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袁行霈:为青年编辑创造学术成长的空间
这次获奖的几部大书,整理时间都超过了十年,是两代甚至三代以上的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选题的重要性、整理的难度、学术的坚守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思考、传播、宣传。马王堆简帛是出土文献的代表,《史记》是正史的第一部,杜诗是集部的重中之重,三部大书展示了中国典籍整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华,体现了当代学......
-
〓 从相土到成汤——尧舜及其族群续考之三
一、禹、予合一夏代的史迹由于商代有意的删削,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尧舜及其族群考论》和前两篇《续考》已指出:禹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战胜了尧;《禹贡》为帝舜所作;启之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伏羲族的后羿在公元前2500~2400年之间夺得天下,建都于戎族的发祥地晋南。如果太康是因为败给了后羿而失国,戎族就不可能迅速地复......
-
〓 光明时评: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近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媒体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这被视为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然而,在当下的高校制度设计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无论......
-
〓 破除认识与实践误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是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
-
〓 阎廷瑞——从闯关东到闯关东大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我舅公阎庭瑞(泽溥,1879-1932)从燕山界岭口附近的一条盘肠小道,攀援到长城一个坍塌的豁口前。他不会辩赏边塞古堠的风光,对他来说后面是重峦叠嶂,前面还是重峦叠嶂,只不过穿过豁口到了关外,就逃脱了直隶官府的追捕。他也不会意识到,他正站在近代东北历史的一个节点上——那一年被认为是清封......
-
〓 春节回归真实的传统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通过这个传统节日,现代人们抚慰着自己的心灵。这些年来,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上香、拜年、庙会等习俗,正日益回归。因为人是有灵性的,我们本能地会问为什么,会追寻生命意义。当我们发现,“年味”正变得越来越稀薄时,我们希望从传统中找到更多碎片,使自己进一步沉浸在其中,以使无聊、空虚等,不再再来打扰。然......
-
〓 十年,那一块净土
抹不去的是一缕思念,一酌情缘。那年,我二十岁,大二,羞涩地徘徊在象牙塔。是她,魅影婆娑,映入了我的眼帘,搅动了我的生活,朦胧的心从此泛起涟漪。相遇。定是缘分,因为网络,让时空回卷,在我的世界里,有了国学网,有了国学论坛。从此,一个人的世界不再孤寂。千山下、有夏、秋士、巴斯光年,等等前辈群英荟萃,激扬文字,寸网之间,鸿儒......
-
〓 传统文化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
-
〓 品智生活·汉字:言之有“礼”
“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
-
〓 青年驿站:多读方知书之味
如今,不管是汽车上、火车上、候车室,还是会议室、办公室、家里,处处出现“低头族”,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甚至废寝忘食,手机绝对不离手。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书报不仅要读,好的文章和书籍还要反复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列宁也说过:“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
-
〓 清瓷雅韵: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尤其成化斗彩,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是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釉面润泽,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是难得的御用茶具。此器在上月落槌......
-
〓 建设书香社会等不得也急不得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把读书这件“私人事务”提升为公共关切和社会目标,引起两会代表热议,赢得网上网下点赞。此举极具现实针对性,深蕴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书香”作用更趋成熟的认知。 近年来经济指标的变动时刻触碰着我们的神经,GDP、CPI等专业词汇为国人耳熟能......
-
〓 太极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和”就像中华文化的“基因”,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举一个最显著的例子,那就是《太极图》,我曾称其为“中华和谐美第一图”。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出土的一个纺......
-
〓 人才史话:捉放斑鸠与人才激励
资料图片 正月初一这天,邯郸的百姓将捉到的斑鸠献给赵简子。赵简子很高兴,重赏了他们。有门客问其原因,赵简子说:元日放生,能彰显恩德。门客说,百姓得知您要将猎物放生,就会争相捕获它们,反而会招致更多猎物丧生。如果您想让斑鸠活命,不如禁止百姓捕猎,捕猎之后再放生,恩德还抵不上罪过呢。赵简子说,你说得对。《列子》卷第八......
-
〓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选登·刘明:我与宋本《荀子》结缘
2007年,我从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到国家图书馆工作,被安排到善本组。不久便遇上国家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要进行第一批国家珍贵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后来,领导安排我去参加第三期古籍普查培训班,听专家老师讲课。印象最深的是李致忠先生讲宋本,他特别提到馆藏有一部宋本《荀子》,刻得很漂亮;还说有一位唐仲友在台......
-
〓 文化评析:24小时书店要生存须找准经营模式
近日,济南首家24小时书店倒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4小时书店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型图书商家的优点,比如流动人员少,读书者能够安静品读,推荐的书籍较有品位,包装设计高雅等特点。济南首家24小时书店睿丁岛书店由店长亲自设计,店内风格简单高雅,最令普通读者惊喜的是书店会经常邀请文化界人士、学者来讲座......
-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最近,这样一个帖子传播甚广,再一次触发了一些年轻父母焦虑的神经。是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庭的座右铭,看看周围一脸焦灼的年轻父母,再看看热火朝天的早教、培训市场,你就知道“起跑线焦虑”多么令人神伤。焦虑一定是坏事吗?未必。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
-
〓 雅趣说字:自
自 这个字其实就是古时的“鼻”字。今天人们在说到“我”时,有的会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这大概也是古意吧。...
-
〓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有其特定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人的空间移动、国家政令的颁布以及节日文献(如文稿、书籍)的传播来实现。如今,由于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普遍使用,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图表、声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
-
〓 《论语》绎义·内圣外王之道:《论语·尧曰》的境界
《尧曰》篇作为整部《论语》的终结篇,共计三章,文字篇幅不大,但主题却稍嫌散漫。有关全篇的核心宗旨,黄克剑教授的解读提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他认为:“(首)章当是《论语》全书的后序”,“从尧、舜、禹到汤、文、武,以至于周公、孔子,《论语》编者第一次为儒家教化理出了某种脉理相贯的道统,这曾为孔子所默示的不无历史感的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