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文化论坛:无缝时代的审美
新媒介不断涌现,突破了艺术审美的场所限制西晋太康年间,左思面壁十年写出了《三都赋》,经当时的名流推荐,一时间风靡京城,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洛阳的纸价大涨。400多年后,宋之问还说“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以今言而论,就是连续400年一直在畅销榜上。洛阳纸贵,实质上揭示的是艺术与媒介的关系问题。古希腊把诗人和匠人归为一类......
-
〓 诗说节气:处暑
进入处暑节气,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
〓 寻踪·王仁湘:璧小物件写下大历史
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玉璧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图片由作者提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璧,瑞玉圜也。”虽然只是一个小物件,但它在历史舞台上反复出现,甚至影响、改写了历史。古代的玉器,最初大多是实用器,以装饰类器形为多。后来的玉礼器,应当是为顶层社会设计的,部分礼玉的形制,也源于实......
-
〓 节气·物候: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立夏节气,古人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一天在天文历法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太阳行至黄经45°。有趣的是,立夏时天黑后观察天空,会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南——也是从正东算起45°的位置。立夏属于四月的节气,称“立夏四月节”,但立夏不一定都落在农历四月,据笔者统计,1966~......
-
〓 汉字可以这样美
图为韩国选手金绣辰的参赛作品一对情侣闹分手,女孩收到了男生寄来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的“不念”两个字令她心灰意冷,伤心落泪。然而手中的卡片却因为女孩子手心的温度出现了“心”字旁,变为“怀念”,于是女孩破涕为笑,二人重归于好。这是韩国设计师金绣辰展示的汉字之美,她的这个创意在“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中获得了银奖。......
-
〓 刘洪强:国学热的冷思考
时下,社会上刮起了阵阵“国学风”。放眼各种媒体,随处有关国学的论述和报道。从大学讲座到企业沙龙,国学也成为各种讲坛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学“老课本”重新走入视野,层出不穷的国学“神童”也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有人甚至提出国学应该从娃娃抓起。鸦片战争以来,面对着挟其船坚利炮而来的西方殖民者,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强敌,故而......
-
〓 人民时评:经费改革,激发科研生产力
此次改革旨在推动科研经费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转变,将“人围绕着经费转”,转变为“经费以人为核心”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一份文件,在很多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这份《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被冠以“科研经费大解放”这样兴高采烈的标题。人们期待,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
〓 何正权:河的命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不禁想起了一年前“行走大运河”时所感受到的沧海桑田……去年7月。苏州枫桥路边的古运河静默着,看不出水活着还是死了,睡了还是醒着。我因为配合大运河“申遗”,跟随大河报团队进行“行走大运河”的专题采访,一次又一次地探访这条河流。从郑州出发,到聊城、徐州、淮安、扬州、无锡、苏州,目的地,则是京杭大运......
-
〓 为何“陈寅恪热”持续不断——陈寅恪晚年诗答客问
高:你的新作从名字上看也是对陈寅恪诗歌的考释。我也见到一些地方说您对你的朋友胡文辉的《诗笺释》的今典部分不甚满意(胡文辉老师本人觉得今典比古典好注),那么你的新作中,对陈诗提出了哪些新的看法呢?你对胡文辉老师的著作做出了修正,还是更进一步的推进呢?答:我将要印出的是一册小书。《寻今典》是原来的名字,后来编辑认为......
-
〓 王雪峰:学术语言的式微
刚刚过去的2013年,大学留给公众的最后记忆不是发明、创新,而是腐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四川大学一位副校长、浙江大学一位副校长的相继落马,使中国大学世俗化的色彩显得更为浓烈了。生活在大学中的我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当今的中国大学“正常人”越来越多,类似金岳霖、沈有鼎、陈景润这类的“怪人”越来越少了。教师之......
-
〓 寻觅一江碧水源——“人文汉水·襄阳笔会”侧记
以七天的时间,去读懂一条河,或许远远不够。但七天的见闻,却足以在人心中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美丽印记。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举办的七天里,汉水就是这样闯入了我们的心扉。10月,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就要正式通水。那一泓清甜的汉江之水,将经过1200多公里的路途跋涉,润泽干渴的京津大地。在那千里之外的源头处,汉水究竟是什么模样......
-
〓 让学习回归求知的本源
两会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全国政协委员莫言提出了关于中小学学制改革的提案,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他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时间太长,学生有一半时间复习应考而不是学习新知识,因此建议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实施10年一贯制直通车,每年两次期末考试。以应考而不是求知为目的,这种情况何止存在于基础教育。从近年来多地大......
-
〓 中国书法之谜
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王羲之《远宦帖》米芾书法颜真卿《祭侄稿》 中国书法从半坡瓦陶上的图案,到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魏碑汉隶,乃至到王羲之的行书,到唐楷,到宋元明清行草书……无不流淌着迷人的魅力。中国书法之美,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毫不为过。古人说它是“众美中至美”,今人则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建构。那么,究竟是什么使......
-
〓 阅读易入7大误区
古人云:天下第一等好事无非读书。但读书一事本来也是有规律可以遵循、有误区需要规避的。历史上嘲笑书呆子的事情屡见不鲜,就因为那样的读书人脱离了实际,走进了读书的误区,变成了“两脚书橱”。当今时代,几乎人人都能认字,阅读已成了全民盛事,但同时新的读书误区也在显现,本版略加归纳,给以剖析,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警醒。读图郭振宇读......
-
〓 校训的故事·忆述·郭启宏:孙逸仙的大学
大江之滨矗立着巍峨的北校门,坦然面对浩瀚的外部世界。为花木映衬着的南校门,则向过客敞开深邃的内宇宙。这就是中山大学,我的母校。 记不清哪一年了,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我沿着两旁紫荆树遮掩的大道,向校园行去。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突现眼前,是小礼堂。其外,一列高大的棕榈树如旌旆拂云,树前一围花圃,其间有钢管......
-
〓 记者手记:国学不是商家的“跑马场”
在调查走访中,两类国学班给记者的直观印象是:贵!火!高昂的价格伴随火热的追捧,细细想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是这么简单的经济规律。就民办私塾而言,有文化传统的殷实家庭自然乐意掏腰包,其他的家庭也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得不进行教育投资。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孩子铺就一条好路子的心态却不想被......
-
〓 论文字的起源和中国文字的起源
古书上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创造出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种道理不在于黄帝的雄才伟略和仓颉的睿智;而在于这表明了,文字是在有了政权之后才产生的。 就一个族群来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必定有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有语言就足够了。因为一个小群体的交流,语言是最......
-
〓 文化评析:让孩子们读读至真至幻的金庸
一部金庸小说,在几代人手中传阅,早已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基因。在这个太过“现实”的时代里,让孩子们读读至真至幻、至情至性的金庸,或许会开启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金庸的武侠名作《射雕英雄传》赫然在列。孩子该不该读金庸?这个问题其实讨论已久,但仍争议多多。......
-
〓 寂寞文人
如果可以选择,我祈求来世沦为一位文人。做一个风流而不下流的才子,过一种简单而不简约的生活,生前一身傲气,身后一副傲骨。甚至期待,用陶潜的锄头除尽东晋官场的浑浊,用李白的醇酒灌醉大唐山水的妩媚,用苏轼的豪笔重绘北宋黄州赤壁的伟岸。然而在今天看来,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人雅士都摆脱不了“自古圣贤皆寂寞”的宿命......
-
〓 杨曾文:怎样读《六祖坛经》
一、禅宗的兴起佛教创立于古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和结合,在隋唐时期实现中国化,重要标志就是先后成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在这些宗派中,以禅宗最具民族特色。正如近代倡导佛教革新,提出“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太虚法师所说:“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