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文嘉:无人能忘“我们仨”
“我们仨失散了”。2003年,92岁的杨绛以苍凉之笔写下这句话,将对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的爱与追忆、对身世沉浮与人世沧桑的了悟,绵绵浇筑成了一本《我们仨》。13年后的今天,105岁的杨绛溘然长逝,亿万读者只愿“我们仨”在天堂团聚。人们对“我们仨”,有一种持久的注意力和绵长的牵挂。1997年和1998年,钱瑗与钱钟书先后......
-
〓 学术随笔:把哲学做“通”
对于哲学的定义,说法颇多,可谓见仁见智。不过,将哲学定位于探求真理的层面,大概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哲学所探求的真理,乃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是一种通透无碍的大智慧,是通行天下的普遍之理。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体现出一种“通”的品性。正因为哲学追求的是一种具有“通”性的大智慧、普遍之理,所以哲学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
-
〓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微讲坛】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尽管在具体观念上有差异,但都将“天人合一”看作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与至高境界。《论语》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有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都积极肯定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要求珍爱万物。今日起,本报开设《......
-
〓 金台论道:遗址损毁该当何罪
近年来,历史遗迹损毁的消息不时传来,从早期人类文明遗址、历史文化遗产、抗战文物、革命历史遗迹,一直到最近曝光的辽宁阜新“万人坑”。每次都是媒体竞相转载,舆论强烈批评,闻者义愤填膺,但似乎所有这些报道、抨击和义愤都挡不住“历史遗迹损毁严重”的再次出现。“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是犯罪,相关的法律也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历史遗迹还是......
-
〓 从钗黛妙身上看儒释道
宝钗黛玉妙玉《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有明显爱慕之心的小姐有3位:薛宝钗、林黛玉和妙玉,仔细读来,发现她们分别体现了儒道释的价值观,令人感受到作者的匠心。儒道释三家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然也影响了《红楼梦》的整体思想。薛宝钗虽出身富商家庭,却完全接收与承继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主要精神之一是积极的入世态度,一个有才能的......
-
〓 羊年漫谈羊诗词
人类在漫长的狩猎、游牧和农耕时期,对羊有了深刻的了解,并结下了感情。身体洁白、性情温驯的羊成为人们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的喜爱之物。唐代曹唐《小游仙》诗曰:“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初平,即黄初平,晋代道士,相传他少时放羊,遇一仙人引人金华山石室中,后得道成仙。此诗先写仙境,后落笔......
-
〓 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长大以后,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
-
〓 关于羊这些事儿可以知道
导读:古人有年初在门上悬羊头、鸡头的习俗。《杂五行书》有云:“悬羊头门上,除盗贼。”为什么古人认为过年时悬羊头能除盗贼呢?有人认为,羊能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以助阳气,祈求丰收富裕。其实不尽然,鸡,“吉”之转音,羊,与“祥”本来相通,悬二物是想祈求吉祥。小年一过,羊年的气氛可以说越来越浓了。羊年,我们说的最多的吉祥话......
-
〓 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
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学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他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既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
-
〓 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写出的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致。青山翠竹、粉墙黛瓦,牧笛山歌、蛙声蝉鸣。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如此诗意栖居,神话般地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保留在山青水秀、文化灿烂的历史名村名镇,是祖先遗馈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的血脉,也......
-
〓 光明论坛·温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古代富有哲理性的警语,但在近现代已经很少被引用。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这句古语。可见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经·大雅·荡》有云:“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本意是说:老天生下众民,本来都是善的;......
-
〓 文化评析:上海书展的拒绝
8月19日,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正式开幕。全国各地出版社纷至沓来,参展单位超过500家,参展图书品种约15万种。就在开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明确表示:本届书展,禁止理财、养生类书籍进入展馆。这是国内书展第一次对这两类图书说“不”。 想来,这拒绝背后有两重原因: 其一,这两类......
-
〓 传媒视点:鲁迅与“眼光”
“眼光”要高远、深入、贴切。记者不注意“眼光的提高”,是很大的失策。眼观六路和管中窥豹,目光如炬和目光如豆,高识远见和短见拙识,不同眼光差别巨大。鲁迅极为注意看问题的“眼光”要新、要深,不断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眼光”。 鲁迅的写作有一种“眼光”。他为什么写,怎样写,切入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常常具有与众......
-
〓 路文彬:写作的方向
在我,写作曾是一种技能;后来,又将其视为了一种修养;而最终,写作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无法失却的生活方式。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因为我活着。活着必有活着的方向,但并不一定日日都有活着的明确方向。其实,更为朴素的,是我们常常毫不牵挂自己的这个方向;就像行走的时候,我们并非总是惦记着前方的目标。目标始终静候在原......
-
〓 光明论坛·温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古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 周笃文:宋诗中的“中国梦”
700多年以前,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的杭州,在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曰:力不胜于胆,逢人双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诗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诗写得很悲怆。大意是说,在这无力挽救亡国命运的时候,只有垂泪......
-
〓 你中意的语文书长什么样?(上)
新学年开始,不少师生发现拿到手的语文教科书“变脸”了。《天路》《蜗牛》等歌词进了一些小学语文课本;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在消失,浙江一所高中的语文书中选入了八股文,上海教科书减少了古诗文分量……每一次增删,几乎都引来了争议。教科书会塑造并影响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这样的改动需要有更多讨论来打底。你中意的语文教科书,是什么样子?......
-
〓 让美德拥抱春节
春节,一个美德拥抱着的节日。 一个“走”字上有美德。传统的拜年是要走的,邻里街坊,亲戚长辈,良师好友,都要上门拜年。即使在大街上走着,遇见熟人也要说许多吉祥话,其乐融融。这种“走”,可消除平时产生的隔阂,让心绪得到梳理,让心结慢慢解开。 一个“吃”字上有美德。小时候过年,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饱餐一顿,......
-
〓 丝路花语:西安的文化范儿
1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西安成为第一站,这座中国西北城市一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莫迪此次将中国之行的首站定在西安,一是因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时曾邀请莫迪前往他的家乡西安看看,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安这座城市在中印两国文明交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周、秦、汉、隋、唐等......
-
〓 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 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