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近日,“2022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评选结果发布。在短短两周的评选期间,网络点击关注量超过了700万人次。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2023年还迎来了建都870周年。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首都工作更关乎“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作出......
-
〓 热点观察:国风音乐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九州风土、人文风貌,诗词咏礼、高歌颂情……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兼具国风、国潮、国韵特色的咏歌汇《千年一声唱》启动全国首演。这台音乐会粹选时下广为传唱的中国风曲目,以时代语汇重新解读“风雅颂”。音乐会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歌赋,融合在古曲新声的旋律中,宛若在舞台上展开一幅纵览古今的画卷,带领观众窥见千......
-
〓 小赵的史学之惑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我称它为“小赵的史学之惑”。1994年暑假,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历史学系硕士生小赵参加了北京大学“希望工程”考察团,深入湖北山区考察“希望工程”的实施情况。这是小赵第一次目睹大山深处的极度贫困、山区人民的乐观坚忍,以及真实社会的复杂性。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大山深处的情况报告给外面的世界......
-
〓 古文字研究服务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语言文字连接着古往今来,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语言文字可谓居功至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文化评析:让国风国潮成为荧屏生力军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以央视中秋晚会、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等为代表的电视节目点亮荧屏。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其应有的态度、厚度和温度,表现出浓郁的文化寻根意识和昂扬的文化自信风貌,使国风国潮成为荧屏生力军。 国风国潮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民族元素和古典风范并兼具现代气息的潮流、风格、创意、标识、行为和产品的代名词。在全......
-
〓 “表演型”学术研讨会,当止!
不久前,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发表的文章《学术研讨会为何会沦为“表演”》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文章说,现在学术研讨会多且主题泛,学者们常常疲于奔会,而且会议之后,很少有人关心取得了哪些共识、厘清了多少问题,相反更关注什么级别的领导出席、会议是否够气派、多少家媒体到场、报道在微信圈转发的情况……这些观点,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赞同......
-
〓 文化评析:什么样的观众会看戏曲电影
近日,一篇题为《豆瓣8.1,票房360万,戏曲电影为什么没有观众?》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说的是某部正在公映的粤剧电影在豆瓣评分甚高,但其区区360万元的票房业绩与观众的好评形成强烈反差。当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把摄像机对准工厂大门记录蜂拥下班的产业工人拍摄出《工厂大门》、对准呼啸而来的进站火车拍摄出《火车到站》、对准正在浇......
-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乾清宫前的大石墩是什么
乾清宫大殿前有两个孤零零的汉白玉大石墩,分别放在中心甬道两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人要稍稍踮一下脚才能看到里头。石墩中心是个圆坑,套着生锈的铜套筒。石墩外面没有说明牌,它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其实,它本来是很喜庆的东西,过年用的。清宫里年节气氛浓厚,要举办书福颁赐、写春联、坤宁宫吃肉、打鬼、上灯等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活......
-
〓 努力加餐饭
夜里没有心情读计划中的书,随手翻开《古诗十九首》,看看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触。翻到《行行重行行》,读到最后“努力加餐饭”时,眼睛忽然就湿润了。这样简单的几个字,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许多。那是我以前不曾在意的简单句子。而此时,这几个字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十几岁时,我离家外出读书,父亲送我到......
-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
编者按今年是故宫建院六百周年。除“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外,故宫将周年纪念的个人展给了苏轼。这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因其诗文造诣和人格魅力,一直备受后人喜爱。时至今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虽已接近尾声,但关于苏轼的讨论却从未结束。今日,光明悦读约请作家、书法家、本报评论员共同撰写文......
-
〓 千年木塔不能仅寄望于“县级保护”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层木塔,全国孤例。然而,近千年来,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扭曲变形”已至少7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应县木塔属于稀世珍宝,是世界......
-
〓 融媒体时代的诗教需要注重“用户”思维
今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微写作”,要求考生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首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高考作文向来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而这一举动让人们再次审视诗歌和诗教的意义、价值。诗教事关国民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培养。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诗歌教育。2019年秋季学期起,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率先在6省使用,其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专门......
-
〓 曹文轩:创意写作与大学教育
一个新的、在中国写作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联盟——“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成立了。这一联盟的理事单位有(以首字母排列):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南京大学世界文学之都与创意写作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新文类和创意写......
-
〓 一线讲述:选了这一行,越做越热爱
修复古陶瓷,我属于“半路出家”。1966年从部队复员后,我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当时,院里正好要恢复陈列,可搞文物保护的人很少,院里就请来了一位做文字复制的老先生。我跟着他学习,越做越感兴趣,后来就专门修文物,这一干,转眼50多年过去了。 修复古陶瓷要经过观察、清洗、拼对、粘接、补配、修整、作釉、补绘等多道工序......
-
〓 自然笔记:旅人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21个省区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经过30年游历考察,撰成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梁启超称赞其“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真实为基础”。《徐霞客游记》以文学兼容地理,为时人及后人,提供了一部在大地山川自然领域,至今不可复得的审美杰作。游......
-
〓 文化评析: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故宫博物院近期推出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引发热议。该展览择取书房文化作内容,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结合当代艺术家作品,借助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文人书房的文化魅力。 书房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展现场所,是文人学士的个人“道场”,他们于书房笃学论说,自书房开启“修......
-
〓 肖复兴:笔记本
一 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老友丽宏怀念前辈徐开垒的文章,立刻想起中学的笔记本,里面全文抄录有徐开垒的散文《竞赛》。立刻翻箱倒柜,找出这个笔记本,翻到这篇文章,拍了照片,用微信发给丽宏一看。 那是我读高一时的一个笔记本,里面满满腾腾抄录了很多散文和小说。笔记本,是当年姐姐获劳动模范的奖品,墨绿色的漆布封皮,已经破损脱落......
-
〓 《曹雪芹与红楼梦》:文史互证呈现巨著诞生
《红楼梦》居于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我国文学高峰的标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与《红楼梦》相伴而生的红学,也将作者曹雪芹与《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当代独特而影响深广的红楼文化现象。202......
-
〓 网络历史小说:“爽感”为“历史感”让路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严肃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传统历史小说的基本写法,已有历史定论或详细记载的史实不能虚构,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发挥适度想象。网络历史小说有以正史为据的贴近传统历史小说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虚构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国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历史小......
-
〓 月朗风清是中秋
又到一年中秋节。明月如霜,好风似水,清景无限。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神州大地共赏一轮明月,共寄团圆之思。中秋是中华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丰收的冀望,对团圆的渴盼,对美满的情思。可以想见在遥远的古代,经历了春耕夏耘的先人们,终于迎来五谷丰登,举家团圆,灯火可亲,这是劬勤辛劳背后的亲情凝结,寄托了古人对家和国泰、现世安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