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战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9月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75年前,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字,侵华日军随即向中国投降。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场战争不仅有力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更极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韧性和文化韧性,捍卫了中华民族的......
-
〓 光明时评: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十条意见引起热议。这十条意见被认为是全国科研单位中首个“破四唯”的实施细则。这十条意见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明确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二是规定9种可直接竞聘正高岗位的条件,包括单一品种成为全国前三大品种或山东省第一大品种的,突破行......
-
〓 光明论坛·温故: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在谈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一典故,强调了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出自《周易·系辞传》。从字面理解,“业”是成功、功业,“德”是德行、......
-
〓 品水神话的演变
唐代的封演生活在天宝到大历年间,是陆羽同时代的人,所著《封氏闻见记》(约八世纪末)卷六,有“饮茶”一项,讲的是唐代中叶饮茶风尚由南至北,在中原地区开始普遍的情况。其中特别提到陆羽撰著《茶经》的贡献:“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应作‘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
〓 三十年前“走出去”的尝试
——《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策划及出版始末近日,整理办公室杂物,竟然找出当年我亲拟的一份《〈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选题设计方案》。方案是这样写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库》(英文版)宗旨:为弘扬祖国文化,使海外人士更好了解中国,并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往和相互了解;老舍先生等五位作家是我国五四以来......
-
〓 文化评析:关注国外教材中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国赢得国际声誉,打破少数西方国家恶意制造的“中国威胁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关注国外媒体声音之外,我们还应关注一种更深层的中国叙事,这就是国外主流教学书籍中关于中国的描述。通过对英、法、美等世界主要国家历史教材的调研可以发现,当前部分国家的历史与地理教材仍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视......
-
〓 水光诗韵品江夏
浩浩汤汤的水息,弥漫在古人写于江夏的众多诗词中。 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暮春时节,年过三十的李白第三次到江夏。驻留的日子,他频频送别,送张丞,送宋之悌,还写下《江夏送友人》《赤壁歌送别》。可见江夏古时航运发达,是长江中游流域的一处要津。密布的水网,四通八达的航道,南来北往、西行东归客,让离别在这个地方......
-
〓 一线讲述:“面壁”细诊,为壁画除病痛
我从小就熟悉壁画塑像和石窟文物,因为父亲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耳濡目染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物修复行业。入行后,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的态度,“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修复,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少留遗憾”,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说,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但......
-
〓 桂子山上永不消逝的身影
【故人情】 邢福义老师住在武汉桂子山北区,我也住在北区。在桂子山的桂北路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几年前,每天傍晚5点钟吃完晚饭,邢老师会准时到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散步。我们相遇时,都会拉着手说一会儿话,一般不谈学问,他有时会问起学校、学院的一些事。近几年他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在阿姨的陪同下出来走走。从去年开始......
-
〓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启示
【学人谈】 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代持续开凿的石窟735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近年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敦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画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也源源......
-
〓 《中国奇谭》: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
开年热播引热议的《中国奇谭》将拍第二季。消息一出,再次形成舆论热点。《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短篇集由八个独立故事组成,在网络端每隔七天播放一集,以“开盲盒”式的传播方式,给观众带来惊喜不断,形成了现象级的文化现象。到目前为止,该动画短片集播放量达2.5亿次,观众、媒体和专家纷纷评价该片“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是对中......
-
〓 各界看两会·姜昆:人民曲艺滋润百姓心田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曲艺艺术传承发展的驱动力和价值所在。新征程上,曲艺工作者应秉持家国情怀,用艺术实践创新,借科技发展突破,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审视自身,努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我在手机上经常“刷”到浙江义乌渔鼓老艺人叶英盛的视频。“党恩唱不尽,生活日日新,渔鼓声声响,乐坏新农民!”......
-
〓 科技随笔:古代科技的现代映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二十四节气这个符号得到进一步普及。 二十四节气大部分是以气象物候之名,但实际上,它们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取冬至为始终的太阳回归年,平均分为24份,用以细致地记录太阳的运行规律。所以节......
-
〓 富含网络趣味 发掘文化之美——评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
运用“人造皮肤”丝素蛋白修复丝绸,从大蒜中提取大蒜素给象牙除霉,采用金属配合物为青铜器治疗“癌症”……这些帮助尘封千百年文物焕发新生的现代科技,通过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重生技》是每集约15分钟的文物修复类微纪录片,近期同时登陆央视和网络视频平台,主要讲述了8类文物8种不同修复......
-
〓 光明论坛:护万里长城 固民族精神根脉
近日,《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施行,细化了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保护责任,明确了齐长城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开展齐长城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保护标识设立、建设工程管控、用地管控、风貌保护、修缮保护、抢险保护等,进一步加强了齐长城的保护、监管和利用,为促进长城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 他出身贫寒,勤耕好读,刻苦用功,“涉猎经史”,“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读书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他学有所用,懂文法、习礼法、研兵法、立军法,自成系统,均有建树;他喜好诗词,留下不少文采飞扬的题壁、题记、题跋、表奏......
-
〓 听,这是“年”的声音
如果说“年”是有颜色的,那么中国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年”界定为红色——红红火火的喜庆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窗花里满溢出来;如果说“年”是有味道的,那么无数人会想到孩提时的味道——家乡灶台上氤氲升腾的烟火气,妈妈为我们烹制的一道道小炒。“年”不仅占满了我们的眼睛,充盈于我们的口鼻,其实也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那么“......
-
〓 新闻随笔:重视聊天机器人背后的语言知识与伦理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领域最火的话题莫过于智能对话系统“生成式预训练模型聊天机器人”(ChatGPT,暂译,以下简称“聊天系统”)。该系统不仅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聊天,而且还能够扮演角色,甚至执行编程。对于或诙谐或严肃的提问,它的表现令人感到惊艳:相当多的知识内容正确,语言表达更是流畅,并且还支持多轮连续......
-
〓 光明艺点:数字技术给中国画带来了什么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都面临着新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创作者不仅仅依靠画笔,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的融合,创作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绘画世界。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画已经不仅仅只是画案上的“水墨功夫”。电脑的多重技术的介入,视频的全立体的教学方式,电脑模拟形式的教学和创作,“云空间”的巨大储量,对于历代经典高......
-
〓 传统节日凝聚起团结奋斗强大合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但愿人长久》《花好月圆夜》《春江花月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喜乐祥和的歌声中,14亿中国人民又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中秋节。 每逢佳节,中国人民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乡愁思念,寄托家国情怀,传承传统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各大电视台、视频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