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四季野菜 以前对四季的印象和认知,常常是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跟随大人到郊外挖野菜、摘野果时形成的......
-
〓 忆言忆语:自媒体上的考古圈亮点十足
北大文物修复员的办公环境是什么样子?3000年前三星堆的手艺人到底怎么制作出精美的金面具?文物大省河南省的考古队领队每天都在挖什么?……一个个有亮点、有趣味的考古相关的热门话题牢牢吸引着大众的视线。 这些话题的发起人,并不是官方团队,而是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推动了自媒体传播的......
-
〓 从“汉服潮”到“诗词热” 新国风蔚然成风
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而这,并不是“国风”首次引发的全民关注。从“汉服潮”“诗词热”到国潮品牌的全面开花,再到各类文艺创作的争奇斗艳,这股起于传统文化的创新风潮逐渐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已经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候,推动了中华......
-
〓 代表委员手记·李群:办人民满意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我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全国备案博物馆有5788家,跃居世界前列;90%以上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10亿人次……这些数据表明,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
-
〓 名家看两会·柳斌杰:用文化凝聚力量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把“建成文化强国”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增智启慧、构筑时代精神。国家还实施了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
-
〓 纸上谈冰·阿成:冰雪情
寒冷是享受,也是慰藉 哈尔滨是一座银色的城市。冬天,从天而降的鹅毛大雪让哈尔滨城里的一切——房屋、院落、树木、街道、车子甚至行人,都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在漫天的雪幕之中,虚幻、冷峻和奇妙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的少年时代,这座“雪城”“冰城”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 当然,这并不是黑龙江最冷的城市。不久之前,我......
-
〓 文明互鉴: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进行时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文化遗产是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闪耀结晶,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回溯过去的几十年,亚洲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正与日俱增。中国为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作为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
〓 冰雪情无限 一起向未来——欢庆北京冬奥会诗词选
编者按 助力讴歌冬奥会,诗人兴会更无前。近来,全国各地著名诗书家豪情满怀地投入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创作活动,大力弘扬世界奥林匹克精神,以中华文化独有的诗歌艺术形式助阵和讴歌全球的冰雪竞技盛会。现从中精选8首诗词,但得诗情遐举,能助襄盛会,共飨读者。卜算子·冬奥会抒怀又展五环旗,旗引人中杰。抱梦驰奔古都城,独爱寒冬雪。四......
-
〓 酒藏心里
于我,酒的启蒙很早。那时父母不在身边,我只是拿筷子尖沾了一点红酒,舔了一下,充满攻击性的酒精就在我的口腔里炸开,从舌尖走暗道到鼻端,不断地攻城略池。但这种“暴击”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像是被酒精鼓舞了一样,伸着筷子再沾了一滴。适应了酒的烈性子以后,再尝,就能品出酒的温婉了,甜沁沁的,像茫茫沙漠中踏马的红衣姑娘,逆着日......
-
〓 文化评析: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瞬间,在赛事结束之后回眸,这一届冬奥会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现代奥运会始于1896年,它既是世界各国之间体育、科技、精神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又是人类为推动竞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奥运文化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体育是奥运文化的外在形式,......
-
〓 裴氏家风彰显当代价值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誉为宰相村。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裴氏家族先后涌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各个领域行业的英才达3000余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裴家传承了“三代之法”。在当今社会的诸多层面、领域,裴氏家风都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明德为根,德行为本 “明德”是裴氏家族长盛不......
-
〓 大年本身是余庆
脚下是宽厚的大地,头顶是满天繁星,远处是隆隆炮声,心里是满当当的吉祥和如意。坐在沟沿上歇息,你会觉得年是液体的,水一样汩汩地在心里冒泡儿。 寻找安详小课堂年会上,主持人突然袭击,让我在红宣纸上给大家写对联,就写拙著《农历》中六月父亲给乡亲们写的那些,“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
-
〓 阅读2021:“苹果的种子内,有一座看不见的果园”
有人说,人世间最好的事情,就是教书与种树。何其幸运,这两件好事就像联翩而至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一样稳稳落在我的头上——我的本职工作是在城里教书,最大乐趣是在乡下老家种树。教书就要看书。今年看的书里边,恰好有一本叫《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欧阳婷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版)。我的故乡就在北方,东北,长春远郊。十年......
-
〓 画猫画虎
近日为壬寅年画了几幅生肖虎,有朋友看到我画的虎之后道:“怎么有如猫之像,可爱!”要说起来在我画虎时,猫的样子还真不时出现在眼前,这倒不是民间有“猫是虎师父”的传说,而是猫与虎均属猫科动物,都四肢修长体态相似。但它们的气势相貌有别,据说是在进化过程中受生存环境等因素影响所致。老虎靠捕食大型食草动物而生存,属猫科豹亚科......
-
〓 文化遗产传播:从“出圈”到“出棚”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大国,拥有56项世界遗产,占全球167个国家1100多项世界遗产总数的约5%,还拥有5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亿件套国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如果再加上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国有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的文物藏品,中国的文化遗产总量更是惊人的。 作为“文化遗产大国”的中国,......
-
〓 文化评析:撩得动年轻人,“文房四宝”才有新活力
媒体报道,年轻人用文房四宝练书法、临碑帖正成为新国潮。据统计,今年文房四宝销量增速是文具行业整体增速的两倍,“90后”“00后”的消费者翻倍。 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案头至爱,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千年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见证了多少世事变迁,记录了多少历史烟云,成......
-
〓 艺术创作的生与熟
艺术创作中生与熟具有辩证关系。 宋代韩驹说:“作语不可太熟,亦须令生。近人论文,一味忌生语,往往不佳。”何以用熟语创作出来的作品欠佳呢?胡仔解释说:“事浅语熟,更不思究,率尔用之,往往有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看,正因为用语太熟,文人不经思考便“率尔用之”,致使创作进入了无意识的自动化状态,结果就出现了纰漏。胡仔的......
-
〓 文学名家的济南印象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而济南既有山又有水,“山水之胜,不亚于江南”。 济南最有名的山当属千佛山。为什么叫千佛山呢?那是因为“山中最具规模的丛林为千佛寺,始建于六朝,先后称兴国、迁拔等名,历史久远。寺旁有佛岩,人们依岩之高低凿成石佛大小千尊,不可胜数”。但千佛山只有285米,并不秀丽,也不壮伟,“登临过泰山的......
-
〓 内美:从黄宾虹看中国画审美特质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中国画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有着血肉联系的。但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众对于中国画的接受出现了诸如审美观念固化、阅读空间窄化等问题。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无暇进行审美活动。另一方面,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中国......
-
〓 如何让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民族文明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新时期做好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规划保障和政策支撑。 所谓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