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学思:让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进百......
-
〓 充分发挥书法的文化育人功能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绘画等多种文化形态于一身,以博大精深的意境和文化特质为世人瞩目。 书法具有特殊的文化育人功能。当下,书法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技法的锤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探究其文化育人功能,以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为书法教育的首要任务。 书法有利于文化自信。书......
-
〓 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故事描绘:传统价值观的传播......
-
〓 江蓝生:音容宛在忆故人
如果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当代出版史上堪称一个时代(或时期)的话,杨德炎先生无疑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四面楚歌中刮骨改革、全面出击,他带领商务印书馆转危为机,进入了生机勃发的新发展阶段。6月22日是杨德炎先生逝世11周年,本报特辟专版刊发文章,以纪念这位有着浓厚人文主义情怀的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杨德炎先生追思会叫......
-
〓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声音】 现有考古成果表明,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夏商至西周早期中华大地上众多区域性文化中发展程度最高,同时也是最为独特的一支。三星堆文化以地域性鲜明的土著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呈现出独特而规律的文明特质。 浙江良渚、江西大洋洲、湖北盘龙城、......
-
〓 有关胡子和他的诗的一些片段
一回想起来,和胡子相识,大概是在1994年。那时我在隔壁的清华,隔三岔五来北大蹭课,搞一些文学小串联,一来二去,和五四文学社的他、冷霜、王来雨、周伟驰等朋友混熟了。那时大家好像还不太叫他“胡子”,而是“小胡”“小胡”地叫着,大概一来冷霜他们是师兄,二来他当时的体格确实也瘦小。这个瘦瘦的“小胡”,早已是北大的风云人物,单......
-
〓 文化评析: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当前,人们身处信息时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儿童跟随大人们的节奏,也难免身心紧绷。儿童艺术活动多具有创造性、趣味性、游戏性,可以让孩子们身心愉悦、情绪平稳。丰子恺说过:“美好比健康,艺......
-
〓 文化评析:中文走向国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近日,教育部有关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关于应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提案》的答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教育部在答复函中称,关于国际中文教育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要举措,要拓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提高中文服务能力,为来华旅游、留学、工作、居住人民提供语言支持,进一步推动中文成为更多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官方语言或工作......
-
〓 《黄河文化大会》:品黄河文化 展时代风采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播出,获得热烈反响。节目邀请了99位黄河文化爱好者作为选手进行答题,通过答题比拼、嘉宾故事、导师讲解等,对黄河文化、黄河故事、黄河人物进行深入挖掘。节目自播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
-
〓 长者之风 山高水长——追忆我与傅璇琮先生的交往
岁月荏苒,傅璇琮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七年,我与傅璇琮先生相识交往有三十年,追念点滴往事,心中仍似波澜起伏。 1987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向往已久的中华书局,怀揣着我的导师吴枫先生的亲笔信,带着不安而又崇仰的心境去拜见傅先生。待人和善、笑容掬面的他,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窘态和生涩。那时,傅先生已任中华书局的副总编,我......
-
〓 光明论坛·温故: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中强调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天下之事,不......
-
〓 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
今年三月,在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上,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的“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系列社教活动被评为优秀案例,这是浙江省唯一入围终评的项目;而这项计划,在不久前还获得了亚太遗产中心颁发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 “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要从2022年的3......
-
〓 文化评析:重视《中国话》背后的语言价值
兔年新春,央视纪录片频道在春节长假的黄金时段开播了其最新纪录片《中国话》。该片以记录和保护中国的语言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对语言学者及普通中国人的采访与讲述,系统性地挖掘、梳理和探究“中国话”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填补了语言文化类纪录片的空白,带来了根植于血脉的“语言”新风潮,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语言一直是传媒......
-
〓 文自在,名久留——回忆柳鸣九先生
第一次见柳鸣九先生的面,是在1985年,我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刚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就在外文所那狭窄的过道中见到了个子不很高的柳鸣九先生。我颇有些拘谨地跟他打了声招呼,并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柳先生当即伸手出来,跟我使劲地握了握,第一句话就是:“陈先生的高徒啊!”我和柳先生之间没......
-
〓 教师收入超公务员 不妨学学金华
在浙江金华,当地媒体近日公开披露教师收入已超公务员,有的地方教师年终奖超过9万元。报道称,当地在出台公务员奖金政策时,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像2019年浦江、武义等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已高于公务员。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郑重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申教师待遇必须不低于或高于......
-
〓 何怀宏的2021私人书单:读一些闲书
我羡慕那些学术目标明确而单一,且直奔目标,心无旁骛,目无他视,只读自己研究范围内的书的人。在一些写作或准备写作的紧要时候,最好自己也这样做。但在通常的日子里,我还是喜欢读不少闲书。于我而言,“闲书”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和学术研究和写作计划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吸取一些新知或保持一些对文学或人物的感受,甚至有时也只是为了......
-
〓 画中话节气·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不久便是立春了,正所谓“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里的民俗活动丰富有趣,如祭灶神、尾牙祭、喝腊八粥等,这些都与大寒不无关系。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俗语,可见“寒冷”是百姓对大寒时节最直观的感受。“寒”之造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直至现代汉字,其基本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宝盖头代表房屋,......
-
〓 春分是燕子的主场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欧阳修的《踏莎行》描写了万紫千红、新燕双飞的仲春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又曰:“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所以,春分是燕子的主场。因为燕子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所以古时把它叫......
-
〓 做学问的三种现象
王国维(1877—1927)提出过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我也照葫芦画瓢,根据这么多年接触到的人和事,总结出了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学问的三种有趣现象。第一种现象:评上正高(级职称)开始做真学问。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不少青年学者,为了能够尽快评上职称,常常是什么样的文章应景好发,什么是报刊编辑们关注的热点,就......
-
〓 我与北大中文系·陆俭明: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来人才辈出、名师云集,学术薪火代代相传。北大中文系的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京师大学堂分科设立“中国文学门”,迄今整110年。在北大中文系110周年系庆之际,我们刊发6位北大中文学人的口述文章,听他们回顾其与北大、与北大中文系的结缘经过,讲述人生与治学中的点滴感悟,阐释对如何继承与发展北大中文传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