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台随感:育人与育才
曾长期供职于福州一中,如今年逾八十的董埂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她中学时代的同学想编一本同学录,除了照片、电话与通信地址,每个同学还得有一句话以言心志。她想了八个字,“一世从教,毕生育才”,问我是否恰当。我说,就改一个字吧,把“育才”改成“育人”。育才与育人有什么区别吗?我以为无论是从“量”的角度,还是从“质”的角度,二者都......
-
〓 文化评析:用“中国话”说世界的事
近来翻读新近出版的《建筑院士访谈录——张锦秋》一书,其中张锦秋谈及自己的建筑创作遵循着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传统空间意识,并且介绍说外国建筑理论也谈空间,谈场所感、场所精神,它们与中国的建筑理论有相通的地方,“但我是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述这些美学的规律或者设计的理念,我觉得我不需要用外国语言、外国理论来说,......
-
〓 端午或起源于火神祭祀
端午节原名五月五日、端五,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因纪念屈原而兴,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按照东汉应劭的说法,当时五月五日人们有将五彩丝系在胳膊上的做法,可以令人不生病,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竞渡习俗、向江中投粽子的习俗,也是因为感念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兴起的。除此之外,还有......
-
〓 光明时评:“毕业赠言”流行的针对意义
假如被视为“精英”的年轻族群,只是一心精致地盘算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小前途”,这样的“高智商”,于国家和人民何益之有?假如“不负此生的生活”只对应锱铢必较的个人利益,那么这样的“精英主体”,只能给我们堪忧的未来。 这一阵是大学举行毕业典礼的高峰期,网上“毕业赠言”很流行,而“转载率”最高的,大概莫过于香港中......
-
〓 光明论坛·温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最后,我引用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
-
〓 肖复兴:小暑宜茶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讲,小暑节气的到来,就是说天热了。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对于......
-
〓 疯狂的硕鼠
《硕鼠》一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一直以来,对此诗的阐释都是用“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断定这是两个阶级对立的反映。各家注本,各种文学史对此的阐释也大体相同:此诗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和控诉。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受农民的供养,但贪得无厌;农民岁岁为他们辛劳,但都得不到他们的半点回报,使农民陷入了绝......
-
〓 右丞诗境绝冲和——王维的四首禅意诗赏析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运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
-
〓 杨振宁:一场辩论秉烛夜谈的联大岁月
杨振宁关于我在联大做研究生的经历,很多年后我曾作过这样的描述: 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系比较小,共有约10位教员、10位助教、几位研究生和一些本科生。本科生每班不到20人。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
-
〓 马庆洲:怎样读《淮南子》
与论孟老庄等先秦著作相比,汉初出现的《淮南子》,在认知度及影响力等方面,要逊色一些。但作为一部“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的巨制,《淮南子》以其兼包百家的综合性,具有先秦子书所没有的多元色彩。它与《吕氏春秋》并列为“杂家”的标志性著作,代表了诸子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了解秦汉之际社会思想最重要的典籍之......
-
〓 拒娶公主两例
阅史至东汉,有两则帝王为公主向臣子议婚事,一则发生在汉光武刘秀与大臣宋弘身上,一则发生在一百多年后的汉桓帝刘志与大臣杨乔身上,两则婚事都没成功,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后汉书》卷二十六: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汉光武刘秀)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宋)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
〓 金台随感:心灵御寒
对冬天的寒冷,有人抱怨,有人骂,有人暗自哭泣,但也有诗人说“寒冷有益于我的健康”,另一位沿着初雪漫步的诗人还渴望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这两位诗人我都爱,是他们教给了我心灵御寒的功课。寒冷,其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本身谈不上好与坏,人却擅自做了区分,看到寒冷有益的一面乃是“达观”,能够把寒冷变成好事更是了......
-
〓 智海观澜:巧用数字文添趣
你能想到吗?平时司空见惯而又枯燥乏味的数字,经过人们的巧妙运用,便会变得平中出奇,妙趣横生。 宋代宰相吕蒙正未发迹前家境贫寒。他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自我解嘲的对联,联云:“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意为缺衣少食。横批意指“没有东西”,可谓含蓄绝妙。 某学校的一位......
-
〓 新闻随笔:小满赶天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所以小满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接地气”的节气。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沛程度,小满正是南方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这就是农谚中“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相似的农谚还有......
-
〓 一线视角:古村若不存,乡愁何处寻
保护传统村落,本质上是在转型期为传统文化留下容身之地,为乡村发展找到融合之道“古村落正在拨打120!”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不久,记者到江西、福建、陕西等地探访10余个古村落,发现古村保护危机与生机并存:有的山水环抱、重焕活力,也有的门庭冷落、坍塌颓败;一些地方,村民自发性的抢救保护让人心生敬意,但一些“建设性破坏”“规划......
-
〓 玄奘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唐代的玄奘在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其实是对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当年的玄奘,到印度求法,向西一路过去,走的就是丝绸之路。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中国的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出发,先后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武威),到达瓜州(今安西)。这一段行程,是丝绸之路......
-
〓 人民论坛:团圆,是一次文化之旅
新春团圆,跨越千山。哪怕,是买7张火车票、途经8个地方、在11个火车站上下车、行程2000多公里曲线回家的西宁小伙;哪怕,是从北京骑了17天自行车、“千里走单骑”回到老家的南充姑娘;哪怕,是载着年货跨越大半个中国,由广东一路奔驰到云贵川的“十万返乡摩托大军”……团圆之旅即便充满艰辛,也阻止不了人们春节回家、亲人团聚的步......
-
〓 智海观澜:中国元素与艺术智慧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各不相同的表现特征和风格。中国元素,就是经过时间的锤炼与锻造,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出的精华。民间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艺术的博大深邃,文人艺术的典雅隽秀,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也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占有很大比重......
-
〓 反思与内省——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下重任
丁帆先生的《知识分子该如何反思》(2015年9月23日中华读书报“家园”,以下简称丁文)和陈铁健先生的《求实明理话瞿研》(2015年9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以下简称陈文)是近年难见的好文章,有深度、有创见,读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够进入深邃的思想天空中去反思,将人......
-
〓 人民论坛:让端午唤醒文化记忆
粽香浓、雄黄烈;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插艾条、菖蒲辟邪,带铜钱、肚兜祈福……端午临近,这一中国节,再次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端午节内涵丰富,从其各种别名中可见一斑。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顾名可思义,岁时节点、人神祭祀、祈福纳祥、家庭人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