、“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在启发我们思考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人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而能否培养这样的人,与大学精神有......
-
〓 新语:文物要保护,不要“保护性破坏”
近几天,杭州西湖边文物建筑秋水山庄上演的一出“变色记”,让市民群众和专家学者大惊失色。作为文物本体一部分的秋水山庄门楼,在修缮整治中先是被刷上黄色,遭网民“吐槽”太过刺眼后,又在半天内紧急决定盖了层灰漆。近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请来文物保护、历史建筑研究、文保技术及色彩学方面的5位专家,上门为秋水山庄“会诊”,论证补救......
-
〓 非遗传承保护的新思考
自2004年8月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为拥有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最多的国家,赢得了缔约国的赞誉。在这个重要时点上,有必要反思我国履约十年来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用《公约》思维观照当下非遗传承保护实践,为传承前人的智慧、赓续文化的薪火、丰富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
-
〓 静品流年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唐·李适)静,是 在落日的黄昏,静坐于山林水湄,看几杆修竹,一痕秋水,数点白鹭沙鸥。捧一本闲书,一口山光,一口水色。然后静静垂钓,钓一江冷冷的清韵。直坐到遍体清凉,时光都成诗了,漫卷诗书,有意无意地读几行。直到心里山明水静,活泼泼地从里面游出几尾青黑色的小鱼来。光怪陆离的......
-
〓 留给心灵一点空白
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王阳明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欧阳德意识到,使内心凝定是很难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处于烦乱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他寻求王阳明,是想得到一个答案。“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使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
-
〓 干部谈读书:读书让心地“宽绰洁净”
人若不读书,闲来生是非,遇事易浮躁,处逆境不快乐,处顺境也不快乐“凡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只以五官四肢应之,中间有方寸之地,常时空空洞洞、朗朗惺惺,决不令之入,所以此地常觉宽绰洁净。”这段话大意是说,人生难免各种境遇,从容应对就是了,不为得失沉浮所困,保持心地清净敞亮。这便是清康熙朝重臣张英所谓“安心之法”。“一纸书......
-
〓 干部谈读书:有阅读,人不老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认为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并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事有所......
-
〓 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
古稀之年的贾志敏老师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写字 我特别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研员,能够接受并支持语文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上来;能够接受并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凝聚并体现在语文的工具性当中;语文的现代化不等于声、光、电并用,而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语文的现代化要坚持以语文为主、现代化教......
-
〓 人民时评: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与其简单抱怨公众对历史、对文物不感兴趣,不妨问一问,我们是否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一个是2000多年前西汉的海昏侯刘贺,一个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王后妇好;一个是自2011年起挖掘至今的考古进行时,一个是40年前的重大考古发现……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这两个......
-
〓 文化评析: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据媒体报道,武汉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建成四年,一直没有人气,偶尔放一两场电影,也是观众稀疏。最近这里又挂起“汉口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牌子,但也未见对外“展示”什么。民俗街文化中心遭遇的尴尬,实际上映射了武汉吉庆街之困。熟悉武汉的人都知道,老吉庆街曾是武汉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是最纯正的“汉味生......
-
〓 教育漫谈: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CFP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坦率地说,直到现在......
-
〓 我们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
近日,著名学者周有光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我看了,很好。”“但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在他看来,央视这档热门节目里的有些字不好写,也不常用。“原来规定有70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2013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 ......
-
〓 寻觅一江碧水源——“人文汉水·襄阳笔会”侧记
以七天的时间,去读懂一条河,或许远远不够。但七天的见闻,却足以在人心中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美丽印记。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举办的七天里,汉水就是这样闯入了我们的心扉。10月,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就要正式通水。那一泓清甜的汉江之水,将经过1200多公里的路途跋涉,润泽干渴的京津大地。在那千里之外的源头处,汉水究竟是什么模样......
-
〓 文化评析:“新编京剧”引发的思考
最近,台湾国光剧团排演的系列新编京剧“伶人三部曲”(即《孟小冬》《水袖与胭脂》与《百年戏楼》)在上海上演。他们在为观众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时,也带来激烈的争议。一边厢,“伶人三部曲”不但吸引了传统戏迷,而且还赢得了时尚人士的青睐,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一边厢,传统戏剧界对该剧所代表的“京剧新美学”的责难声也......
-
〓 新语:大而辉煌,也要小而体贴
很期待有一天,在中国能常见这样的场景: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津津有味地聆听有关展品里的历史故事,以展馆为课堂,跟随专家、志愿者现场体验和学习某一方面的学科知识。让这些建设和维护成本都不小的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是外观漂亮的“文化地标”,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要到达这一天,距离还有点远。之所以这样说,是......
-
〓 书店灯光不熄说明了什么?
去年此时,北京文化地标、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水“24小时营业”。一年过去了,三联书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营业额接近翻番,实现盈利,并计划开第二家24小时分店。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也寄托着政府对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的殷殷关切。实际上,三联书店是全国上百家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
〓 不要让吟诵变成才艺表演
吟诵是旧体诗歌的一种传统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吟诵一度不绝如缕,可喜的是在文化界一些前辈的呼吁倡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吟诵如今已经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全面复兴之势,各地的吟诵社团纷纷建立,各种吟诵活动也热闹非凡,但毋庸讳言实际社会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大众对吟诵仍然是狐疑观望乃至敬而远之。个中......
-
〓 代表委员手记·汤素兰: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作者:汤素兰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
-
〓 龚明俊:孝道教育何须“跪拜”
日前,上海某民办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磕头,引发热议。有家长认可这种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学者表示如此推广孝道要慎重。学校开展孝道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具体做法值得商榷。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已不再跪拜父母;即便在古代,跪拜也有特定条件或情境,一般作揖即可。无论古今,跪拜都并非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