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没积淀怎能有素养
过去有人称自己文化素养低,那是因为文盲或者半文盲,现在有人再焦虑自己的文化素养,恐怕就与文盲没多大关系了,今天的素养问题,大概多半源于有知识没文化。文化素养,指的应该是文化的鉴赏力、辨别力,或者叫思维能力,而不是那些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或许得心应手,但有可能与文化毫无关系。文化素养,来自丰富的阅读积淀、欣赏积淀,当古......
-
〓 干部谈读书:朗读者,读出时代心声
前不久,我参加了《朗读者》的新书读者分享会,深感“朗读者”这个词,无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还是作为一本图书,都已超出本身的意义,具有了特别的力量。电视、书籍这两种不同的媒体,通过阅读、通过朗读者联系起来,将现代传媒与心灵需求结合,是一件应该点赞的事情。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电视的出现,让许多人在夜晚远离了书桌、疏远......
-
〓 来点儿“逆潮流”阅读
过去的一周,读书成了热门话题。起因是世界读书日。朋友圈里流传一则段子:读书日,就是平时不读书的人跑出来瞎起哄。虽然是笑谈,却让大家都有种“中枪”的感觉。的确,如今几乎人人都感到读书越来越困难,即便是鼓足勇气拿起一本书,要坚持读完也非常不易。但有趣的是,也有人做出一番调查,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阅读量......
-
〓 红楼风月谈之下隔扇、起孝棚与“供茶烧纸”
戴敦邦绘《红楼梦》插图中,秦可卿的丧礼戴敦邦绘《红楼梦》插图中,贾母的丧礼。 讨论《红楼梦》中的丧仪,自然要从逝者谈起。第一贾母、第二贾敬、第三秦可卿。这三人都属于有威势的主子的范畴,而其他,比如尤三姐,虽然也是主子,但属于被排挤的对象,丧仪简单,而金钏儿、晴雯、司棋和鸳鸯,都是丫鬟,属于死而无仪,因此也就可以省......
-
〓 关注传统文化村落:景观“整修”不能切断文化脉络
漫画 徐鹏飞发展旅游当然是村落保护的路径之一,村落的基础环境和设施也有改善之必要,但如此靡费资财地造假景,实则切断了村落本来的文化脉络,损害了村落动人的质朴之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近几年来,传统村落不断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基金,也有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捐助。这些资金对村落保护来说是一大笔钱,但钱......
-
〓 新知|七月十五话鬼节
...
-
〓 诗词赏鉴·丝绸之路: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赏析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诗人中年患白内障,求医于一位擅长眼科的印度医僧,故作此五言律诗以赠。“婆罗门僧”指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僧人。在古印度4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即祭司与学者的阶级。首联交代病因。公元805年,诗人......
-
〓 字典定义“土豪”惊了谁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增补了上百条时代新词。对于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土豪”一词,官方给出了“有钱没文化的人”的定义。 有钱加上没文化,活脱脱一个“暴发户”的形象。毫无疑问,官方已经赋予了“土豪”无限的贬义。但是,这真的是网友想要表达的意思吗?没错,民众......
-
〓 读书管见:勾勒吐故纳新的学术中国
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正在叠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舌尖上的中国、风景如画的中国,但对于“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人们还缺乏认知。众所周知,学术著作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术成果的载体,因此,“学术中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国当代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具备独创性的学术价值是学术著作的底线......
-
〓 名家看两会·熊召政:让文化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文化”是今年两会关注的一大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种种推动文化发展的举措令我深感振奋。若干年前,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我,他想在其所在大学内建立国学院,征询我的意见。我回答: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来说,......
-
〓 代表委员手记·王涛:把“新华字典”作为国家文化品牌予以保护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和举例为特点的普及性小型汉语工具书,至今已连续出版11个版本,总计销量约6亿册,成为当代中国获得世界声誉的著名工具书。同时,《新华字典》也是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具有文化标准价值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的编纂者和出版者投入了大量心血,适时修订维护,将《新华字典》打造成了零差......
-
〓 金台论道:看视频能代替读书吗
近年来,以《罗辑思维》《晓说》等为代表的知识性脱口秀节目在我国互联网上大量涌现,其中不少是读书类节目,有的节目把几本书的主要内容浓缩一下,由主讲人口述精华,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对已经习惯用看视频打发业余时光的网民而言,这样的知识性脱口秀寓教于乐,比看书轻松,比看影视剧有益,因此在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很受追捧。但“......
-
〓 春秋有月读千年——再读孔子
设计:蔡华伟“逝者如斯夫”,但有的事物却能历久弥新,与时间同趋永恒。沿历史之河溯流而上,观夹岸风光。只见孔子如月,照亮了几千年来民族的精神家园。上期“观天下”刊登了《尼山的月光》,回首这位中国古代核心价值体系缔造者的卓绝身姿。而今,这片月华又如何穿透了漫漫时光,抖落一身尘埃,迎来涅槃后的新生,以照见当代中国的前路、世界......
-
〓 胡义成:“兮”字探源
中国古代诗歌中“兮”字颇多,越靠近周秦越如此。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发音如“西”(另说如“嘿”)的“兮”字,是古代汉语词赋中的语助词,大体相当于如今汉语中的“啊”字。至于它的语源,学界一般都语焉不详;它在什么含义上相当于“啊”,在什么含义上又不相当于“啊”,学界也一般都不再去细究,故值得今人再追问一下。我追问的......
-
〓 秦人的崛起
秦人系出帝颛顼之后【1】。其先祖柏翳曾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得到奖赏。后又由于为舜驯服鸟兽有功,赐姓嬴。秦人对驯服鸟兽,畜牧养马特有专长。柏翳的后人非子,为周孝王(前909年)养马,马匹得以大量蕃息,周孝王封之于秦,是为秦赢。周宣王(前827年)时,任命秦赢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征讨西戎,从此开启了秦人与戎夷的争战。秦人尚武善战......
-
〓 新语:旧书店,不能只有老故事
增知书店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老板朱传国怀揣着对旧书的热爱、想为城市文化发展做点贡献的心,十余年如一日坚守,虽然收入不高,仍乐此不疲。这种文化人的姿态打动着我们。老板的儿子朱成龙决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并打算用新思维改造旧书店。传承情怀的背后,还有作为文化经营者的考量,这也令人动容。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小众的需求也......
-
〓 陶敏:一生心力献给唐诗研究
陶敏,唐诗研究学者,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生于1938年12月14日,逝于2013年1月17日,享年75岁。 晚起打开手机,看到陶敏教授来电的未接显示,马上拨回去,接听的是他的女儿陶红雨:“爸爸在今天早晨7点55分去世了。”真的很意外,很悲痛。虽然知道他患肺癌已经多次化疗,好像已经趋于稳定,他也始终坚持体育锻......
-
〓 伏羲八卦图:传说中走来的原始地图
伏羲画八卦图,选自《中国测绘史》 所谓“传说”,大多指“民间长期流传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尽管有其幻想和神化的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尤其是在原始时代,尚无文字更谈不上传记,只能是口头流传记述,其中不乏真实的内容。如关于伏羲氏的传说,最早就是口头传说流传下来的。这段传说不仅传述了一段......
-
〓 观潮亭:建一流大学应找准“中国坐标”
当舆论还在热议高考公平机制、存废利弊的时候,已有另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出国留学,这多少折射出国内高等教育的某些尴尬。一方面,我国的高校整体规模早已跃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我国缺乏世界一流大学,还称不上是“教育强国”。日前,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列出了明确时间表——到......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
什么是比喻?朱熹说是“以此物喻彼物也”(《诗集传》),俗话说就是打比方。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皆离不开比喻,堪为辞格之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比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