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子》中水的四种美德
老子的思想学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和实践性,五千字的玄言虽然精深玄妙,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导人如何为人处世上,他给出了很多重要而又朴素的方略,那些看似很矛盾、看似很愚蠢的观点,揭示了人如何在一个纷繁动荡的社会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真理。而水本来只是自然界一个常见的自然物,在《老子》的文中,水由于本身所具有......
-
〓 人才史话:如何与“机遇”和“知遇”相遇
CFP 机遇与知遇,粗看差不离,均属可遇不可求范畴,皆为偶然的客观因素。细究起来也有区别,机遇靠抓,知遇靠碰。 机遇泛指有利的时机和舞台,通常被理解为时运。其实,仅有时机和舞台还不够,人的因素不可忽略,知遇往往是成就人才的关键一环。古人将天地人合称为三才,天时、地利、人和均占,才是完备的机遇。人才所以能经世......
-
〓 毛泽东的《红楼梦》美学观点解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更加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红楼梦》的必然产物。人们提出这样的政治“惊奇”: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
-
〓 论书十要
一 、书要“重”、“拙”、“大”,庶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倚声尚然,何况锋颖之美,其可忽乎哉!二、主“留”,即行笔要停滀、迂徐。又须变熟为生,忌俗,忌滑。三、学书历程,须由上而下。不从先秦、汉、魏植基,则莫由浑厚。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扶大舟也无力”。二王、二爨,可相资为用,入手最宜。若从唐人起步,则始终如矮人观场矣......
-
〓 国学访谈: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时间:2015年2月15日下午 地点:余敦康先生家 主持人(《光明日报》国学版梁枢):习近平主席发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以来,吸引和召唤了一大批学者回到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上,来思考有关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路径等相关问题。今天姜广辉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专著:《中国文化的根与魂》(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
〓 文艺观察:改进“研讨会”
漫画 徐鹏飞能化缘就可以开研讨会,参加会议只会“送花篮”,这样的研讨会对培养作家和繁荣文学不仅几乎没有好处,还将严重损害文艺评论的风气近一二十年文坛上的各类研讨会确实不少,仅在北京召开的就相当可观。给一位作家或一部新作开会研讨,本是件好事,对培养作家和繁荣创作都大有裨益。回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若某权威部门给某位作......
-
〓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缸
该缸敛口,鼓腹下收,承矮圈足,胎体紧致,釉色温润,通体以青花绘海水江崖、云纹,又以釉里红绘龙纹及火珠,纹饰构图十分满盈,龙纹呈升腾之状,顶天立地,充满整个画面,显得豪气十足。细观龙纹之细节,张口吐舌,齿牙外伸,下颌前倾,须发长而蜷曲,双角似鹿角,四肢错落分布,飘带自四肢飘出,似火若焰,龙爪五趾,趾甲尖利,显得孔......
-
〓 秦风:高校投毒案,全社会都须反思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事件终于有了结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4月25日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捕。对于舆论猜测已久的犯罪动机,警方的回答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 28岁的医学硕士黄洋,年轻优秀,寒窗苦读十余载,幸福的人生旅程刚要开启,就在这场突如其来......
-
〓 《淳化阁帖》中的二十四节气·小暑
大热帖(书法)王羲之《说文解字》将暑解释为热,七月初的小暑节气,表示炎热的天气开始了。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这时的物候,首先就是“温风至”,可见此时,暑热天气已让人很不舒服。在《淳化阁帖》卷八中,有王羲之《大热帖》: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此帖简短,意思也比较直白:天气就这样热起来......
-
〓 良渚原始文字、叶家山西周墓葬引围观:考古静气沉心才能看清历史
左图: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人员正在对墓坑棺木进行挖掘。人民视觉右图:古文字研究专家曹锦炎正在介绍刻有良渚时期原始文字的石钺。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制图:张芳曼□探索历史之谜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论证过程,一些本来已经公认的研究结果在新的文献资料和技术手段面前,也有可能实现“价值的反转”□总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因为种种原因......
-
〓 谁杀死了林黛玉?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母变心,王熙凤献上“金蝉调包”的毒计,导致了一边是洞房花烛、歌舞升平,一边是凄风苦雨、血泪焚书。由此。多数读者很容易将林黛玉之死与贾母、王熙凤和薛宝钗联系起来。但是,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林黛玉之死其实另有所本。一、三人本“无辜”贾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谁都知道在贾府中这位老太君处于绝对......
-
〓 用“死较真”捍卫文化自觉
近日参加某著名历史人物题材的剧本研讨会,研讨会现场有国内资深编剧、知名电影报刊和杂志主编、知名高校电影电视系教授等电影界的专家学者,另外,还邀请到了一名相关历史专家“列席会议”。研讨会按照议程逐步推进,每位电影界的专家学者都在安排好的10分钟内完成了规定动作:对影片的剧情冲突、人物设定、特效制作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然而,......
-
〓 美国“汉字叔叔”带给我们思考
7月6日,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第1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幕式。中国网民亲切地称理查德为“汉字叔叔”。他痴迷汉字20多年,创办了汉字字源网。他追寻“汉字梦”的经历也激励着许多中国的青年人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小汉字大内涵作为中国人,我们每天都会接触汉字,但绝大多数人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工......
-
〓 世界读书日特辑·文化历史读书剪影:春秋勃兴读书风
千年易往,惟书长存。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文明便得以代代相传。那些在历史上绽放光芒、泽被千秋的经验与智慧,最后都化为文字,载入史册,留与后人勘学。回溯文明长河,可以说,书的兴衰一直都与社会文明休戚与共、互为因果。历史上凡是读书蔚然成风之日,必是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精神文化拔节生长、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时。今天恰逢“4·23”......
-
〓 董驹翔:永远的书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空袭,三名男子站在图书馆书架前的瓦砾中挑选图书。 作家徐迟当年在上海,说商务印书馆很大,“简直像一个皇宫”,“真是琳琅满目,走进去就不想出来。那么多的好书,书是香的,是美的,我的魂都掉到里面了。”诗人朱湘也感叹:“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
-
〓 杨雪: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
谈起丝绸之路自然就得提到粟特人。粟特人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特别在唐代,在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对外商业活动中,粟特人是最活跃的力量。 以前对于粟特人及其文献的研究,主要靠的是敦煌文书、吐鲁番汉文文书,以及传世汉文史料里留下的有关粟特人的记载。记得北大教授荣新江讲过吐鲁番文书中......
-
〓 《论语》绎义·践行“礼乐”的一个范本:《论语·乡党篇》发微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本篇可以看作是“立于礼”的一个范本。篇中所记载,皆为孔子本人平时举止、容色、神态、气度之类,但这些揖让举止,都是循“礼”而行,是“礼”的具体践行。许慎《说文解字》有云:“礼者,履也。”孔子在本篇中一举一动,正合乎“礼”的这一基本要求,是其对“礼”的身体力行,也是最直接、最形象的现......
-
〓 阎廷瑞——从闯关东到闯关东大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我舅公阎庭瑞(泽溥,1879-1932)从燕山界岭口附近的一条盘肠小道,攀援到长城一个坍塌的豁口前。他不会辩赏边塞古堠的风光,对他来说后面是重峦叠嶂,前面还是重峦叠嶂,只不过穿过豁口到了关外,就逃脱了直隶官府的追捕。他也不会意识到,他正站在近代东北历史的一个节点上——那一年被认为是清封......
-
〓 新媒观察:对网络低俗语说“不”!
网络不应成为存储收纳低俗语的垃圾箱、污物桶,而应是文明用语的营养钵和育苗圃。网上的语言环境不应降低人的品位,而应提升人的素养。使用文明、规范、纯洁的语言文字,是媒体和每个人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基本要求近三年来,网络低俗语呈现蔓延态势,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有的比例迅速上升。当互联网作为人们交流沟通工具使用,由于匿名无约束环境......
-
〓 大学该如何教礼仪
【镜头一】教室。上课铃响了,老师站在讲台边等候上课。此时,同学们才稀稀拉拉地赶到教室,找个靠后的位置横七竖八地坐下。好不容易等同学们安定下来,老师开始讲课。突然,“砰”的一声,讲课被迫中断,教室后门被打开了,一位迟到的学生冲进教室若无其事地坐了下来…… 【镜头二】食堂。下课铃刚响,一群同学冲进食堂,找到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