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瑞衡:丹青传古才流芳
吴瑞衡绘《峡江清秋图》 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绿两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民间,还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中国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与西方的油画、水彩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工具或技法上的,也是文化习惯及......
-
〓 肖复兴:小暑宜茶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讲,小暑节气的到来,就是说天热了。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对于......
-
〓 我与梅花是故人
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3万多株梅树婷婷玉立、蓬蓬勃勃、云蒸霞蔚,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空气中弥漫着点点香气,这新鲜的奇香,不像玉兰花那样浓郁,倒像水仙花透出的淡淡香气。梅花把一个冬天所蕴藏的......
-
〓 李白《静夜思》“床”字正义
《静夜思》为即兴口占绝句,比起李白其他作品,这首诗算不得上乘之作。试比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好多写月的诗句,试吟诵《关山月》等咏月寄情的篇什,高下自见。况且,这首诗在传抄或传诵过程中,错了两个字,诗的意境大打折扣。其实,正规《李白诗全集》上的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依据古......
-
〓 文化评析: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四谈“戏曲进校园”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作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并且现在的青少年已经逐渐疏远了这些艺术,戏曲与年青一代的代沟或成为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缩影。事实上,戏曲离孩子并不远,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天书奇谭》,都包含着戏曲元素,而今所谓的与之疏离,只是他们没有在完整意义上认识戏曲,才出现了对传统戏曲......
-
〓 光明论坛:高校经费投入体制须细化至学科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近日成为热议的话题,尽管教育部否认取消“211”“985”工程建设的说法,却难以消除对这种高校财政经费投入计划体制的质疑,也不意味着这种体制不需要改变。 如今,“211”和“985”工程在激发高校办学积极性上的边际效应已经发挥到尽头。“211”“985”工......
-
〓 石万东:人生何以“致远”
人,到底能走多远?一直是笔者多年来苦苦思考的人生命题。近来在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过程中,悟出一些感受。 择机而动,顺势以致远。有句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一样的早起,命运截然不同。植物被冻死,不是在严冬,而是在早春,因为急着生长却纷纷倒在了看似机遇的春寒之中。种子在库......
-
〓 读书管见:读书如登山
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
-
〓 关于孔子“和而不同”的再思考
笔者发表了小文《“和而不同”辨析》(载《人民日报》2012年7月5日第7版)之后,引发了一些读者的兴趣及讨论,这里就相关问题略作进一步说明与阐发,不当之处尚请批评指正。一、“和而不同”的“和”与“和实生物”的“和”不是一回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涵义相同......
-
〓 年俗是这样“俗”起来的
放鞭炮、贴窗花……这些习俗原本并不属于春节,但它们为什么成为春节独特的标签?中国人过年的讲究很多,这些讲究最初可能仅仅是达官贵人的享受,也有可能是某一地区的习俗。经过不断地发展,其中一些年俗逐渐普及到民间和其他地区,成为现在人们过年时必要的习俗,这些习俗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鞭炮曾经能“治病”据......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追求一流,要义在于特色发展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梁 颖 追求一流是所有大学的梦想,也是我们整个国家追求的教育强国梦。作为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地方高校,其根基在于主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追求一流,其要义更在于特色发展:在融入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地方高校深厚的办学历史,寻找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
〓 点将台·老鲍谭古:道德强迫症
子游是孔门十哲之一,他说的话,在《论语》里有六条。这些话颇显贤哲气象,不愧四科十哲之列。比如《论语·里仁》记子游的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其意是,事奉君主如果过分烦琐,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为人谋而不忠乎?这是曾子的每日反省。但,忠是要有分寸的。不能适可而止的......
-
〓 见仁见智:期望有更多“最爱阅读城市”
近日有媒体发布了中国最爱阅读城市的榜单,宁波、合肥、重庆位列榜单前三名,前十名的其他城市包括济南、杭州、南京、苏州、青岛、长沙和郑州。 从这个榜单所涉及的各阅读城市的畅销书榜中可以看出,各城市间有很多阅读共性,比如文学及小说都是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别,而畅销书也在各城市图书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通过这个榜单,......
-
〓 漫话才女蔡文姬
金代张踽绘《文姬归汉图》 画家李振炎为蔡文姬《悲愤诗》所感,绘《文姬归汉图》相赠。赏画之余,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程砚秋曾首演《文姬归汉》,剧情非常简单,只演绎了曹操遣使者周近用重金赎文姬回归汉朝的故事。后来广东粤剧、上海越剧都排演过《文姬归汉》,但影响最深远的当属郭沫若在1959年创作的话剧《蔡文姬》。郭沫若以......
-
〓 一首诗能传几条街?——摘自张大春著《大唐李白·少年游》
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说得相当自傲:“诗是吾家事。” 这个“家”字,不只是强调杜甫知名的“家人”——他的祖父杜审言——也强调了身为一个“士族”的习业传统,也就是士族阶级的门第。门第的重建与动摇,大约就是大唐王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个政治工程。 从公元701年展开的半个世纪,是大唐立国以来变动......
-
〓 新语:给每一位参观者更妥帖的服务
逛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不仅是琳琅满目的藏品,还有宁静悠远的氛围,都夹杂着历史的信息和当下的现实,成为国家和城市文化血脉的一部分。这些年来,从博物馆免费开放到博物馆奇妙夜、从各类活动开展到线上线下联动,我们的博物馆没了高高在上的架势,多了一份贴近大众的亲切。据统计,2016年,我国博物馆接待......
-
〓 留给浙大的最后绝响——悼念傅璇琮先生
在浙江极寒的日子,一月二十三日下午,突然传来了极寒的噩耗——浙江之子傅璇琮先生逝世。太突然了!我无法相信,因为傅先生正向我微笑,那么亲切和蔼的笑容,那么熟悉的面影,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同我谈初唐诗人宋之问的生卒年;指点我研究宋代官制须从点到面,先从《宋史职官志补正》基础研究做起;同我谈做学问要见难而上,可以试试编撰《宋代......
-
〓 人民论坛:团圆,是一次文化之旅
新春团圆,跨越千山。哪怕,是买7张火车票、途经8个地方、在11个火车站上下车、行程2000多公里曲线回家的西宁小伙;哪怕,是从北京骑了17天自行车、“千里走单骑”回到老家的南充姑娘;哪怕,是载着年货跨越大半个中国,由广东一路奔驰到云贵川的“十万返乡摩托大军”……团圆之旅即便充满艰辛,也阻止不了人们春节回家、亲人团聚的步......
-
〓 唐诗故事:一字推敲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唐末五代诗僧齐己。齐己(860-约937)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宋高僧传》卷三十载:“乃益阳人也”(今湖南益阳赫山区)。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贫寒,7岁即替大沩山寺放牛。性颖悟,......
-
〓 解决高校课堂手机顽疾应对症下药
如何让学生不在课堂上玩手机,是今天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据《中国青年报》11月6日报道,在各种与手机斗智斗勇的课堂故事不断上演的同时,南京大学却有一门课程反其道而行之:学生上课前应把手机充足电。这门用“微信点名”的课需要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