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脉水寻经”——谈《水经》与《水经注》
【《水经注》专题】 《水经注》以平实的语言,记述了当时主要河流的具体流路,并记载周边的山川、城邑情形,系以相关史事,内容博赡。郦道元在文中经常会重复使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独特的意思。例如,书中两次使用了“脉水寻经”一词。其一是卷3《河水注》“河水南流,脉水寻经,殊乖川去之次,似非关究也”,其二是卷32《决水注》“脉......
-
〓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与“儒术”
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武帝纪》赞语所及,竟全系武帝之文治成绩。细察班固所总结武帝朝之文治成果,其主要内容实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此八字实为近人易白沙所总结(参见王文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语主再考辨》),非时人之语,因而今人对此总结是否准确亦有争议。一些观点认为,武帝用人不拘一格,并未独尊......
-
〓 《将进酒》文本演进“三部曲”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名篇,近些年经央视《经典咏流传》等现代传媒播扬,更是天下传诵,尽人皆知,其社会普及度几乎赶上了《静夜思》。然而,如同《静夜思》文本有宋本和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后世流传本之别,《将进酒》的文本更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呈现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三部曲”。1.敦煌写本唐诗残卷据徐俊《敦......
-
〓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中国故事”
尽管早在1965年,就有考古人员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遗址发现带有唐朝元素的壁画,但这除了引起国际粟特学界的一些专家关注外,国内鲜有学者涉猎,直到近年才陆续有研究成果发布。这座在撒马尔罕古城的建筑遗存之所以被学界称为“大使厅”,是因为该厅壁画展示了盛唐时前往粟特的各国大使和当地的宫廷生活。大使厅四面墙体皆......
-
〓 朱子学何以会成为宋元以后的儒学主流
自南宋以来,迄止近代,从庙堂到江湖,儒学以朱子学一统天下。儒学流派众多,何以是朱子学?从宋元变革社会转型的历史脉络中考察,以下尝试给出简单的回答。 从地域而言,朱子学是江南儒学的主干。承继这样的客观现实,宋元易代之后,没有遭受战争重创的江南,朱子学更为发展,成为影响统一后全国的学问集散地。特别是元朝后来恢复的科举......
-
〓 雅化、民间性与文学性——理解传统说唱文学子弟书
在现代学术体系和学科划分中,以传统说唱文学为主体的俗文学的研究一直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如何进行“雅化”,一个是如何保持“民间性”。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确立俗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在民间文学的研究中,则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展现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形态。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掘俗文学的“文学性”,或许是有待我们致力的一......
-
〓 热点观察:每个节气日都是一堂自然和文化课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第六个节气、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很明显能够感觉到气温的增高和雨水的增多。这一天,有的地方喝谷雨茶、有的地方赏牡丹、有的地方则遵循“雨生百谷”的农事指导开始“春种一粒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的......
-
〓 汉语哲学的任务
一 汉语哲学在21世纪的崛起和迅速发展,表明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者有两个标志性的特征,即哲学的普遍性和具体性的双重要求。 首先,哲学就如科学一样以人类一般理性为根据,其对象亦具有一般的性质。因此,哲学是普遍的思想,并非特定语言的特权。汉语不仅能够用以从事哲学活动,而且反过来,哲学思想的普遍性也始终需要得到......
-
〓 儒学在美国:找寻共享价值
一美国对儒学的初步认知,源自欧洲传教士或学术精英。美国学者熊玠指出,美国独立之初,开国元勋为了与英国现行制度决裂,便将目光投向孔子,以其所注重的公德和私德作为自由的道德基础,用来应对美国新兴国度之急需。1784年,美国人山茂召抵达广州开展贸易,中美两国方有初次相遇。美国对中国的直接了解始于《山茂召日记》。此后二三十年,......
-
〓 多维视角下的谢灵运——从《宋书·谢灵运传》说起
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南方政权治下的知识人,对于时间感与空间感,都有着异于前后时代的强烈敏锐性。他们的所思所想,与我们今天对他们的所判所评,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双重的主观性,如果细究起来,这种主观性甚至可以说是复杂的、多维的。从这一意义上看,无论是文学史家解读的六朝诗文,抑或是历史学家在文献里发掘的中国中古史料,恐怕都有其......
-
〓 汉字规范大家谈: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
纵观历史,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聚睛当下,汉字传播着中华文化。 在世代中华儿女的精心呵护下,经过数千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精神的赓续滋养,汉字已然成为民族自信的重要基石,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然而,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规范化书写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推行规范汉字已迫在眉睫。正视汉字历史文化,有助......
-
〓 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古文字研究
人工智能已经参与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科研工作同样如此。古文字专业虽然属于传统学科,却与人工智能技术十分契合。相较于人文学科中的许多专业,古文字考释更为客观,其研究结论具有唯一性,研究过程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人文学科中最接近自然科学,这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那么,人工智能的哪些技术能够辅助古......
-
〓 王学典: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古今中外,学术的发展总是由时代所推动,时代是影响学术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现代中国的学术发展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桴鼓相应。1949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巨变,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完成了两次大规模、全方位、根本性的学术转型。第一次是1949年开始的从民国学术到共和国学术的巨大转型,第二次是19......
-
〓 守正创新中的“老戏新演”
戏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现存348个戏曲剧种之一的京剧,是一个晚近的剧种,从京剧起源的标志性事件乾隆晚年的徽班进京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但京剧的表演、服装、伴奏乃至舞台组织形式等都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传承发展京剧,必然绕不开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对前人留下的经典剧目......
-
〓 读史札记:“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而两者间的异同高下之比较,也成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有兴味的话题之一。有的时代人们喜欢《史记》,有时则更喜欢《汉书》,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汉唐间,《汉书》对《史记》占有压倒性优势,因为《史记》被当作诽谤愤怨之书。中唐之后,文风递......
-
〓 《论语》中的人文思想与文明精神
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在无数次的重读与重估中,形成并确立其为经典的,《论语》也不例外。它承受过最高的赞誉和尊崇,也承受过最严厉的批判和污损。以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它,当然也会发现新的意义。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
-
〓 海昏“慨口”本义探析
“慨口”作为西汉豫章海昏地区的一个地名,包含了所谓海昏侯传说、鄱阳湖形成前后水系变化等丰富的文化地理信息,在海昏历史上颇具文化象征意义。实际上,“慨口”的本义并非因海昏侯传说而得名,这一古地名其实被人们赋予了对海昏侯“就国豫章”时心境的一种文化判断,厘清其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今赣北地区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历程。“慨口......
-
〓 “天时、地利、人和”与战国理性精神
《孟子》书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就是其中的一句,这句话强调人的作用有时候比天地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大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是,孟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仔细考察下来,我们发现竟然和当时流行的兵家思想有很大关系。 ......
-
〓 诗如其人说刘攽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江西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未冠即博学多通,15岁便有《彩选格》问世。仁宗庆历六年(1046),与兄敞同登进士第。历任曹州、兖州、亳州等地知州,官至中书舍人。有《彭城集》《诗话》《芍药谱》等传世。刘攽学术成就斐然,曾协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王安石、苏轼等对......
-
〓 南阳汉画像石的双重审美
南阳汉画像石在世俗性与浪漫性两方面互补融合,与其他地域的画像石相区分。若以审美视角切入,则可以尝试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南阳汉画像石的世俗性审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南阳汉画像石是对汉代日常生活的艺术再现,体现出浓郁的烟火气与世俗性。南阳汉画像石中存在诸如农耕图、市井图、庖厨图、宴饮图、乐舞图之类偏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