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郧县发现10万年前手斧
湖北郧县发现10万年前手斧 2012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24日第396期 作者:明海英 浏览: 56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图1为考古发掘现场、图2为出土的手斧;冯小波/供图本报讯(记者明海英)12月20日,记者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获悉,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程湖北库......
-
〓 《海洋史研究》第2辑目录、后记
目 录专题论文“亚洲海峡历史”导言……………………………………………………普塔克/3亚洲海峡的地理、功能和类型………………………普塔克(Roderich Ptak)/5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it of Hormuz……………Ralph Kauz(廉亚明)/23海峡之门:红海港口与亚丁湾......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 2012年11月28......
-
〓 《随时录》作者及其史料价值考略
《随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19—2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是一部晚清官员信札抄件汇编。书中所录信札多按时间顺序排列(部分信札次序颠倒),始于咸丰三年五月,止于咸丰七年七月。全书以楷体抄写,收录各类奏折、公牍、信函、诗文,共计数百件,涉及湖北的战事、财政、社会状况等方面,与晚清军事史、政治史、......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
-
〓 古罗马的环境保护
一、引言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曾在巨著《自然史》第33卷第73章中批评公元1世纪的同时代人对其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毫无担忧:“他用声音以及各种手势命令其工人立即(从山中)撤离,并各自逃生。山体崩裂,碎片四溅,轰隆作响,令人难以想象,同时烟尘弥漫,令人难以置信。胜利者们凝望着大自然的废墟。然而到目前为止,是否有金子,......
-
〓 “法与习俗”视野下的睡虎地秦简研究
——工藤元男与他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
【关键词】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日书;法制史;社会史【摘要】目前为止的睡虎地秦简研究,多将法律文书与占卜文书分开研究,割裂了其间的必然关联,工藤元男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从“法和习俗”两重视角,运用法制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睡虎地秦简作出了完整的、客观的考察。此书指出,秦对南郡坚持实施秦法,但同时也......
-
〓 清华简《尹诰》与晚书《咸有一德》辨伪
清华简《尹诰》简文公布后,已有多篇文章展开讨论。但比起竹书《保训》来,它受关注的热切程度似有未逮。其实,失传近二千年的《尹诰》重见天日,对于解决梅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证据,意义极为重大。从竹书《尹诰》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除了文字考释方面各有所见外,对于《尹诰》是否《咸有一德》以及清人辨伪成果是否可信......
-
〓 《考工记》与临淄齐国都城的相关探讨
《考工记》是我过国最早的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明人茅兆海在为徐光启的《考工记解》所作的跋文中称:“以故于器用舟车水火木金之属,资于庙算事务者,率皆精究形象,以为决胜之图,缙绅先生能言之矣。然逆流寻源皆以为《考工记》为星宿海。”认为《考工记》为古代科技渊源之“星宿海”。[1]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1期目录
宏观经济研究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方行)投资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回顾与展望——兼及增长方式转变(1950-2010)(董志凯)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瞿商)专题论文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田制和税制再研究——以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为中心(冯小红、刘书增)秦汉乡里赋税制度和赋税征收(张信通)唐代中原藩镇两税“上......
-
〓 公文纸本:传世文献最后一座待开发的富矿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图片《宋人佚简》图片 近代以来,我国对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先开始于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又扩展到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开发。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近代考古新材料的“三大发现”或曰“四大发现”......
-
〓 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之三(3篇)
楚长城:开启人类长城工程的先河——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本报记者唐红丽 罗哲文是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对长城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 罗先生“倾心”此域.7......
-
〓 两千多年前的人吃什么
▲麦子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青铜时代早期新疆地区就已开始了小麦的种植与食用,到两汉以后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小麦逐渐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资料图片)▲古代吐鲁番居民的花式点心。(资料图片)▲唐代饺子 为小麦面质,形如月牙,皮薄,内有馅,与现在的水饺无异。饺子在当时称“水角”、“角子”或“牢丸”等。作为中......
-
〓 “水晶宫”:沉船保护的新路径
通过整体打捞异地搬移的“南海I号”,是中国践行“就地保护——即在不改变文物原始保存环境”的原则下,未改变沉船海水浸泡环境,也避免了船体脱水、脱盐等后期高投入成本及“二次破坏”。沉船,是一段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瞬间凝结,是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历史独特的实物形态。“南海I号”船体和文物之所以沉寂海底逾千年尚保存完好,得益于原海......
-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巴蜀文献要览》述要
巴蜀地区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摇篮。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厚的文献典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巴蜀文献至少在5000种以上,现存约3000余种,其中富有创造性、系统性,并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不下500种。《巴蜀文献要览》一书本着“撷其英华、详其旨归”的精神,系统回顾了巴蜀文献发生、发展的历史,品其精华,评......
-
〓 《中国农史》2011年第30卷第2期(总第117期)目录
农业科技史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上辑)/李根蟠(3)木薯发展史初论/张箭(19)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在江浙地区的蚕业改良(1918—1936)/胡茂胜\曹幸穗(31)近代安徽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的改良及其成效/张小坡(40)“刺桐·赖桐·油桐”考论/俞香顺(50)农业经济史汉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税新证——兼论汉文帝经济政策/臧知非......
-
〓 “文明探源”考古现轮廓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源头已初现轮廓。良渚古城开掘现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
-
〓 陶器串起世界文明史
美国《考古学》杂志在岁末评出了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危地马拉玛雅神庙太阳神面具,德国迄今最古老的罗马遗址,苏格兰发现的3000年前的木乃伊等西方考古学家一直热衷的考古类型入选并不奇怪,而中国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陶器也赫然名列其中,则显示了考古学界对于陶器起源的重新关注。陶器的发明,被公认为人类......
-
〓 《学术月刊》2013年第1期目录
2013年1月号目 录总第524期特别推荐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编辑部 《光明日报》理论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秦 宣 吴晓明 张 宇 朱信凯 彭希哲 聂锦芳 林来梵 高宝立 孙 郁 ......
-
〓 马非百论《管子·轻重》的一批信函
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