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尚君: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
一我这里所说传统学术,指西学传入以前的中国固有学术,是以四部分类为格局,以修齐治平为目标,以文本解释为重点,以文献会聚与考证为特色的学术工作,绵延两三千年。专家多皓首穷经,得成就一书以存名后世;大家通人则博通群籍,淹贯浩博。西学之科学严谨,分野清晰,学科壁垒森严,探讨深入,近代以来取旧学而代之,是必然趋势。将近四十年......
-
〓 影视锐评·古装剧:不能只见古装不见古韵
古装剧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电视剧类型。近两年,收视排名靠前的电视剧中,古装剧占据了半壁江山。最近,更是有一大批古装剧上线。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只见古装、不见古人的粗制滥造之作频现。很多作品架空时代背景,故事悬浮于真实历史年代之上,人物行为也不符合正常的心理逻辑,总是给人一种虚假感。 视听表现形式的假最显而易见,主要......
-
〓 何谓大先生
编者按金秋9月,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37年前,伴随着尊师重教的时代之声,教师节诞生了。37年来,尊师重教深入人心,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如今又到了如何上台阶、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不仅充分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大先生、成就......
-
〓 文化评析:“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缘何上热搜
微博热门话题里,文学算是个“冷门”。然而,“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近日登上热搜,阅读超过1亿次。这可能得益于平台在算法上的“照顾”,也和新年来临,一些机构评选新书有关。不管如何,大家对文学的热情是实实在在的。话题的置顶内容是这条:“如果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瞬间可以向文学敞开,那我们所感到的那种破碎和孤独感,它就可能得到陪伴或......
-
〓 一线讲述: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科技利器”
今年7月20日,郑州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场降雨。依山而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寺,因受山体崖壁坍塌、山顶岩土体滑坡等因素影响,整体下沉了三米左右,并发生裂缝、漏雨、塌落、破损等险情。所幸,由于提前制定预案、封堵保护及时,石窟寺内几乎没有进水。我们为预防性保护而做的窟沿起了很大作用,虽然窟沿被砸坏,但文......
-
〓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启示
【学人谈】 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代持续开凿的石窟735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近年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敦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画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也源源......
-
〓 漆器文物如何修
漆器髹饰工艺在我国已经有八千余年的历史,先民用漆液绘制出华夏文明中一条连绵璀璨的文化长卷:如果说史前漆器是初露曙光的话,战国漆器就已经绽放出神奇瑰丽的光芒,秦汉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漆艺术史中第一个繁荣阶段,隋唐漆器展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宋元漆器工艺精湛且气质优雅,明清漆器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呈现千文万华的局面。古代先民为今天......
-
〓 《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又是一年端午至,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斟雄黄等传统节日风俗在千家万户上演。今年的端午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以其丰富饱满的传统文化意蕴,为观众拓展了端午节的文化时空,也成为荧屏上的一抹亮色,产生了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
-
〓 灵兔呈祥——兔画·画兔
寅虎摆尾辞旧岁,灵兔呈祥送春归。配属于十二地支中对应春天的卯位,兔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春之使者”。春天不仅迎来万物的苏醒,更孕育着新生,令人憧憬。而癸卯兔年的来临,似乎又格外引人欢喜。今天,无论从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命名,还是从儿童口中经久传唱的歌谣,抑或是一粒小小的大白兔奶糖,无不显示中国人对兔的青睐。这种好......
-
〓 文化评析:《水浒传》海外翻拍能否跨越文化之河
《水浒传》要被翻拍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宣布投资拍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电影版《水浒传》将由日本导演执导,编剧同样非中国人。消息一出,在舆论场激起不小的水花。不少人联想到今年上映的另一部好莱坞影片《花木兰》,其所体现出的西方文本对于中国传统的巨大误解和影片本身的失利,至今仍......
-
〓 让马首回归是对世界文明负责
庚申园焚马轶,庚子马归故园,历经160年漂泊,马首铜像终回圆明园。圆明园园毁物散,是中国文明之痛,也是世界文明之痛。“万园之园”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其中也有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本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除了雕梁画栋被付之一炬外,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和典籍也在当年随之毁于一旦。法国大文豪雨果......
-
〓 百岁哲人最后的生命光彩——纪念张世英先生
2020年8月13日下午,老友张晓崧发来微信说:“今天老父的精神状态不错,正好出版社送来再版的新书,抓紧给忠明兄题了字。老父半个多月拿不了笔了,写了两本就写不动了。”没隔几日,我即取来《我的思想家园》一书,很感动,但从张老题签的字迹中似可辨识出力有不逮,未及同年6月赠我《中西哲学对话——不同而相通》时题字之苍劲、规整。......
-
〓 文化评析:培养读书自觉应从教师开始
教师在古代被尊称为“先生”,先生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尊者,不在于爵位,而在于德行与才识。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先生”,一方面要砥砺道德,另一方面更要饱学诗书。陶渊明刻画了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的形象,为“先生”和读书之间的关系定下了恒久不变的基调,而朱熹也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在第......
-
〓 一线讲述:让“推理”不再是文学的孤岛
推理小说品类自爱伦·坡开创以来,百余年间一直备受读者喜爱。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诸多名作,推理文学越写越奇。近几十年来,推理小说发展得愈发繁盛。在这样的环境下,专门售卖侦探推理小说的书店就应运而生了。 身为资深推理迷和推理小说写作者,我对这类书店心向往之,渐渐冒出了开一家推理小说书店的想法。当......
-
〓 岂惟书面焕文心,更竭丹诚酬盛世——怀念恩师欧阳中石先生
恩师欧阳中石先生走了,离开了讲席,离开了书房,离开了砚池,也离开了京剧舞台。悲痛稍纾,如潮的追忆却又让我觉得,就像先生所经常说的“有始无终”一样,他的精神会一直引导我们。“书面文心”是先生198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学科时提出的理念,后来发展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表面看来,这不过是教学理念的......
-
〓 文化类节目:渐进、渐悟、渐成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赓续中华魂”“创新向未来”四个主题,确定了120档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其中“赓续中华魂”主题节目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现中华文化......
-
〓 季羡林之于当今人文学术国际化的意义——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
在庆祝清华大学校庆110周年之际,我们格外怀念季羡林这位清华大学的杰出校友和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我本人和季羡林先生之于这两校的关系恰恰相反:我是在北大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数年的校友和在清华大学任教二十年的教授。季先生早年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出于对先生的景仰,在1990年赴欧洲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前,特地......
-
〓 光明论坛·温故: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所作重要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引用“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语来说明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必要性。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
-
〓 守望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冯天瑜先生的学术志业与追求
冯天瑜(1942-2023)出生于1942年,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明清文化史札记》《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荣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 他出身贫寒,勤耕好读,刻苦用功,“涉猎经史”,“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读书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他学有所用,懂文法、习礼法、研兵法、立军法,自成系统,均有建树;他喜好诗词,留下不少文采飞扬的题壁、题记、题跋、表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