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鬓簪事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
-
〓 再现初唐的书法风尚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局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虽然经考证可以断定这不是褚摹本,但其“笔法飞舞,神采......
-
〓 什么是名家?
名家称呼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末,郑国大夫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刘向序《邓析书》......
-
〓 拉萨市尼木县切嘎曲德寺古籍普查又见元刻
切嘎曲德寺具有千年历史,起初建于古堡遗址上,后成藏传佛教普东派和萨迦派寺院,现完全为萨迦派寺院。该寺所藏珍贵文献凌乱混杂,之前,该县文化局曾派人对其进行大致包扎编号,约90余包。2012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一行五人在拉萨市文化局、尼木县文化局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专赴该寺,对所藏古籍进行普查登记。通过专家们的......
-
〓 寓意深刻的千年名画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顾闳中(五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西方关于宴会题材绘画均有名作演绎,西方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国有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全画共46人,描摹了韩熙载家设宴行乐的热闹场面。根据不同情节或场景,通常将画面从右至左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五个场景韩......
-
〓 巴金:这是一个人,一个时代——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演讲
周立民 1973年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巴金研究专著和传记《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评传》《巴金<随想录>论稿》《似水流年说巴金》等;文学评论集《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
-
〓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为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汉代立五经于学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甚至行贿改兰台漆书经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
-
〓 勿鹜声华忘政事 还从宽大保廉隅
全句为: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这是曾任清杭州知府的薛时雨(1818-1885)撰写的知府署大堂联。古往今来,为政者的重要品质是清廉戒贪。贪财好色,是贪;贪名,沽名钓誉,同样是贪,而且最终是为了贪得无厌的“利”。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曾指出:“古人求......
-
〓 生肖起点 立春?正月初一?
2月4日是农历立春,北京建国门街道在古观象台举办鞭打春牛仪式。本报记者贺勇摄生肖是中国人的出生证明,生肖文化是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生肖属性还常常因人们的联想附会产生系列的观念、禁忌,甚至还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所以生肖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时就变成了大问题。生肖是古代的一种计时系统。中国古代以木星为纪年的标志星,称为岁......
-
〓 话些桑麻故事 结那翰墨因缘
此联为享寿110岁的书法家苏局仙自题“蓼莪居”联。全联为:竹木四周,田畴满望,下临小溪一角,春朝秋月,恒与农夫野老、樵子牧童,话些桑麻故事;六朝典籍,三代文章,旁及大藏真经,酒后茶余,且同鸲眼鼠须、乌丝龙剂,结那翰墨因缘。“蓼莪”,《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联......
-
〓 光明讲坛·艾朗诺:宋代文人对书法的新态度——以苏轼为例
艾朗诺邂逅帖 苏轼获见帖 苏轼演讲人:艾朗诺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演讲时间:2017年4月苏轼对书法是很热情的,他所写的书法题跋,有很多内容是体现书法家的生活或个性,也有一些内容体现着他与书法家的关系,有的内容与书法本身关系不大。不管怎么样,他题跋中的文字经常充满个人的感受,富有感情,回忆,遗憾,或盼......
-
〓 汉冶萍公司:中国近代工业的光荣与梦想—周积明教授在湖北大学的演讲
演讲人:周积明 演讲地点:湖北大学 演讲时间:2017年6月 周积明 1949年出生,湖北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冶萍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清代思想文化、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兼事中国文化史、近代社会史研究。著有《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
-
〓 谨慎添减衣物 注意膳食平衡
新华社天津3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3月20日18时29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天气虽然转暖,但昼夜温差较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公众要谨慎添减衣物,在饮食调养上更要注意膳食平衡。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春分”是反映季节和气候的一个节气。“......
-
〓 日用儒学与国民精神——人大张立文教授在北戴河国学论坛的演讲
张立文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图为黄淮学院大学生及中学生在诵读《论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演讲人:张立文 演讲地点:北戴河国学论坛 演讲时间:2015年8月儒......
-
〓 “纪录生活”应为“记录生活”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唐人用诗歌来表达思想、纪录生活并自我抒情。”请问其中的“纪录”用得是否妥当?谢谢!陕西读者 孟明思 孟明思读者:例句“唐人用诗歌来表达思想、纪录生活……”是说,唐代人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诗歌把自己的生活记下来。表达这个意思宜写“记录生活”。“记录”有“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情写下来”的意思。例......
-
〓 香文化断想
宋式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炉宋式官窑粉青釉梅花冰片纹三足炉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著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
-
〓 “咬春”求福 “打春”祈丰
新华网天津2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2月4日11时58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民俗专家表示,“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被百姓格外看重的民俗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有“迎春”“咬春”和“打春”等颇富意趣的民俗活动。“迎春”,是中华先民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习俗,......
-
〓 我国现行“春节”今年整整“100岁”
新华社天津2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春节。民俗专家表示,虽然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加上今年春节,现行春节整整“100岁”了。 天津......
-
〓 “我”在古代不是“我”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
-
〓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