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寇克让:我的书法笔趣
《老子》四十八章(书法) 寇克让 笔的形状太了不起,巧妙地利用了动物毛有锋芒的特点;圆,也是众多毫毛能够轻易积聚的最简单的形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笔的原理堪称文房四宝当中最简单的一个。但就这样将些动物毫毛一束,千变万化便产生了,手段简单却无往不适。远古先民的这个发明堪称伟大,泽被后世五千年,其形不改。 我......
-
〓 古典诗歌的旧与新
古典诗歌发展到今天,从《诗经》算起,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即便是唐以后历代文人奉为圭臬的诗体——格律诗(近体诗),也历经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了。然而,今人为古诗,仍寻此旧式,除换用几个新词语外,几无新意。殊不知“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诗亦如此:唐诗与宋诗大异,降而为元明,为明清,以至民国,诗随代而异。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古诗的影......
-
〓 随笔:跟风买书与营销异化
CFP 近见网上一位书店营业员撰文,说现在常有这样的顾客:某明星微博上说看了哪本书,很快就有粉丝跟着来买。有人连莫言名字都不知道,只说:“听人讲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要一本这个人的书。”更常见先问近来什么书畅销,众人买,他也买。这是典型的跟风买书。 肯花钱去买书,总是正当事。如果是跟热门好书之风去买,那更不......
-
〓 光明论坛:国家观培育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
40多年前,史学家陈垣作古,子孙们把他的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不久前,陈垣弟子、史学家柴德赓的后人将其《史籍举要》等著作的手稿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至此,这些记录着师生两代爱国学者学术历程与人生选择的手稿有了共同的归宿,成为一个民族的公共文化记忆。20世纪40年代,陈垣写于北平沦陷区的《通鉴胡注表微》,发......
-
〓 评论员随笔:读取毕业致辞中的人生密码
一个好的毕业致辞,既需要用温馨片段进入听众的情感世界,也要给予远行的游子以人生的滋养又到毕业季,很多人要告别熟悉的校园,少不了会有些离愁别绪。出发前,聆听毕业典礼上的简短致辞,成了毕业生们学成下山前的必备行囊,而后仗剑天涯。就在几年前,当华中科大的校长“根叔”因风趣的毕业致辞走红,很多人还在议论,“大学校长不能太根叔”......
-
〓 新语: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根据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普通话......
-
〓 小明看两会:感受“文化”热度
今年两会,“文化”成了高频词汇,多位代表委员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等发表看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度评价《中国诗词大会》,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融汇到教材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说,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需要循循善诱,使其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中国书法家协会......
-
〓 名家看两会·王贻芳: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提到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这些表述说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我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一些科技界代表委员发言时也提到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该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呢?我认为,给基础性研究和原创......
-
〓 望海楼: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获奖者演讲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第一次响起了清正柔婉的中国女音,第一次述说了中医药的故事。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在千里之外的斯德哥尔摩,掀起猎猎的中国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当年,中医古籍的记载触......
-
〓 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践与创造——景德镇田野考察记
乐天陶社茶室中外陶艺家作品。王宇文摄在景德镇工作的日本陶艺家的作品。方李莉摄景德镇创意市集(见图)、陶艺街、三宝国际陶艺村等,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景德镇吸引年轻人创业的主要场所。张 雪摄景德镇是我的家乡,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书《飘逝的古镇——瓷城旧话》,因为我目睹自己从小生活过的景德镇正在发生剧烈的变迁,许多老的坯房、瓷窑......
-
〓 郭万超:巧用产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不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遗物,而且是对当代中国文化构建具有巨大精神价值的宝贵资源;它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因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是口号,而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方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发掘其深沉的精神底蕴。比如,长城作为世界遗产,是世......
-
〓 文化评析:赋予红楼梦更多流行元素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全国多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据悉,以大观园和曹雪芹纪念馆为主要平台,北京的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贯穿了2015年全年,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展、学术论坛等活动。 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人物来说,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毕竟,几......
-
〓 文化评析:夜半书店好观书
书店24小时不打烊还只是延长了服务时间,重要的是必须心甘情愿地当好“跑堂”的、“打杂”的“店小二”,让来这里的人们享受到温暖、感受到尊严。 习总书记当年到陕北插队时,留给乡亲们的最深印象是:爱读书。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我想,不仅党的总书记如此,我们党员和干部也如此,不仅大圣人如此,我们普通人......
-
〓 观澜:文化之活时代之兴
多年来,因为职业的缘故,不时地南来北往,所到之处,常常被热心的主人领着去参观古村、古镇、古街之类。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把这一类祖宗留下的“辉煌”炫耀于人——所谓“辉煌”,有的仅仅是一些不忍卒睹的残破不堪的废墟。每当主人津津乐道于“这里很可以作《聊斋》一类影视片的外景”,高谈要以此“打造旅游文化”作为“新的......
-
〓 耿银平:时代需要更多的于是之
1月20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京逝世,享年86岁。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谢晋筹拍《赤壁之战》,邀请于是之演曹操。于是之答应了但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时间练魏碑,捎带着将《汉书》《后汉书》通读一遍。“演的是戏,比拼的是文化”,在于是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艺术工作者的每一个艺术创造,不仅是在用语言、动作......
-
〓 文化评析:文物不该“深藏闺中”
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与空间的深厚积淀,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护当然是责任与使命,但保护并不必然意味着层层包裹起来。文物一代代传承的终极目的,是浸润人心、滋养性灵,昭示前人精神文化达到的高度与深度,不是被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据媒体报道,从今年9月28日到明年2月,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268件文物“移驾”首都博物院......
-
〓 新评弹:声音是一种文化标志
不久前,我在台北国际艺术村听了一次关于声音的对话,两位文化人以讲座和答问的方式阐释他们对声音的看法。原来,在他们的眼里,每座城镇、每个地区、每个村落和每条街道,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声音,就如同地标那样,也是一种文化名片,既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当下的文化特征。其实,在北京,声音保护已经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史家胡同就有一家北......
-
〓 且说收藏:这石头像什么
现在人欣赏石头,大多重象形,很多人张口就说,看,这石头像什么?是外形像阿猫阿狗,还是花纹图案像字形或者人形?大家于此津津乐道,相互标榜,既可以获得惊奇赞赏,也能够收益丰厚。大江南北,无论新兴的内蒙古戈壁玛瑙、广西红水河各种奇石,还是传统的太湖石、灵璧石,甚至完全与象形无关的砚石、印章石,也都一拥而入。这在审美上多少有点......
-
〓 曹玲娟:“童书热”需要冷思考
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童书展,短短3天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及其家长前来参观。历经多年“严寒”后,童书已成为出版业破冰的重要方向。如今中国的580余家出版社,有九成以上在出版童书或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生读物,其中不少作品的市场表现颇为亮眼。童书为何受欢迎?当然离不开经济发展、消费能力提升的大背景。重视学前教育、培养阅读习惯,是带来......
-
〓 行与思:需要毕业典礼致辞更需要平时功夫
在大学毕业季,大学校长们纷纷发表毕业典礼致辞,经过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可谓热热闹闹,煞是引人注目。近年来,这样的致辞成为一种“时尚”,也是校长们竞相比试的“秀场”,他们各显神技,妙语迭出。据梳理,校长们有谆谆叮嘱学子记住“感恩”“厚道”的,有劝学生记住母校的,有引导学生追求大格局、大气度、大担当的,还有向学生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