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四季野菜 以前对四季的印象和认知,常常是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跟随大人到郊外挖野菜、摘野果时形成的......
-
〓 东西任所从——写在内田庆市教授退职之际
一从2020年夏天开始,日本关西大学的沈国威教授就开始张罗给内田庆市教授编辑一本《退职纪念论文集》。这是日本学术界的一个传统。由于内田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史,因此我将自己最近写的一篇有关德国汉学家福克司(WalterFuchs,1902—1979)与《华夷译语》(丁种本)发现的论文,交给了沈教授。内......
-
〓 数字化保护能让文化遗产永葆青春
为期一年的甘肃张掖市山丹县硖口古城三维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在当地进行。山丹县文物局局长张雳5月3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该项目对古城遗址进行数字化还原,古城周边的汉明长城也得到虚拟再现,为当地长城数字化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奠定基础(中国新闻网2021年6月1日)。自2005年,延庆区率先在北京市范围内启动了长城保护行......
-
〓 中国皮影:小光影映射大世界
中国皮影戏是集光影、美术、雕刻、音乐、唱腔、表演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皮影艺人在灯光映照下的白色幕布后,用兽皮、纸板、塑料板等雕刻成的人物或动物表演,并配以音乐、唱腔、故事情节等形式。皮影戏的剧目、唱腔多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边操纵边演唱,精彩异常。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已逐渐遍及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不......
-
〓 光明论坛: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1995年,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预测:“数字时代已势不可挡,无法逆转。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时至今日,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它正撬动着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渐次展开。文化数字化......
-
〓 戏剧传承靠内容,莫把草绳当作螃蟹卖
非遗遇上新媒体是时代福音,一些本已岌岌可危的行业借助短视频又活了过来。戏剧短视频的红火就是代表,这让昔日为戏剧传承忧心不已的人放下了心,不过也有人认为,传播方式的创新,固然可以渡过暂时的危机,但制约戏剧发展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有识之士的担心并非多余,而是击中要害。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戏曲的创举,值得肯......
-
〓 光明时评:加强电子词典编写指导监督必要而紧迫
在手机App上查单词、背单词,已成为当下学生及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习惯,App上的电子词典几乎取代了日常学习中的纸质词典。但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动辄用户使用量过亿的英语学习类App,频频出现拼写、音标、翻译等内容错误。 曾经,一本《新华字典》、一套《英汉词典》帮多少人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今天,时代发......
-
〓 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气派”——摘自《北京人随笔》
作为建构文学北京的重要参与者,张恨水的叙事作品具有地道的“北京气派”,突出表现在对自然景物及市井风貌和居住环境的描摹和老北京方言土语“京白”的运用……这些文字呈现出昔日北京市容、市貌、市井、市政的真实面相,以及市民的生活细节和精神面貌,他的文字有一种观察者的眼光,而非只是沉浸于其中的或炫耀,或失落,或怀念。燕居夏亦佳到......
-
〓 光明论坛·温故: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
-
〓 海棠岁岁占春风
海棠品种繁多,西府、垂丝、贴梗、木瓜均为上品,花开之时重葩叠萼,花开似锦,一树千花,令人陶醉。尤以西府海棠尽态极妍,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开放之后花蕾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妩媚动人。朱自清在《看花》......
-
〓 忆言忆语:蒲剧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
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的中国戏曲,不仅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铸成了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和其他传统剧种一样,在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蒲剧的前世今生 《帝王世纪》曰:“舜都蒲坂”,《括地志》曰:......
-
〓 故宫博物院:做中华文化会客厅
故宫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承载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故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至少反映出明清两朝近500年里,我们的文明不断传承并吸收多个民族及不同国家地域文明成果而自我丰富的过程。这种历史积淀,让当下的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走出去跟其他的文明交流对话。这坚定了......
-
〓 减科研人员负担 增科技创新活力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4年来有关部门开展的第三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减负行动3.0)。此前,科技部等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减表、解决报销繁等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7项行动(减负行动1.0);又于2020年持续部署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的专......
-
〓 影视锐评:让传统文化滋养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上映,获得各界点赞。该片不仅让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首次亮相大银幕,还集结了孙悟空、哪吒等中国经典动画电影中的神话人物形象,用传统神话元素唤起了几代国人的童年回忆。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作品深耕传统神话题材。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之后,又陆续推......
-
〓 文化评析:当方言不再“土味”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家长里短和陈年旧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
-
〓 语文教育要讲三种“味道”
自2010年至今,我一直跟从一个研究团队做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教育实验。在实验中,我的深刻体验之一是:语文教育需要讲究味道。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子范畴,它肩负着语文学科应该承担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两项基本任务。叶圣陶先生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语感能力”。语文......
-
〓 肖鹰的2021私人书单:重读《红楼》说版本
今年秋冬,因为清华学堂哲学班开设《红楼梦与中国美学》课程,数月间又细读《红楼梦》。我推荐给学生作基本教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校注组”校注本《红楼梦》(后称《校注本》)。《校注本》1982年发行第1版,我手中的书是2008年第3版、2018年4月第2次印刷版。我选择《校注本》做课程教材,是在对通行的多种《红楼......
-
〓 以考古书写命运共同体新篇
近日,三星堆考古、霸陵发现、泉州成功申遗等事件成为年度考古盘点的重大新闻。这些考古新闻基本囊括了过去一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重点与热点。2021年正值仰韶遗址发掘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这些考古发现也在这个特殊年份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使人们更深刻全面认识了源......
-
〓 刘道玉校长:慧眼识珠,惜才如金
八十八岁的刘道玉先生是武汉大学的第21任校长,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大学校长,曾是全国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营造了1980年代武汉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主副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自由转专业制、导师制、学术假制和贷学金制,使这所老牌大学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其命维新》是他的第二部......
-
〓 光明时评:普通话普及率超80%意味着什么
据媒体报道,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历史性实现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普及质量均有提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首要任务,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提升普及质量和水平,旗帜鲜明巩固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