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秦王朝末年,在天下反秦的洪流中发生了一幕楚将刘邦与秦相赵高联络的戏剧性场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均有记载,看来属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秦始皇本纪》定之为二世三年八月,《高祖本纪》虽未注明年月,但与这个时间不会有出入。因为两本纪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标志,即刘赵联络发生于章邯降......
-
〓 追逐远大梦想肩负时代使命——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这些天,我总能看见你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影,你们也一定在回忆这四年难忘的时光。每一届学生都有特殊的校园经历,在你们的回忆中一定有这样的一幕——你们在新清华学堂观看话剧《马兰花开》时,很多人都落泪了,你们都被“两弹元勋”邓稼先学长以身许国的精神所感动,并真切地感受到了责任的含义和分量。 在这里,我想告诉......
-
〓 李白五绝所表现的朦胧美
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花之红艳而墙外的人却感觉到了呢?其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条,是因为墙里的人太熟悉这花了,连同这花的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就削弱了对花的红艳的感觉;第二条,是因为见惯了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就感觉不出其美好的红艳来。又有人说:月下看美人更要美几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月下看人是朦胧的,朦胧......
-
〓 博物馆里的童年——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 越来越多小朋友们走进博物馆。 但......
-
〓 历史让人突破“当代的束缚”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史学仅仅是一门......
-
〓 奔跑在路上有信仰有梦想——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新学年来临之际,每位同学都会有新的打算、新的目标。我想和同学们着重谈一谈立德树人的问题。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只是个口号,我却认为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第一位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追求幸福,渴望成功,并为此付出过种种努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很容易迷失自己。我们拼命奔跑,突然冒出来一......
-
〓 学术交流要回到“爱智慧”传统
学术交流机会增多,本来是一件好事,是“改革红利”的反映。应该善用这一“红利”,而非粗放滥用,从而伤害学术本身“文山会海”本是描述官场怪象的专用术语,如今用来刻画中国学界却很形象。据报道,时至年末,很多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疲于奔会”,有时一天要连赶数场。“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不好意思,我要先走”在会场频频入耳。据称,这种......
-
〓 心正——古人弹琴的讲究
古人做事,是很讲究、很敬业的,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是一只淘米箩,不谈艺术性,至少是规规矩矩、精致坚固的;写字,即便是帐房先生记流水帐,那字也一定周正精到,毫不苟且的。至于风雅之人做起风雅之事来,比如饮茶、做诗、作画,那讲究就更多。讲究得有道理,能更好地支持主题立意;讲究得喧宾夺主了,也能横生出许多的趣味,要往好处说,这还......
-
〓 妙趣横生咏棋诗
棋,有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棋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招魂》中就有“哀蔽象棋,有六博兮”之句,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流行。围棋又是棋类的鼻祖,大约在公元前近三千年就已经出现了围棋。据《世本》所说,围棋为尧所造。据晋张华《博物志》中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
-
〓 域外听风:将尊严还给屈辱的灵魂
“我们不应该羞愧,应该羞愧反省的是那些否认历史,拒绝反省的人”最近,一部名为《鬼乡》的慰安妇题材电影在韩国热映。首映一个多月以来,已经吸引超过355万人次观影,牢牢占据热度榜首位。牢记痛苦而屈辱的历史,让“奶奶”们回家,成为很多观众的心声。影片是根据韩国慰安妇受害者证言而创作的,剧情不仅是她们痛苦经历的集中呈现,也包括......
-
〓 金台论道:警惕“精神返祖”
日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80岁的老太为了“祈福”,竟朝所搭乘的客机发动机撒了一把硬币,所幸被其他乘客发现后及时通知机组人员,硬币被全部找到并取出。这条新闻之所以令人冷汗直冒就在于,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搭乘的航班不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近些年来类似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论是殷墟遗址的墓穴还是成都宽窄巷子的普通水池,不......
-
〓 人才史话:古诗文中的人才观
资料图片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活跃着一大批文人。不仅文武百官大都来自文人,社会名流和士绅也多半出自书香世家和耕读人家。由于传统文化积淀厚重,中国文人特别推崇名誉与节操,把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并衍生出许多传诵千年的诗词名句。比如,文天祥在狱中朗吟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于谦誓言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
〓 光明时评:文化启蒙,公共机构责无旁贷
如何将孩子两个月的暑假安排得丰富而有意义,是不少父母面临的挑战。鉴于一个学期的学习已足够紧张,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应当成为假期里孩子们探索和了解外部环境的最重要途径,比如通过对各类博物馆的充分利用,去感受艺术、感悟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笔者一直觉得首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仔细考察盘点后发现,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各类教育......
-
〓 寻踪·王仁湘:御筵上的规矩
清宫紫光阁赐宴图(局部)资料图片人生而守礼,礼是社会行为规范。《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揭示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的道理。在社会化的饮食活动中,食礼逐渐形成,食礼在祭祀鬼神的活动中显得庄严肃穆,在君臣老少的饮宴中显得井井有条。最严谨的食礼往往出现在御筵上,与宴者要遵守很多的规矩。在古代宫廷筵宴......
-
〓 代表委员手记·王涛:把“新华字典”作为国家文化品牌予以保护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和举例为特点的普及性小型汉语工具书,至今已连续出版11个版本,总计销量约6亿册,成为当代中国获得世界声誉的著名工具书。同时,《新华字典》也是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具有文化标准价值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的编纂者和出版者投入了大量心血,适时修订维护,将《新华字典》打造成了零差......
-
〓 新论:守护好我们的语文素养
媒体人守护好语文素养这一立身之本,才能守护好新闻传播的立业之基一段时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媒体和资讯网站上颇为抢眼。昆明报业写稿机器人“小明”仅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腾讯网发布的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财经机器人写稿量已经达到4万篇。在人工智能挑战之下,媒体人恪守语文素养显得殊为宝......
-
〓 李慧:莫让过多利益挟持“申遗”
日前,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泡菜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获成功。然而,世界教科文组织对此给予否定,并表示被列为申遗候补名单的只有越冬泡菜文化,不包括泡菜这一食物,同时提醒韩国政府“如果韩国国内继续报道关于泡菜申遗已成功的新闻,今后的申遗将变得更加困难”。 泡菜申遗,在坊间引起不少议论,我们不难从中看......
-
〓 文艺观察:改进“研讨会”
漫画 徐鹏飞能化缘就可以开研讨会,参加会议只会“送花篮”,这样的研讨会对培养作家和繁荣文学不仅几乎没有好处,还将严重损害文艺评论的风气近一二十年文坛上的各类研讨会确实不少,仅在北京召开的就相当可观。给一位作家或一部新作开会研讨,本是件好事,对培养作家和繁荣创作都大有裨益。回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若某权威部门给某位作......
-
〓 孔孟谁更“圣”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千古定论,谁更圣,还需要讨论么?然而认真读过《论语》和《孟子》,联系孔子与孟子各自的经历,才发现,孟子的许多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述,其实都远远优于或深于孔子。孔子的一生,极度关心国家大事。他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之道。以世俗的眼光看,简直是个官迷。但孔子想当官的目的,不是为了捞好处,不是为了发横财......
-
〓 耿银平:时代需要更多的于是之
1月20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京逝世,享年86岁。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谢晋筹拍《赤壁之战》,邀请于是之演曹操。于是之答应了但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时间练魏碑,捎带着将《汉书》《后汉书》通读一遍。“演的是戏,比拼的是文化”,在于是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艺术工作者的每一个艺术创造,不仅是在用语言、动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