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传承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的新阐释,提出的......
-
〓 想念严绍璗先生
《日本藏汉籍善本研究》严绍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明书话】 惊悉严绍璗先生于8月6日辞世,十分痛心!不是因为疫情肆虐,加之先生又入住北京昌平的泰康养老院,竟至连最后一面也没得见,只能仰天长叹了。 严先生是我的老师。1981年大学三年级时,他给我们开设了“中日文学比较”课程,从那时起我记住了严师对日本文学,特......
-
〓 一孔之源:回忆我的学生孔源
谁知道生命多么长久?一半是醒着,一半是梦。我们活着是死,死着是生,呵,没有谁过得更为聪明。——选自穆旦《神魔之争》一诗孔,是什么? 光,能够从孔中透过来;水,能够从孔中流出来。孔源,虽然平时比较严肃,但他自带光源;孔源,虽然通常言语不多,但他的大脑、他的笔端就是水源,总有活水从那里源源流出。孔源在立冬后的第一个周末突然......
-
〓 重逢,在春天里
时间从不爽约,经历风尘仆仆,年如约而至。无论你身处故园还是离乡未归,都谨祝你春节快乐!故乡的概念日渐模糊,故园的面目也不同于昨,我们热衷于吐槽“中国式盘问”带来的不适和城乡生活方式切换带来的尴尬,惋惜于年俗差异的消失和集体仪式感的破碎,但当年的脚步临近,我们依然年复一年地期盼着回家。回家,那里留存着记忆中的田野与天空,......
-
〓 新闻随笔:传统茶的“年轻态”何尝不是一种包容美
冷泡茶、速溶茶粉、茶拿铁、茶叶冰激凌、气泡茶饮……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一批“年轻态”的新式茶饮纷纷亮相,茶叶产品从生产、包装到销售方式,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品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香深深渗透在华夏民族数千年的生存发展史中,......
-
〓 打破电商低折魔咒:数字时代的社店新融合
“天下苦电商久矣。”有人这样感叹。对于出版社来说,不上电商卖书难,上了电商也没什么利润。对于书店来说,不做电商等死,做了电商找死。图书电商魔咒,本质上是图书产品属性和出版界在网络流量方面的缺失所造成的。作为低价易耗品,图书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频次,很容易成为电商的最佳宣传品,与超市喜欢用打折鸡蛋吸引老太太一样。图书产品定......
-
〓 古老的音乐,年轻人也喜欢
传统音乐包括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近年来,随着国学热在中国日益升温,传统音乐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以丰富的形态、独特的韵味掀起人们对传统艺术寻根探源的热潮。《闪光少女》《国乐大典》等影视剧、综艺节目成功出圈,受到年轻观众追捧。bilibili视......
-
〓 秋菊有佳色
“菊花是中国人民所最喜爱的花朵”,“在秋天的首都,走到公共场所,走到人家,园中院里,阶畔案头,到处都能看到菊花”,冰心最喜欢的菊花是“白托红心的‘踏雪寻梅’,黄里红面的‘金阙芙蓉’,还有触手沾香的‘香白梨’”。菊花,在闻一多看来,是“有历史,有风范的花”,“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1922年重阳节前一天诗人专......
-
〓 既让文物活起来 更让文物火起来
日前,随着三星堆遗址再出土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在内的500多件珍贵文物,国宝相关话题又一次引发广泛关注。为了让国宝花式活起来,相关机构、媒体和广大网友可谓脑洞大开,每次都能掀起国宝火起来的新高度。 “三星堆版堆堆明天不上班”“三星堆出土青铜小立人翘着兰花指”“三星堆人不仅有鞋子可能还有皮鞋”......
-
〓 纪录片《脉动泰山》: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不久前,在福建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传来喜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本届大会审议,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早在几十年前,有着“五岳独尊”之称的东岳泰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身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双遗......
-
〓 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
“网言网语”可以说是一种介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兼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类语言的特点。网友在网上留言,多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就可不必再说,因此,网言网语有着简洁、明快的特点,词汇多通俗、时尚,句子多比较简短,而这也正是口语的风格。但另一方面,网言网语又是“写上去”的文字,网友之间彼此只能......
-
〓 一月的悲伤
寒冷季节里的伤逝,冻彻心扉。冬月腊月,小寒大寒,年关不好过,“七老八十”,上年纪人常视为畏途。2021年1月10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沈昌文在家中沉睡未醒,长眠而去。不到一周,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吴福辉探亲突发心梗,殒身加拿大。六天后,辗转病榻一年多,家父走完了一生。三位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长辈,相继撒手远离尘世。19......
-
〓 勤牛奋耕——牛画·画牛
2021年将迎来我国传统生肖中的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次席,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的说法。在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力,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厥功至伟。中国人对牛的感情十分深厚,牛有中国人崇尚的品格,吃苦耐劳,踏实勤勉。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有云“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鞭牛”仿佛也是在鞭策每一个中国人在新的一年更加惜......
-
〓 光明时评:“破五唯”后新的评价标准应提上议程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进的重要机制,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做出了新的部署,其中涉及高校评价的部分,再次强调“不得将论文数......
-
〓 北大保安办学:教育之光的不断传递
1995年,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试进入北大法律系学习,成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他的励志故事被写进《北大燕园卫士》校刊,照片也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图册上。从北大毕业后,张俊成回到家乡山西长治,创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在他的学校里,贫困学生可以零成本读书,学校还帮助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得......
-
〓 马克与中国茶
那些附庸风雅,盲目追求礼仪,拘泥于严苛饮茶规范的做法都为马克所不齿。他一向认为饮茶的仪式感应在于对原料和工具的精心选择,在于对种植和加工方法的认真遵循2023年5月3日晚,马克离开了这个他熟悉的世界。1最后一次与马克见面是整整10年前,我在罗马大学筹办意大利首届汉语教师技能大赛,把他从威尼斯请来做评委。他很爽快地答应,......
-
〓 文化评析:传统文化数字化是“两创”发展的重要推手
两年前,面对疫情,国家大剧院策划推出“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系列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其中“华彩秋韵”线上首场音乐会实现了全球首次“8K+5G”直播,超高清画面带来震撼人心的沉浸感。两年多时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上百场线上演出,一些传统文化演出好评如潮。 疫情期间的......
-
〓 中国人的吃辣史——摘自《餐桌上的中国史》
无论是烧烤摊还是下饭馆,你总是能听到一句灵魂拷问,“能吃辣吗?”在祖传吃辣的四川人面前,一份“微辣”的火锅底料无疑等于认怂。辣已经成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解药,那辣椒是从何时传入中国的?我们又是怎样爱上吃辣的? 明治大学张竞教授的《餐桌上的中国史》(中信出版社)给了我们答案。辣椒何时传到中国辣椒原本不是中国产的,是明朝末年......
-
〓 民以食为天 食因器增色——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重维度
【学人谈】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光盘行动”广泛开展,唤起了全社会的爱粮节粮意识,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何让老百姓从“吃饱饭”到“吃好饭”,这不仅仅是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也是广大设计师们关注的课题。怎样的饮食器具设计能让人们在吃饭的同时感受......
-
〓 酒事江湖4·詹福瑞:酒洒坟前草
按说,我家里是有喝酒基因的。父亲和长兄酒量了得,半斤八两之上,稀松的事。但农家喝酒的机会不多,只在年三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无论古今都是富有士人的雅事,距离肚皮都填不饱的农民生活甚远。三节中端午正处五黄六月,大部分农户断粮,所谓过节,就是包粽子,中午的菜,加个粉条炖肉而已,好一点的或者炒个鸡蛋。中秋节要好得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