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风家教大家谈:记住郑板桥的家教箴言
清人郑板桥,52岁方得子。他爱子心切,也爱子有道,教子有方,特别突出一个“德”字。他在家书中写道:“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为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所谓作明理的好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教育子女做一个思想品格都是很高尚清正的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老爷,居然能把“学而优则仕”这样头等重要的大事视为小事,而把“......
-
〓 新评弹:文化创意也需工匠精神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社会民众的鼓励下,文化创意事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尚未走出传统机制的保守模式。一是博物馆从事经营活动的依据模糊不......
-
〓 文化评析:“缓拆令”为何保护不了古建筑
要想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符号,必须让那些见利忘义的商业资本“心疼”才行。一方面,罚款上限必须上调;同时,还要走出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制裁的窠臼。 6月13日媒体报道,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广州民国建筑,未能在“缓拆令”下幸存。6月10日深夜11时到次日清晨,金陵台2号、4号与妙高台1号、3号的残留部分和尚完好的诗......
-
〓 心灵有约:作家与紫砂
印象里的作家师友们,几乎没有不喜欢紫砂壶的。 前些年,王蒙来了。我陪他去紫砂厂,季益顺大师拿出两个紫砂茶杯泥坯,让他写着玩。王蒙坐下,提笔运气,分别在茶杯上写下两个孙儿孙女的名字。然后,他提出,想和老伴合做一把紫砂壶。我告诉他,那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那是一种专业的工艺。王蒙笑着说自己做着玩的,不会拿去评职称......
-
〓 记者来信:文化人才培养不能忘了社会需求
编辑部: 近日,有媒体报道基层文化单位苦恼缺人才,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抱怨难就业。记者采访发现,基层文化单位人才短缺极为严重,但他们需要的是有经验、操作能力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人才,而这正是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最为欠缺的。 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仅省图书馆就有4万多册珍贵古......
-
〓 亦有可闻:“祭灶”中的民意
“祭灶”又叫“辞灶”,是一项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祭灶所祭的“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司命菩萨”等,是玉皇大帝敕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相当于现在的“保卫干部”。他官虽不大,却能直接面见玉帝;名义上“保护”百姓,却总是背着百姓打“小报告”……他的这种特殊身份和诡秘行动,直接影响了祭灶的......
-
〓 开设“国学教育”专业须厘清什么是国学
据媒体报道,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各学校纷纷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国学”课程,全国的“国学教师”缺口很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明年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
-
〓 风清气朗时四海共明月:佳句欣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忆扬州 徐凝(唐)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
〓 中国传统文化从政修养内涵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当今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中国古代主张,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强调从优秀......
-
〓 文化评析: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想一想,上次去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多半是陪外地到访的亲友去“游览”一下,要么是带孩子去完成科普作业或文化活动,要么就是忽然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两张赠票。或者是,在行色匆匆中瞥见街道旁的一张海报,才忽然有了念头——哦,今天是博物馆日。截至2013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400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都......
-
〓 思考者说:清欢之味
苏轼的一首《浣溪沙》里,有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两个字,宛如一缕风中的茶香,让人心情怡然。清欢,是一种清新恬淡的心境,是一种豁达自得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随性诗意的人生情趣。 清欢有味,这种味,是余留的淡香,回味无穷,妙不可言。可是,清欢之味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喧嚣中,我们习......
-
〓 镇馆之宝·四川博物院:“牍”一无二的传奇身世
宝贝档案姓名:郑板桥判牍年龄:200多岁 主人:郑板桥住址:四川博物院个性签名:“牍”一无二的传奇我,郑板桥判牍,在这儿给大家施礼啦。跟前几次与大家见面的“镇馆之宝”相比,我太年轻了,算是小辈儿。我们那时候,百姓去衙门告状,都要呈上一张“状纸”,写明诉讼的内容。县官在案件审结完毕后,把判词写在状纸的前页或结尾处,......
-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写在第三十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前后,老师的故事频见报端。耐人寻味的是,不少媒体选择了同一个关键词——坚守。安徽蒙城“弯腰老师”朱景科坚守讲台27年、河北邯郸好老师段春芳坚守基层17年、云南昭通无臂教师江声发坚守山村12年……在那广袤的乡土,在无数学子渴盼知识的地方,他们从成为老师的那一刻起,就不曾离开过。他们坚守的理由也质朴得几近相似:“如果......
-
〓 干部谈读书:书卷气也是领导力
领导干部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胜任工作,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领导干部阅读的首要作用,当然是对于自己工作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已经讲得很透彻。他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领导干部......
-
〓 大学与中庸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但细细品味,两者立论的层次是不同的。大学是“诚之者”的君子之学,中庸是“诚者”的圣人之道。民国时大儒段正元说:“大学只言诚意,中庸乃云诚身,二者皆黄中之实学,一自始位言,一自终位说”。君子之学是“始条理者”的金声,圣人之道是“终条理者”的玉振。大学是“二本”,中庸是“一本”。 大学......
-
〓 我的“国学”情缘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我很庆幸自己能跟上这班“特快列车”进入一个新异的网络世界。那是2002年的秋天,我已经退居二线。当时单位给每个在任领导和各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唯独没有我的份。一气之下,干脆自己掏腰包买了一部“笔记本”。 从此,便开始了我的电脑和网络生活。自己虽然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
〓 古人爱古琴而今人多不弹
《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八音”,而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所谓“琴瑟之属、丝竹之音”即是指此。丝指的是用蚕丝制成弦,再制作成乐器。在商周以前,丝弦乐器只有琴和瑟两种,秦汉以后才有筝、箜篌、阮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太古、伏羲释其姝女娲为男女之嫁娶,断木为琴,桑为瑟,乃有三十六......
-
〓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张国风:对古籍的那份珍惜与敬畏
《太平广记》 资料图片 我本科的专业是金属物理,与古籍风马牛不相及。可是,1978年,我获得历史赋予我的机遇,报考北京大学,改行学习古典文学。从此,我与古籍有了不解之缘。 好像是出自一种内心的呼唤,或许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当时,林庚、冯钟芸两位先生为我和我的同窗定下了庞大的阅读计划。诗歌从《诗经》《......
-
〓 名家笔谈:为传统文化之河培土
通过对梅派艺术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葆玖先生致力于京剧艺术,尤其是乃父梅兰芳大师开创的梅派艺术的传承,成就卓著。戏曲界一时还来不及对他舞台上的一生做全面完整的评价,但有关葆玖......
-
〓 京城图记:京城“白塔”散记(上)
董化斌画 北京城历史上建了不少白塔。例如:大觉寺的性音和尚塔、潭柘寺的舍利塔、玉泉山的妙高塔、黄寺塔院清净化城的白塔、坐落在西三环中国画研究院内的白塔庵白塔……北京的“白塔”,是一种覆钵状的佛塔,因塔的颜色通体洁白,而被人们形象地尊称为“白塔”。在京城众多白塔中,最为著名的有两座:一座在北海公园琼华岛山顶,人们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