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与时俱进的“非遗”保护理论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国作为缔约国,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
-
〓 历史中的晚清提督唐友耕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石达开、唐友耕、骆秉章、王闿运、丁宝桢交错的历史》,蒋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58.00元 作为晚清四川提督的唐友耕其人,无论是其影响力或是声名地位,在纷乱的晚清,英雄辈出,与之相比,基本称不上风云人物,要去探寻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其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被蒋蓝挖掘......
-
〓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展现丝帛文字的不朽魅力
国家一级文物素纱禅衣。这件身长1.28米、通袖长1.9米的素纱面料成衣,仅重49克,真正是“薄如蝉翼”,上海、北京的几家纺织厂都无法复制这样的工艺。九子漆奁帛书一页1971年12月底的一天,长沙366医院挖防空洞的民工发现,原来的红色网格土忽然变成另一种非常疏松的土壤,拔钢筋时带出一股气体,与点烟的火柴相遇,居然着了…......
-
〓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
本报讯邵燕祥先生《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近日由作家出版出版。此书没有文化时尚性,而是通过个人经历呈现从1945年到1958年中国思想文化的断代史。一个民族能够正视自己的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其生命力的重要表现。理性是一个民族与磨难抗争并走出困境的核心力量,而理性精神的核心又包含着自省的素质、能力。邵燕祥先生的这......
-
〓 《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搭建百岁翁的历史博物馆
《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书影 资料图片张学良对身边的小动物倾注更多的关爱。选自《张学良身影集》 张友坤著 日前,《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出版。从东北味儿的乡音、东北人的语言风格,到夹杂在错、散、重、乱中间的回忆,力求以张学良“原声”为准绳的整理重现晚年张学良对自己跌宕人生的总结性认识—— 在美国......
-
〓 冯梦龙《寿宁待志》新探
1.《寿宁待志》的出版及受关注情况《寿宁待志》刊于明末,竹纸印刷,不知确切地点,有人认为即刊行于寿宁任上之福建,是时寿宁所在的建州为全国主要的版刻中心之一,冯氏藉此优厚的条件,刊刻于此时不是没有道理;也有的认为是寄回老家苏州刊刻的;还有的认为和冯氏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刻于日本,因为目前国内没有找到相关版本,原刊本存于日本......
-
〓 做书者说·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
我从小就喜欢读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70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一直有“诗教”之说。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
-
〓 汉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读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学术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的切实需要。傅璇琮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总序》一文当中,就把“古典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音乐、美术、建筑、宗教、民俗、服饰以及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视为古典文学研究中“上层结构”的重要部分。具体到赋学研究来说,在丰硕......
-
〓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发展的窗口
吉成名教授《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以盐种为经、行政区划为纬,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食盐产地,厘清了各个时期有哪些食盐产地以及这些产地的具体位置等信息,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盐业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寻找盐卤资源、发展盐业生产也具有参考价值。历史时期,我国有很多盐场、盐池、盐井等。有些产地至今仍在生产......
-
〓 《淮军四十年》:从淮军兴衰看近代中国之殇
《淮军四十年:一个人和一支军队的神话》,季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49.00元 作为第一部全面表现淮军的纪实作品,《淮军四十年》以“中兴名臣”李鸿章及其麾下淮军的兴衰浮沉为主线,重溯了淮军神话缔造与破灭的全过程,并自然勾勒出中国近代史概貌。在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历史眼光统摄下,《淮军四十年》......
-
〓 《大明宫》:壮丽的唐代宫廷建筑画卷
杨鸿勋先生的新著《大明宫》是迄今为止在唐代大明宫遗址研究课题上,最为全面、系统、权威的一部著作。杨鸿勋是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退休研究员,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俄罗斯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创立了建筑考古学,对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晚期的一系列......
-
〓 新书面对面·潘吉星:“四大发明”的发明权需要中国学者“保卫”
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合称“四大发明”,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在国际上,四大发明的发明权问题却长久以来都有争议。“中国的文化遗产太多,而我们自己也没有清晰的名录,很多时候并没有给予很好的关注和保护。”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先生说。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系统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写作,完成了......
-
〓 一书读懂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米华健 著 译林出版社【序跋窗】 在我所阅读过的以“丝绸之路”为名的著作中,米华健教授的这本《丝绸之路》,既不是篇幅最长的,也不是出版时间最新的,但却是我阅读时感到最愉快的一种。本书英文原名The Silk Road: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13年出版,是列入牛津大学出......
-
〓 江南岸·伊人·拈花微笑——品读《中国风·江南文化系列丛书》
资料图片 在中国梦的找寻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微观澄明的江南文化,如何用一种现代性的中国话语去建构一个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编织一个可供世人想象、期冀甚至再现的“温软之地”,成为一个微妙至深的玄思。癸巳年仲夏,由刘士林、洛秦再次修订的《中国风·江南文化系列丛书》,以独创的“诗性文化理论”,再次丰盈了人们心中对古典江......
-
〓 《营陵古今诗词选》:昌乐的诗歌大县之梦
《营陵古今诗词选》,昌乐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营陵诗词学会编,中华诗词出版社1912年11月出版 我旧日的学生冯立三送我一本《营陵古今诗词选》,该书由昌乐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营陵诗词学会合编。昌乐县怎么啦,营陵又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出这本诗词选,我全不清楚。 幸而书前有冯立三绍介本书的长序。立三是昌乐人,擅长评论......
-
〓 传统工艺败给了谁——《以竹为生》引发的思考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德]艾约博著,韩巍译,吴秀杰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46.00元整个20世纪中国的工匠传统与近现代西方技术进行着艰苦卓绝地摩擦与融合。这个过程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部分经验性技术在这场战争中“革”掉了自己的“命”。虽然夹江的手工造纸技艺并没有在这......
-
〓 《渔童》等十本童书入选2015年度“父母的选择”童书榜
本报讯(记者颜维琦)经过两个月的评选,由新民晚报与当当童书频道合办的2015年度“父母的选择”童书榜日前在沪揭晓。赵丽宏《渔童》,(德)托本·库曼《飞鼠传奇》,(波兰)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丹尼尔·米热林斯基《地下水下》,亚东、麦克小奎《跑跑镇》,朱自强、朱成梁《会说话的手》,(比)G.V.西纳顿《我床上的老虎》,(......
-
〓 别样历史的挖掘与书写:评《石头上的历史——陕北汉画像石考察》
《石头上的历史——陕北汉画像石考察》 李贵龙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神木县大保当M18墓门右门扉石神木县大保当M1墓门横额石 近读李贵龙撰著的新书《石头上的历史——陕北汉画像石考察》,颇为喜欢。我个人是教授中国古代历史的,对许多历史书籍保有一种遗憾的看法,那就是学术著作在严肃之余多显生硬呆板,而通俗读物在......
-
〓 清代汉学:“兴奋”与“紧张”之间
——读张循先生《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
【内容提要】(近人研究清代学术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清代思想界所谓的“汉学”“宋学”视为一个客观的、有固定内涵可以归纳的对象,并往往欲对二者“下定义”。实际上,清人对“汉”“宋”的使用分歧丛出,在他们自己便未提出任何客观公认的标准,更无固定的“定义”可下,作为后人的我们却欲自作聪明地代他们来做审判官,这完全是误......
-
〓 一部历史学家的历史——评《洪业传》
《洪业传》 [美]陈毓贤 著 商务印书馆 历史学家洪业在青年时代,为自己定下几条原则,限定了他一生努力和活动的范围。这些原则概括地说起来就是“三有”和“三不”,其中的“三有”即“有为”“有守”“有趣”,“三不”即“不做官员”“不做牧师”“不做校长”。《洪业传》的作者陈毓贤很好地把握了传主这“三有”,并成功地将其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