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引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出自《管子·八观》。原文为:“彼民非......
-
〓 光明论坛·温故: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谈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指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
-
〓 戏画的前世今生
梅兰芳先生把表现戏曲内容的画作称为“戏曲画”,简称“戏画”。戏画是伴随着戏曲艺术产生的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戏画”在满足人们“娱情”“畅神”需求的同时,亦蕴含着社会风尚、伦理道德、审美趣味等丰富的人文信息。 清代宫廷画师的“清宫戏画”,原本是演出范本,有直接的实用目的,但戏画还有其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通常,在人们......
-
〓 光明论坛:浚通源头活水,滋养文化创新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锚定航向。通观《规划》全文,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国家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的本根所系和元神所聚。纵览当前,审视世情,大......
-
〓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文艺观潮】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华历史、山河与文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也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大美气度。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落下帷幕。从“风吹雨洗一城花”的春日唱到“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半夏,在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交织而成的几十首歌曲中,一幅色彩......
-
〓 光明时评:完善法制,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依法惩治和有效防范文物犯罪,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是惩治文物犯罪最新指导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
〓 光明论坛·温故: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在谈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时,引用古语“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这句话出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说,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人民作为根本。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注重......
-
〓 在《遇鉴文明》中探索文明互鉴之路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推出了一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该节目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主动设置议题、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积极尝试,填补了总台在文明互鉴领域选题的空白,实现了跨文明体系的对话与节目创新,也让我们再次思考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
〓 新闻随笔:数字时代,需要怎样的辞书知识与服务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新改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包括“共享经济”“新常态”“碳达峰”“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反映时代发展的热词,还收入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网红”“群聊”......
-
〓 《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对爱情和生活的浪漫想象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历史。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延续这一传统,每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如约而至,都能让人们体验七夕的风俗,感受七夕节的文化气氛。 今年七夕晚会在陕西西安昆明池,以及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江西新余仙女湖举办,以“诗、画、礼、乐”为载体,形成四个篇......
-
〓 用生命歌唱的蝉
“人的一生,真正的欢乐,在于童年”,“而童年的欢乐,又在于黄昏”,“黄昏的欢乐,又多在春天和夏天,又常常和昆虫有关”(孙犁)。蝉的到来,给饱受苦夏折磨的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蝉是从蝉的卵子和幼虫变化而来。李广田说:“秋天以后,我们常看见树枝的嫩梢——尤其是桃树——有些是先已枯死了的,折开看时,则见死枝里面有一种......
-
〓 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
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是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
-
〓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近代变法先驱,曾出使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出使 呜——!汽笛长鸣,客轮缓缓停靠在神户码头。 步出船舱,樱花已谢,枫叶正红。移步上岸的一瞬间,你走进了历......
-
〓 涵养文化自信 博物馆大有可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时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
-
〓 光明论坛·温故: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重民本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这个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深刻阐发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充分彰显......
-
〓 艺术教育切莫重“术”轻“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校艺术人才培养重动手实践之“术”、轻思考明理之“学”——老师们希望学生尽快掌握创作技......
-
〓 写给大学毕业的你——相信什么、坚持什么、抛弃什么
【教育随想】 时光荏苒,又到了毕业季。二十一年前,我和今年北大的毕业生一样,拿着毕业证、学位证走出未名湖和燕园,之后我走过了香港中文大学吐露港旁的未圆湖,最后落脚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畔。 几年前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独自一人坐在未名湖畔曾经熟悉的那张长椅上。当时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可以对二十年前的自......
-
〓 光明论坛:以数字技术赓续黄河文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日,中共......
-
〓 《天工苏作》:古韵匠心成就江南艺术
关注非遗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段时间,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上映,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该片还“扬帆出海”,登陆北美,首轮在纽约、旧金......
-
〓 在运河边寻访曹雪芹遗迹
据文献记载,曹雪芹家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曾有田地和当铺。1992年,曹雪芹墓葬石刻也正是在张家湾出土。在近年正式开园的张家湾公园内,设有一处“曹石印记”景点,大量的景墙、漏窗通过诗词和镂雕娓娓道来文学巨匠曹雪芹与张家湾以及大运河的故事。张家湾,这座运河边的古镇,因与曹雪芹的这段奇妙缘分,而汇入了经久不息的“京华历史文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