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孤独的行者——读《陶渊明集》有感
晋有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隐者,不喜拘束,才华颖异,冰清玉洁。有自娱文章,无声名之累;有胸中奇志,无同流合污;有人之觉醒,无心之虚空。喜酒,爱琴,隐世,躬耕,读书,作文,望远,怀古。至才,至情,至真,至性,如花中之芙蓉,似木中之茂松;出淤泥而不染,处乱世而志洁;为后人之榜样,作蓬莱之山翁。其人,其文,其志,其......
-
〓 吴瑞衡:丹青传古才流芳
吴瑞衡绘《峡江清秋图》 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绿两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民间,还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中国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与西方的油画、水彩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工具或技法上的,也是文化习惯及......
-
〓 新闻随笔:芒种教给我们的大智慧
时雨及芒种,四海皆农桑。南方农民已经挥镰割麦,北方农民还在挥汗插秧。尽管沈北新区的稻田画还“八字没一撇儿”,但辽宁沈阳市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小兔子”,纷纷跑到“稻梦空间”放牧心灵。中国人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虽然肩头已抖落了高粱花儿,但心底总有一片黑土地。起伏的稻浪稍一招手,就欣欣然跑到乡下。不是迷恋那地,而是忘不掉......
-
〓 文化评析:用“中国话”说世界的事
近来翻读新近出版的《建筑院士访谈录——张锦秋》一书,其中张锦秋谈及自己的建筑创作遵循着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传统空间意识,并且介绍说外国建筑理论也谈空间,谈场所感、场所精神,它们与中国的建筑理论有相通的地方,“但我是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述这些美学的规律或者设计的理念,我觉得我不需要用外国语言、外国理论来说,......
-
〓 文化评析:让节日阅读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出版行业推出“贺岁图书”,“贺岁阅读”也在悄然兴起。今年两会,“倡导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节日阅读”“贺岁阅读”正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推力。 新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意见》把公民的阅......
-
〓 编撰现代《四库全书》说易行难
中国早已摆脱饥饿,但精神上的饥饿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认为,如今我们这么大的国力、财力,可以集中一批有识之士和专家,对于我们自身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把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宗教、民风民俗等文化分成板块进行研究,可以造就一批文化工程,类似于像《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可以成就一大批权威性的文化大家......
-
〓 五洲茶亭:让馆藏品的文化因子“活”起来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当今博物馆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诱惑,也是激发消费欲望的绝佳途径。与传统工业品的开发设计不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探索的是从博物馆的藏品中寻找设计灵感,借助设计赋予馆藏品新的生命,让藏品中蕴含的文化因子“活”起来,以独特的设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性,而博物馆由历史圣殿......
-
〓 “买椟还珠”故事新编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成现代汉语,有一个在郑国卖明珠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了个匣子(装明珠),用桂椒为它熏香,用珍珠玉石来点缀它,用玫瑰石来装饰它,用羽毛翡......
-
〓 马庆洲:怎样读《淮南子》
与论孟老庄等先秦著作相比,汉初出现的《淮南子》,在认知度及影响力等方面,要逊色一些。但作为一部“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的巨制,《淮南子》以其兼包百家的综合性,具有先秦子书所没有的多元色彩。它与《吕氏春秋》并列为“杂家”的标志性著作,代表了诸子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了解秦汉之际社会思想最重要的典籍之......
-
〓 温哥华来客和穿裙子的“士”—读听迦陵三十年,写于叶著六种出版之际
叶嘉莹 一、一九八六,《光明日报》上初读迦陵随笔一九八六年,对我是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我第一次来到大天津卫,天津从此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几乎决定了我也将是爱南开的;还有,不来南开,也许今生就不会认识迦陵先生;那一年,我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艺评论和杂文,这几乎决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所谓专业兴趣和谋生方式,就是与文学......
-
〓 石万东:人生何以“致远”
人,到底能走多远?一直是笔者多年来苦苦思考的人生命题。近来在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过程中,悟出一些感受。 择机而动,顺势以致远。有句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一样的早起,命运截然不同。植物被冻死,不是在严冬,而是在早春,因为急着生长却纷纷倒在了看似机遇的春寒之中。种子在库......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优良家风传递始于童蒙
故乡绍兴,文风鼎盛。举目所见,充满励志的话语。如望族家门的楹联“承祖父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贤唯读唯耕”,“诗书传家远,礼义日月长”。踏进学校,最醒目的横幅是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壁有众多条幅:“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闪耀着理性的光......
-
〓 文化评析:传统历法当活起来
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对农历的颁行提出规定,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且须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阴阳是中国的传统说法,日月是阴阳的突出代表。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现在普遍称“太阳”......
-
〓 干部谈读书:读书与做人
“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
-
〓 任国征:高考材料出错彰显浅阅读苦果
在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求根据三位作家的话自拟题目作文。但材料中的“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而且引用也有错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作文命题中的“作家国籍有误”致歉,并表示,经专家组评估,该错误不会影响考生审题、答题和后续评卷。(《人民日报》6月10日4版) 报道一出,全社会一片哗然。作为......
-
〓 大家手笔: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跳出纯理论的圈子,走进大众的现实生活,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有着广阔空间,其中美育是重要一环。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
-
〓 文化评析:作家能否“大学造”
“大学造作家”,既是对“文学创作能力培养”的尝试,也是对“由高校承担起作家培养责任”这一理念的尝试。这种培养,概括起来说,大抵离不开两个字:“术”与“道”。 关于作家能否“大学造”?相关争议一直没有停歇过。日前,北师大文学院新增“文学创作”硕士专业方向,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导师,又重新激......
-
〓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
-
〓 高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思考
资料图片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记载。春秋时期,《孝经》系统总结了儒家孝伦理,标志着孝文化的成熟。公元前11世纪孝文化广为传播,《三字经》《弟子规》和《增广贤文》等古典文献中,关于孝的论述、事例、典型非常多,系统阐述了敬亲养亲、修身养性和博爱互助等思想。 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包含敬......
-
〓 文化评析:不要只把莫言当成商业品牌
作家及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绝不在于显性的旧居参观热和故乡开发热。相反,它更多的应该是对社会的隐性影响,比如激发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对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人类思想情感的共鸣。 又到诺奖季,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于近期揭晓。去年此时,莫言获奖振奋中国。时隔一年,“莫言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走向:一面是莫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