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审“时”度“势”传承地方戏曲
习近平总书记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了殷切期望,这是对戏曲传承的关怀,也是对戏曲发展生态提出的更高要求。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需要我们挖掘中国戏曲的时代性,将戏曲传承与时代精神进行关联性思考,从一种审“时”度“势”的视角评估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的人才传承、发展境遇、未来态势。中国戏曲......
-
〓 画中话节气:小雪,邂逅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当气温随着呼啸而来的西北风降至零度,天空中飘起零星的雪花,小雪这一节气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明代学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有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说的就是小雪前后,天气渐寒,降雪伊始,但由于“地寒未甚”,雪不会下得很大,故称作“小雪”。与立冬、冬至等冬季“网红”节气相比,小雪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很多时......
-
〓 光明论坛·温故: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语出《论语·季氏》,意思是见人有善,则欣慕向往,唯恐赶不上;见人有不善......
-
〓 抗战时期日伪为何推崇墨子学说
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是对个体生命的无限珍爱,是对国家尊严的高度尊重,是对和平的永久向往,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大肆屠杀中国人民,根本就违背了墨家兼爱非攻精神。抗战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日伪出于维护殖民统治的险恶用心,居然对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子推崇备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总的政治目的是灭亡全中......
-
〓 去无所逐来无恋——苏轼的“变”与“不变”
人们为什么爱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永恒命题,激发着千差万别、绵延不绝的回答。笔者的回答,要从一件《献蚝帖》说起。这件书法作品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生蚝的两种烹调法,即酒煮和火烤,至今仍是我们享用海鲜的常见方式;二是苏轼的调侃与幽默。很多人爱苏轼,可能出发点都是这两个方面:新鲜的知识,活泼的乐趣。这篇小文写于海南。另一篇......
-
〓 酒事江湖6·苏童:往事的酒杯
我父亲不喝酒。他爱抽烟。家里除了黄酒瓶子,我几乎没见过其他酒瓶。但我的两个舅舅爱喝酒,他们不抽烟。我们三家人住在互相紧邻的房子里,各家的空气似乎总忙着竞争,我们家有烟味,但我两个舅舅家经常飘出酒香味来,酒香自然轻松胜出。这是我小时候便懂得的常识。我大舅家境较为富裕,讲究吃,我大舅妈擅长做红烧肉,做了红烧肉我大舅必然要喝......
-
〓 “博物馆进中小学”教育效果值得期待
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我国博物馆虽然日益重视中小学教育工作,但一些博物馆还缺少能够......
-
〓 努力加餐饭
夜里没有心情读计划中的书,随手翻开《古诗十九首》,看看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触。翻到《行行重行行》,读到最后“努力加餐饭”时,眼睛忽然就湿润了。这样简单的几个字,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许多。那是我以前不曾在意的简单句子。而此时,这几个字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十几岁时,我离家外出读书,父亲送我到......
-
〓 北京的银杏
从前,如果有人让你谈对北京秋色的感受,恐怕你会毫不迟疑地说到红叶,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天最具代表性的色彩。是的,古往今来,面对北京的秋色,文人墨客诗情难抑,动情吟唱,留下了多少描写香山红叶的诗篇。细细说来,最早写香山红叶的恐怕要数金代诗人周昂,“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香山》)脍炙人口。此后,佳作代代迭出,香山......
-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
编者按今年是故宫建院六百周年。除“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外,故宫将周年纪念的个人展给了苏轼。这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因其诗文造诣和人格魅力,一直备受后人喜爱。时至今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虽已接近尾声,但关于苏轼的讨论却从未结束。今日,光明悦读约请作家、书法家、本报评论员共同撰写文......
-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新故宫人的故宫情缘
讲述人:王旭东(故宫博物院第七任院长)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戈壁沙漠环绕的敦煌守护莫高窟28年后,中央把我调到了京城的故宫,从一位“莫高窟人”变成了“故宫人”。2019年4月8日,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历程。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不时地追忆,究竟与故宫有哪些缘分?我这样......
-
〓 千年木塔不能仅寄望于“县级保护”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层木塔,全国孤例。然而,近千年来,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扭曲变形”已至少7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应县木塔属于稀世珍宝,是世界......
-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
讲述人: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日子过得真快,已经到了经常被要求“想当年”的年龄。的确,总有一些记忆是岁月抹不掉的,长存心中。我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四合院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看来,紫禁城就是一座世界最大的四合院,而能够有幸参与故宫的保护,就是特别值得回望的经历。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外留学期间,我曾从事历史文化街......
-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近年来,许多形式新颖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城市兴起:颇具新意的时尚实体书店、精致的艺术品博物馆、设计感极强的艺术园区……这些地标式的文化空间,多位于主干道旁边或繁华的商业区,构成了城市的“面子”。可在背街小巷深处和很多老旧小区里,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文化空......
-
〓 秋月之美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月可以玩、可以赏,可以寄托相思与眷恋。唐代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可知玩月之风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谢灵运的《怨晓月赋》、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谢庄的《月赋》都是玩月佳作。到了唐朝,社会文化空前开放,玩月、赏月更加风行。唐人对......
-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
近日,各高校陆续开学,新学年开启。两则与招生相关的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不合格博士被高校“批量”清退,另一则为博士扩招并突破10万关口。公众追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博士?于博士培养单位来说,如何做好扩招背景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不少舆论认为这是高校对社会关于博士培养从严......
-
〓 守望家园·王仁湘:御宴,吃不完得“兜着走”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种现象:以“吃不完”来显示主人的盛情。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在今天已是常态;其实在古代,也并非统统倒掉,有时是要打包的。古代打包的法则,也有大小的区别,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吃不了要“兜着走”,御宴上曾有过这样的规矩。一些人常常以肴馔的量来定义筵宴的丰盛程度。宴席的准备都是以“......
-
〓 与天下共明月——摇曳在金风玉露里的中秋
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正是丙辰中秋。金风玉露......
-
〓 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文创工作是博物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文化价值是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文创产品也是商品,文创研发要符合市场规律•博物馆IP资源只有被社会广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故宫文创受到普遍关注。一个博物馆用几年时间,研发近万种文化产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现象,其中奥秘在哪里?运用知名馆藏打造IP,助力产业提升文化内涵,拓展品牌......
-
〓 让非遗唱出黄河文化的新声
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丰富鲜活的黄河非遗截至目前,在1372项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