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才史话:人才与口才
在我国古代,嘴上功夫了得、擅长折冲之道的人,通常叫说客,或称之为纵横家。充当说客的人,不但谈锋凌厉,而且绝顶聪明,尤为具备临场发挥的机智。历史记载的那些伶牙俐齿的说客不胜枚举,如晏婴、毛遂、苏秦、张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不过偶尔做了一次说客,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田......
-
〓 文化评析:文化综艺节目勿忘推陈出新
社交媒体时代,判断一档综艺节目是否火爆的标准变得异常直接:一看视频网站播放量,二看网友评分,三看登上微博热搜榜的频次,四看微信公众号的解读有多少。从这些维度来看,正在央视热播的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以及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无疑很成功。与一些娱乐真人秀相比,这几档“现象级”综艺节目确实......
-
〓 阮直:“丧家犬”形象是伟大的
那天我在马路的绿化带中发现了两个幼狗,可奇怪的是没有链子拴着,两个小家伙见我牵着一条大狗过来便夹起尾巴,背着耳朵警觉起来,我马上轻轻地抚摸它们的头,让它们安静下来。 我无法确定它们是不是“丧家犬”,如果真是没有主人的流浪狗那就是我大半生见到最小、最可怜的“丧家犬”了。我一下子就心酸起来,可又不敢盲目救助,......
-
〓 我对“境界说”的理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文艺批评的“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在“境界说”提出来以后,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运用了它。“境界说”成了在文艺批评领域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探讨“境界”意义的文论也多得很。因为《人间词话》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词“意境”,于是“境界”与“意境”的关系也就成了人们讨论的内容。笔者......
-
〓 一曲《琵琶行》可以很有趣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是许多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但是600多字的长诗,也是“背哭”了一代又一代人。不过,最近有一批90后艺术生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曲视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把传统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琵琶行》并非第一例。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先后被改变成......
-
〓 智慧的回响:盘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1月28日,《光明日报》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选出的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关注,许多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大多数学者表示赞同,但也有学者对个别项目有不同意见。那么,研究组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推选?推选的标准是什么?接下来还有哪些后续工作?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猴年趣话吉祥猴
即将到来的一年是猴年。提起猴子,中国人大都会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石猴变成的猴精,它是全书最吸引人、塑造得最好的主角。吴承恩笔下对猴大加赞誉,他将自己理想中的豪杰,赋予猴子的性格和身世,称其为“美猴王”,还由此演绎出《西游记》这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著,借猴宣泄愤世嫉俗的心情。“美猴王”可说是家喻户晓......
-
〓 猛虎吟啸去,玉兔蹁跹来——趣谈史上“兔”名人
猛虎吟啸而去,玉兔蹁跹来临,历史上属兔的名人是怎样的呢?民间大致说法,属兔的人比较活泼、聪明,富有创意。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孟昶出生于919年,属己卯兔;有一年过春节时,这位才子皇帝对翰林学士题在桃符上的吉利话很不满意,亲自挥毫泼墨,写下两行颇有气势的大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命人装裱好挂在宫门两......
-
〓 新春喜庆中国红
CFP 中国人过年,当“红”不让。大江南北,处处是耀眼的中国红。千百年来,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在庆典里的主色调。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大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红色吉祥,红色辟邪,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中华民族视红色为平安、吉祥、喜庆、尊贵、热烈的象征,寄寓百事顺遂,逢凶化吉的心愿,绵......
-
〓 诗说节气: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
〓 光明论坛·温故:协和万邦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演讲,他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绝不会放弃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愿望,绝不会把自身曾经遭遇......
-
〓 希望酿成这么一种氛围与态势——陈平原教授在北京大学的发言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三十年前,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在全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会议上发言,说他想不明白,为何晚清以降的学者,从王国维、梁启超到胡适、陈寅恪,一直到他们这一辈,总的感觉是学问越做越小,一代不如一代。那次发言很有震撼力,领导及专家纷纷建议他组织专门研究。这就是后来北大版的《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前后编。王先生19......
-
〓 且说收藏:“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国在与世界展开商贸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19世纪之前世界的和平发展;2000多年后,一条“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
-
〓 大家手笔:史学要兼顾人类在两个领域的活动
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回答也必须回答的问题。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史,记事者也。”如果我们仅仅把史学看成对历史事实的记述,显然太简单了,没有道出史学的本质和意义。也有人认为,史学要撰述民族和国家演化的进程,彰显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使人们认知本国的历史状况,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这是史......
-
〓 新论:读懂青年就是读懂未来
青年一代的需求潮流、阅读版图、思想生态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需要跟青年谈谈”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人。“得青年者得天下”,这已经是举世共识。变化着的时代造就着不一样的青年,而不一样的青年也将成就不一样的世界。如果说21世纪的头十年,青年一直在寻找路径:“我们要跟这个世界谈谈”;那么2......
-
〓 王玉堂:西瓜趣话
西瓜是夏令消暑佳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留下了不少有关西瓜的趣话。 南宋诗人范成大《西瓜园》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文天祥写有《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真是不乏英雄气概。元代诗人方夔《食西瓜》诗更是绘声绘色,留下“缕缕花衫......
-
〓 趣赏羊文化
商代双羊尊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它是古代青铜艺术最杰岀的珍品之一。此器高45厘米,筒形口,尊身由两头背部相连的羊组成。柔和素雅的铜绿、奇特优美的造型、纷繁瑰丽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了此件双羊尊无穷的艺术魅力,也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
-
〓 冯其庸:梦里的家乡
我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六十年了。20岁前我一直在前洲镇冯巷农村种地。这是一个四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前后都是农田,我是在农田和竹树丛中长大的。 我上学必须翻过一个大坟岗,叫松坟岗,名字叫松坟岗却没有一棵松树,连一棵小树都没有,只是一大片荒草离离、高低不平的坟地。走完坟地,右边就是一条小河,叫葫芦头沟,河不长,约半......
-
〓 品智生活·汉字:“品”之漫谈
“品”字看似平凡,却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名词来用,物有物品、有商品、有废品;当形容词来用,人有人品、官有官品、书有品相、器有品格;当动词来用,有品读、品味、品尝、品评……《说文》中解释道:“品,众庶也。从三口。凡品之属皆从品。”凡属品之范围,皆分好坏、分高低、上中下、左中右,众品之差异,形成“品”之本质......
-
〓 重罚违规拆古建我来点个“赞”
近日,广州市法制办公布了《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并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条例草案明确规定:“未经批准拆除历史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已经损坏或者拆除房屋在查处时当地相当等级房屋价格五倍至八倍的罚款。”舆论普遍认为,该条例有望改善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因为按以往的法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